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800GX2兩面PCB上都佈滿小小的彈簧,剛好對應外殼內部的白點,由於外殼是金屬製,我猜這些小彈簧是用來隔開外殼與PCB以防短路用的。>> 我覺得那些springs 的作用應該是增加對地 (chassis GND) 的數目, 或者是在雙卡之間增加接地的數目 這樣子 可以讓兩張卡有一致的電位參考不對請指正....
看完了....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就這樣.... 傳統的技術成熟後沒新花樣玩的暴力型解法~當然還有有錢願意無盡追這個東西下去的人, 這對他們來說也有意義.倒是我對Hybrid Power跟大家一樣的有興趣(喂~離題了)!! 事實上SONY的Notebook也有類似的特異功能, 平常用整合晶片組的GPU, 要玩3D的時候會自動切到獨立顯示晶片去.以後顯示卡不用上輸出端子的時代快到了嗎?
請問GF大大 是否看過以下在 tomshardware 的文章http://www.tomshardware.tw/1396,review-1396.html就是因為這一篇 讓我決定投入 ATI 的陣營不過這篇評測是 2400 與 8400 的廝殺 現在雙方都有新一代的產品 結果是否有所不同?
leshan yu wrote:就是因為這一篇 讓我決定投入 ATI 的陣營不過這篇評測是 2400 與 8400 的廝殺 現在雙方都有新一代的產品 結果是否有所不同?...(恕刪) 其實還是差不多,ATI的影片加速技術比較強,內建音效、VC-1的100%加速都是NVIDIA做不到的,NV強在3D效能和遊戲相容性,ATI則以C/P值和影片加速取勝,至少這一代都還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