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NVIDIA 費米架構次世代繪圖卡將定名為「GeForce GTX 470 / 480」

PhysX wrote:
果然大家第一個反應都...(恕刪)


之前就有想過

GTX285+40nm+GDDR5

GTS275+40nm+GDDR5

GTS250+40nm+GDDR5

G92....8800GT-9800GT-GTS150-GTS250,NV乾脆到時辦一個G92十週年RE紀念好了
台灣是寶島,只是住著太多鬼
引用某位大大的言論:
這是他們家的「傳統」了
應該是沒救了,呵
inseMX wrote:
其實這是滿有爭議的方...(恕刪)

關於Fermi的觀點...其實個人倒是有點不同的看法...

許多玩家對NV即將推出的Fermi感到不以為然
認為Fermi架構過於強調在通用運算領域的發展變革,但這項特色並無法有效加強其繪圖卡的競爭優勢..
因為多數的遊戲玩家並不會使用到其通用運算的效能
再者GPGPU的應用領域的發展不但有限.技術發展也仍不完備.就目前各應用平台觀察,或多或少的總有些無法完美解的疑難雜症存在.必需靜待日後技術成熟後解決..這樣看來fermi真的似乎式一無是處..因為由30億電晶體組成的高昂成本架構.已經在競爭上處於劣勢..繪圖效能若沒有著顯著的差距...等於宣判這項產品死刑..若就一般個人電腦玩家的觀點..這樣的看法並沒有太大的偏差...

但從另外的角度思考..你就不會認為Fermi將會是個失敗的產品,反而是nv為了企業長久發展思維下的產物..
對nv來說主要業務就是晶片設計..主要產品項目為顯示晶片.至少佔總營業額80%以上..顯示晶片的沿革及演變相當程度決定於近代個人電腦應用的發展..製程不斷進步更主導著電子元件的的高度集成化..基本的顯示功能早已被北橋晶片組併入.並蠶食鯨吞原本的顯卡市場份額,僅餘少數對3D顯示效能有高度要求的使用者有市場需求..半導體產業要能獲利的一項通則就在於數量夠龐大的產品銷售基礎,來均攤高額的成本...一旦流失過多的銷售量..將使得原本營運優勢轉變為致命傷..所以..NV為了避免這樣情形的發生.勢必得在產品的功能性上著墨,從而讓產品不至被邊緣化..事實上NV幾年前就已經認真看待這個問題.所以..從G80的架構的設計乃至於CUDA的推廣.而後GT200的架構小改款.無非都是基於此目標下的步驟,先是一步步對市場推銷這樣的概念..然後著眼於將應用普及化..具體表現在越來越廣泛使用的CUDA...最終在幾經試探後...總算在HPC領域找到未來的方向..由於HPC領域擁有兼具高獲利及高銷售量等利於發展的市場條件,相較於個人電腦市場的低毛利更具發展潛力..GF100架構就是基於這樣思維下的產品..這將能有效將nv未來即將遭受的衝擊減至最低..而產品運用策略也能變得更加靈活.有助於企業的永續經營


cupidchen wrote:
關於Fermi的觀點...(恕刪)


十分精闢的觀點
nv就顯示晶片這條路上放手一搏
想衝出一片天啊 要是真的能夠使fermi構想成功
使得以後顯卡的功能性能夠不僅止於3d顯示
往後說不定也能成為intel這樣厲害的怪物呢

但是要是失敗成為畸形的架構的話 nv也會跌上重重的一跤吧
現在除了原本北橋顯示功能逐漸分掉一些低階市場
intel也把魔掌伸向igp想一統天下 雖然Larrabee失敗了
但是i3/i5內建的gpu也來搶市
amd也有原本的785g這類的強力內顯 加上他說過的fusion

nv也不急也難 雖然現在還占有顯示龍頭地位
但隨著威脅越來越多 另闢戰場 增加商品價值
也算是一條不得不戰的路吧
1515151515151515
你如果知道敗家該適可而止,並且懂得節制的話,你將不會出現在這裡,也不會看到這行字
螞蟻上樹 wrote:
之前就有想過GTX2...(恕刪)

250應該要換成260吧...

GTX285+40nm+GDDR5+directx 11=GTX385

GTX275+40nm+GDDR5+directx 11=GTX375

GTX260+40nm+GDDR5+directx 11=GTX360
GTX 285 已經是 512 bit GDDR3 的東西
如果改用 GDDR5

1. 維持 512 bit
未上市的 Fermi 也才 384 bit GDDR5
舊的 GTX 285 頻寬更高
有可能嗎

2. 改成 256 bit
這樣記憶體頻寬跟原來相同
用 GDDR5 的意義在哪

也許廠商可以精簡佈線及版卡複雜度和成本
不過使用者是感受不到效能的提升
kyo1213 wrote:
250應該要換成26...(恕刪)


怎麼你跟我想的一樣

反正不管NV怎麼RE

效能有出來就好了

既然低端的fermi出不來 乾脆就把200系列改成支援DX11再拿出來賣

不但省時省力 而且效能上也不失競爭力 但是價格..

GTX360 $5000

GTX375 $6500

GTX385 $8000

會不會太理想了點
cupidchen wrote:
關於Fermi的觀點...(恕刪)


你說的沒錯
但我認為NV的目標雖然正確,但是做法卻大有可議之處

第一,
G92一再改名,就算效能再好,但是市場/玩家心中依然不太能諒解,其敗筆一

第二,
開發GPU的數值加速運算是很重要的一個目標
然而目前NV的作法無疑是完全捨棄一般只想單純打電動的消費者,硬著頭皮做
若然CUDA獲得廣大迴響也罷,
但是如果一旦費米產品不如預期,可說是完全沒有退路....(這該叫破釜沉舟?還是有勇無謀?)

第三
要再短時間內推廣一個新的架構(CUDA),然後因此獲利,....
可能性跟挑戰性、投資的成本(花錢請各家軟體做優化)、市場的接受度...
都有很大的風險

目前CUDA到底取得怎樣的成功?有什麼軟體非CUDA不可?
VIDEO加速?轉檔? 沒有一樣是真的每個人日常生活所必須的,
動畫? 伺服器? 數值運算? 除非NVIDIA 說服詹姆士柯麥隆再拍一版CUDA版阿凡達
否則高階運算領域依然不會輕易嘗試這種新的架構
那麼到底所謂的數值運算可以在幾年內開始獲利? 最短也需要5-10年的時間,甚至更久
何況如果真的走CUDA運算來做高階運算從而獲利
那麼NVIDIA的公司服務性質也必須從賣晶片轉成賣服務 (一如IBM),
這點 NV 準備好了嗎? 或者一樣維持給你公板線路跟零件就收錢的模式?

那麼這段時間NVIDIA 該拿什麼來補充日漸減少的VGA卡的利益 ?
老實說沒有,(晶片組被封殺、ARM系列還未被市場認可)
充其量是減緩VGA利益的下滑速度,避免在CUDA起來之前本業先稱不下去

不只NVIDIA注意到VGA市場的萎縮,ATI也注意到了
但是ATI選擇的是更有彈性的應對方法
─ 從一昧追求效能變成追求更高利潤 (生產面/市場面 ),持續研究GPU的加速運用但不急於改朝換代

NVIDIA 則無疑是一場豪賭,
即便賭贏了,也難以在短時間內靠CUDA獲利
然而賭輸了,卻是一無所有...
inseMX wrote:
開發GPU的數值加速運算是很重要的一個目標
然而目前NV的作法無疑是完全捨棄一般只想單純打電動的消費者,硬著頭皮做


其實GPU的數值運算的濳力很大,連ATI也很極地力的想要加入
因為GPGPU的開發並不會這麼廢材

光光是想ray tracing都可以由GPU加速完成
如果可以用於3D studio rending的加速以及電玩實作,那所帶來的衝擊就十分可怕
而這次費米的展示之中,NV就故意現了一下這方面的能力
給了大家許多的想像空間

不管玩不玩Game,GPU的使用一定顯示卡的一個趨勢,不然微軟也不會跳下來

而NV的確是這方面的領先者

最後
以後多年看市場以及看商業X刊的經驗看訴大家
"策略的對錯,本來就是結果論"

而n年後的商業X刊內容大致上就是
如果費米成功了,NV就是洞燭先機,先佔位子,成功讓顯示卡找到新價值,創造商機
如果費米失敗了,就NV是過於極進,不專注本業

到底是先卡位的先佈局的先贏,還是專注遊戲效能的勝出
最後的結果就等費米上市讓市場告訴大家了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