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g.no1137 wrote:
雖然physx還不算...(恕刪)
其實最近N社的走向已經有想把顯卡脫離單純只玩3D/2D game的樣子...
讓顯卡不再只是玩遊戲...
我有下載Badaboom來試跑(公司的電腦)...
AVI的檔案(約9百MB)轉成IPHONE大小格式(畫質約剩1/4)...那個大小的螢幕轉出來效果還不錯...
約10幾分鐘就轉好MP4了(剩6百MB左右),因為我沒有MPEG的檔案,所以不知道能不能壓更小,
rmvb就已經是很小的壓縮了..所以也沒試...
加上10月多要發行支援CUDA的Photoshop, 學美工的同事都躍躍欲試...
重點是...N社在還可以接受的3D效能下...附加了顯卡的價值
(CUDA, PhyX (我玩過UT3, 蠻炫的)...聽說還有立體的效果(要有110MHz以上的螢幕..Orz))
我覺得這點是對消費者有益的...
反觀A社...4870X2雖然堂堂奪下卡王寶座...它還是一張遊戲專用顯卡罷了...3DMark超強...
(雖然放話放很多...由GPU支援Havok..連一盤小菜都沒有...)
但是除了遊戲外, 這張卡平時除了看電影也沒啥用處了...(看電影我只需要中低階顯卡就夠了)
雖然這只是個人的感覺...但是總覺得N社好像有什麼東西在背後醞釀著...


讓顯卡不在只能玩遊戲而已...


qbqbqb wrote:
其實最近N社的走向已經有想把顯卡脫離單純只玩3D/2D game的樣子...
讓顯卡不再只是玩遊戲...
我有下載Badaboom來試跑(公司的電腦)...
AVI的檔案(約9百MB)轉成IPHONE大小格式(畫質約剩1/4)...那個大小的螢幕轉出來效果還不錯...
約10幾分鐘就轉好MP4了(剩6百MB左右),因為我沒有MPEG的檔案,所以不知道能不能壓更小,
rmvb就已經是很小的壓縮了..所以也沒試...
加上10月多要發行支援CUDA的Photoshop, 學美工的同事都躍躍欲試...
重點是...N社在還可以接受的3D效能下...附加了顯卡的價值
(CUDA, PhyX (我玩過UT3, 蠻炫的)...聽說還有立體的效果(要有110MHz以上的螢幕..Orz))
我覺得這點是對消費者有益的...
反觀A社...4870X2雖然堂堂奪下卡王寶座...它還是一張遊戲專用顯卡罷了...3DMark超強...
(雖然放話放很多...由GPU支援Havok..連一盤小菜都沒有...)
但是除了遊戲外, 這張卡平時除了看電影也沒啥用處了...(看電影我只需要中低階顯卡就夠了)
雖然這只是個人的感覺...但是總覺得N社好像有什麼東西在背後醞釀著...
讓顯卡不在只能玩遊戲而已...
NV只要利用C語言讓任何程式都可以轉譯成GPU能夠運算的指令
那麼顯卡就能變成萬能卡了~並且形成了GPU跟CPU競爭的橋樑
我來 wrote:
NV只要利用C語言讓任何程式都可以轉譯成GPU能夠運算的指令
那麼顯卡就能變成萬能卡了~並且形成了GPU跟CPU競爭的橋樑
...(恕刪)
這就有點太過於理想化了,絕大多數程式都還是sequential的,CUDA或是Intel Larrabee都是大量平行運算,適用於每個運算不要太過於複雜(因此類似Larrabee才會用十幾年前的P54C核心,只是用最新製程來將幾十個P54C核心作在一起),但是重複性很高的情形,例如影像處理、視訊編解碼中的atomic運算,而要找出這種平行性並將平行性發揮到最高,編譯器的幫助有限。
這也是為何即將推出供Photoshop使用、支援CUDA的plug-in,Nvidia花了很大心思從旁提供資源,而Bababoom也絕對不是把某個C/C++的視頻編碼器拿來用CUDA編譯器編譯後就會自動變成能運用到CUDA大量平行運算資源的版本,而是有許多的人工最佳化必須進行。
看看絕大多數人都還有個印象:很少軟體是針對四核甚至雙核最佳化的,就知道支援類似CUDA或是Larrabee等的更大量核心平行運算的軟體要普及,還有條長遠路要走,以軟體普遍性來說,要說GPU跟General Purpose CPU競爭,目前還是行銷意味大於實質意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