• 7

Radeon HD 5870戰GeForce GTX 295數據分享,同場加映藍寶Radeon HD 5870。

總統先生 wrote:
官方不可能那麼白目,...(恕刪)


這不一定,我還記得當時9800gtx上市的時候的官方cm,nv的統計圖多突出, 10%的優勢,看起來像超過1.3倍...

從90%開始,頂點130%
xos84292 wrote:
這不一定,我還記得當...(恕刪)


所以了,這個1.5倍也不知道是否是官方放的?不管他針對285 295,我寧願相信官方沒那麼白目,還記得嗎?4870剛上市對手就設定280,一推商業測試對手直挑280,當然這不是官方立場,不過這一搞下來時間久了,就知道想玩什麼把戲了
xos84292 wrote:
這不一定,我還記得當...(恕刪)


那種圖很容易讓人出現主觀認定的假象,實際上差沒幾%,但是圖表畫的就是差快好幾倍的樣子。

這是圖表的問題,底線是90%,結果最高不超過140%,但是畫圖表間隔的時候是以10%為一格,100%當然就是只有一格,130%就是4格,這樣看起來就是比100%多4倍,但是實際上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

圖表容易讓人看起來有錯覺,還是看數據比較實在。
http://qhuahong.blogspot.com/
各位大大都一直在討論誰強誰弱,比一堆特效跟分數…
有人可以趕快確定顯示卡大跳水的時間嗎?

PS:小弟對最新顯卡沒興趣,買了過半年就腰斬再腰斬了。
dc1ps2 wrote:
抱怨NV是單卡雙核心? ATI難道就不能以樣學樣嗎? 還是技術層面不夠? 同志仍須努力?!

單卡雙核心的技術好像ati的比較早看到?
kill0210 wrote:
那種圖很容易讓人出現...(恕刪)


因為每張數據圖,我都希望能把數字調到中間一點比較好閱讀,所以造成只看長條圖會有很大差距的問題。這點,小弟日後會改進。
總統先生 wrote:
跑crysis跟U比...(恕刪)


這種Blower 設計很難從側面進風, 如果側面開孔的話連側面都有風吹出來了

我認為那兩個孔是裝飾的意義大於進風

如果真的考慮多卡的話就要像nVIDIA 3Way SLi 的卡那樣設計

讓風扇傾斜, 做出角度讓風扇可以從兩張卡的縫隙中吸取新鮮空氣才是.


Hi .... Nice to meet you
總統先生 wrote:


我先不質疑測試的...(恕刪)

一樣 我還是覺得你太激動了
我上面有說 確實他在CRYSIS裡是有到50%,大家也是圖表出來說故事,
確實測出來最關心的就是CRYSIS,有到了50%,那這有什麼好否定的?
當然有人會無限擴展說就是都比285強50%以上,我不予置評。
然後呢? 我底下不是有提到大約是在30%左右的效能,我從來沒直接提到1.5倍阿
什麼我的1.5倍? 他效能只有0.95倍也好(你的0.95倍),這樣對你有什麼差嗎?
你還不是買了兩張4890? 所以你現在是在?
還有他的FULL LOADING 確實需要用到雙6PIN來維持穩定阿
這沒什麼疑問吧,大約在4870左右的耗電量(官方說的)。
t0349243 wrote:
一樣 我還是覺得你...(恕刪)


您誤會了,我從來不是說你您有說1.5倍(我不太喜歡用分隔線),我是指某些用1.5倍的網友,如果這樣讓你困擾那很抱歉,有關於效能我們可以用推算的,其實官方最早說過250%(2.5倍)於4870,後來證實芭樂,不過根據CHH的說法,確定5870是4870的1.6-1.7倍(這個很確定),所以有一種衍生說法,5870幾乎等於4870X2

------------------以下不是針對您--------------------

那我們按照邏輯推算

5870=4870X1.6 或1.7

那某些大大假設5870=285X1.5

這兩個等式告訴我們什麼?

285幾乎=4870.....可能嗎?或是4870只差285一點點,可以忽略的那一種差距?!



那4890出來幹嘛?

所以只要以現有的顯卡,去做推算,甚至不用實際去跑,就可以得知這個數據是否合理
總統先生 wrote:
您誤會了,我從來不是...(恕刪)



我覺得不能這樣比較的

因為架構不一樣,而且5870是DX11的

再說效能跟4870X2接近的說法也只是大概

實際上5870對系統和遊戲的兼容程度比4870X2好的多

至少5870是單核心的,在兼容和遊戲支援程度上比較不會發生問題

而且DX11遊戲以後越處越多,5870驅動越寫越好(現在的驅動還是RC版本的)

效能一定會再有小爆發的

而且當GT300出場後再降價的話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