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de lee wrote:友站滄者已有人PO出...(恕刪) 看來繼續用我的ATI4870 1G DDR5 反正玩WOW(魔獸)特效幾乎全開也都不LAG.其他遊戲也一定OK.它又不壞.這筆錢省下了.
squalllan wrote:6850:$68006870:$9100感覺價格不可能這麼低(恕刪) 記得幾年前5-6000$就能買到很高檔的顯卡現在不但越賣越貴,甚至還要1-2萬才能買到最高檔雖然不能這樣比較,但賣顯卡就這麼兩家,要炒作還真不難記憶體都賣這麼便宜了,想必利潤快跟PSU差不多了......以上都是個人的妄想,沒有任何根據(別鞭我)
natano2010 wrote:記得幾年前5-600...(恕刪) 現在的先進製程光流片驗證一次就超過600萬美金了,正式生產後12吋40nm晶圓裸片一片報價約5000美金(不管良率多少,除非有特別優惠條款)以nv或ati的現有主流切片尺寸都只能切出在百片以上不超過兩百片的範圍這玩意兒在真正能生產前可是燒錢的很,生產後也不見得就能早早回本還有5~8000元等級的向來都是主流高階品,頂級卡市場則向來是在萬元左右向上推進的....
anth_6011 wrote:呃......好貴!...(恕刪) 6870→5770;6850→5750,AMD的算盤原先是這樣預定的;至少在之前尚未放出改名的消息以前,是這樣沒錯。然而仔細想想.......會變成得改名這種狀況可以說完全不意外。仔細看歷代ATi/AMD在3000系以後的布局表現就可以略知一二:高高階→NTD 15000價位帶以上,雙GPU串聯自體CF,6+8pin配置高階→NTD 8500價位帶以上,單GPU,6+6pin配置/單6pin配置中階→NTD 3500~8500價位帶,單GPU,單6pin配置低階→NTD 1100~3500價位帶,單GPU,單6pin/無插電/半高配置每一次升級型號差不多依循前代的高高階略輸給後代的高階25%以內的狀態,中階則提升到逼近前代高階,低階小幅提升性能;SP數目同時提升到前一代略高一等級約莫兩倍的落點上。電源的pin數往往近似繼承該價位帶該有的配置,通常不會改變。可是如果想想,今天假設AMD不改名,6770真的就是現在的Bart的6870,有一件事情並不樂觀:耗電。雖然贏了GTX460,還順便贏了5850與逼近5870,可是耗電已經等同前一代卡王等級(如果你想看更讓人愉快的,就說差不多超頻可以打爆GTX480吧),這樣叫做不進反退,一定會被人提出來修理─更何況這次居然對DX11的態度如此保守,連宣稱提升多少都沒看到過幾次,就代表其中有一定的考量。增加了Tessellation單元數與SP數量,帶來的增幅雖然存在但是卻「沒達到AMD想要在5770價位帶繼承人的理想」─所謂理想不是說打爆NV........是這樣的改善不盡理想而碰上了晶片最常見的功耗之牆,鬼打牆了。所以,既然沒有飛躍的進步,也同時達到了這個晶片設計架構上提升的性能緩降區,於是,最安全的方式就是給他一個略高於中階的型號位置,創造一個叫做中高高階或趨近高階的區塊給他,一方面躲過NV在「中階區段」的GTX460,避開中低階區段雖然沒對5750造成壓力的GTS450的位階,直接當作中高高階卡來賣是最好的。其餘的區段就交給稍微提升時脈拉開差距的原5770/5750繼續壓制GTS450與GTX460就好,省得開發晶片來浪費資源。這樣可以在下一個階段轉換製程中獲得經驗,同時市場也不會空太久太尷尬。言歸正傳─說真的HD6000系列是這種晶片架構的最後一代,經驗值繼承的最後末端了,所以雖然架構提升到趨於飽和的情況下,理論性能和真實表現也就趨近一致的「差不多」落在那個位置上。增加Tessellation運算單元會造成耗電的負載上升,這AMD恐怕也早就料到了而不敢多塞太多進去,加上SP數量增加耗電的增幅不如預期的低,才會弄成現在這樣倒過來輸給5870/5850的微妙狀況。但是這價碼貼出來還真讓人感受到AMD的有恃無恐啊─一萬一千多與八千多,差不多比5870/5850低一些,大概兩三千塊的價差;到時候客製化後鐵定會造成價格上升─就看NV要怎樣運用這樣的價位階段來造成自己產品CP上升了。至於NV的運算功能─AMD也有啊。只是從來沒人能用而已。多開發一顆晶片是多一次成本,多增加一次流片,多增加一次晶圓蝕刻的光罩,浪費錢也浪費心力,所以NV這樣做算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晶片的能力;或許你說不成熟,但在這樣的環境下能有今天的成果算是不差了。AMD很多地方都是坐在那邊叫人奉茶的─可是很多東西不跟大家合作反而要人伺候似乎有欠公允吧?
AstrayAA wrote:6870→5770;...(恕刪) 之前也納悶蠻久AMD沒事改名到底有啥目的,但最近看下來慢慢認為:AMD只是為對應NV的分級方法,而造就這樣的改名操作而已;背後應該沒有甚麼太大的學問!!目前NV中高階分了3種晶片等級,而AMD只有2種,現在改名拉上來後AMD也變成了3種等級~~這樣在競爭方面就變得比較單純>>只要同級晶片綜合性能,贏過對手的就是贏家(AMD之前一直不這樣比),AMD晶片成本向來較低,如果AMD有把握同級晶片能勝過對手,那麼多生產一級晶片對AMD來說確實賺更多~~另外這也代表AMD開始有把握在晶片效能上和NV對著幹,才會有這樣的策略~~以往AMD都是主打次一級的晶片效能、但次兩級的價格這種策略,來吸引NV兩級晶片中的客群~~雖然HD5000因雙方差距縮小,價格已經不再降兩級,但AMD的晶片定位還是沒有和NV的完全對等對應GTX460的5830等於是用5870硬閹割出來然後賣比較便宜,這樣不但生產成本高,且功耗、效能都不易控制,對AMD來講並不划算~~而現在AMD這樣一改,等於是把雙方的晶片等級完全拉對等,一級打一級~~這樣輸贏就是一翻兩瞪眼,如果沒把握應該是不會這樣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