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比較最近3代的顯示卡,有無發現"每瓦效能值"已經到了瓶頸?

從30系列到40系列才是有感升級: 同樣效能之下電耗及溫度是下降的
從40系列到50系列像是勉強升級: 效能增加是用增加電耗換來的(同級引擎,重踩催油門的概念), 再用虛虛實實可有可無的補幀術來應付了事.

~~ 有了40xxx系列, 50系列真的可以pass過去...... ~~

有玩家做了對比:
RTX 5080 vs. RTX 4080 Super:效能提升+12%
RTX 5070 Ti vs. RTX 4070 Ti Super:效能提升+16%
RTX 5070 vs. RTX 4070 Super:效能提升+7%
北台灣第一巴圖魯

道理都沒錯, 但如果是幹活需要, 真跑不動, 還是得讓老黃賺一把~~ [笑]

2025-09-05 16:49
reconail

確實, 如果您的顯卡是當生產力工具在用[錢], 那就另當別論了[茶]

2025-09-05 17:12
因為4n跟n4p在同一節點
才會有沒什麼變化的錯覺
你應該做的事就是等待
等待2027年3奈米的6060

要有顯著的差異就是n3p n2p
之所以還沒用到3奈米製程
是因為前面一大堆手機廠商要用
電池電量就那麼多
他們更為要求能效比
電腦有穩定的電源供應
落後兩個世代當然很正常
等看6090會如何就好
老黃在賣AI ~ AI收入到六成多
40系列後遊戲效能根本不重視
NVIDIA現在連在連顯卡驅動都寫不好
50系列用DLSS耍遊戲玩家~增加一堆通用運算單元....真實遊戲效能就多一點點
現在NVIDIA卡價格是買三成AI和七成遊戲

遊戲玩家只能等蘇媽超車
dsrex wrote:
老黃在賣AI ~ AI...(恕刪)


論2家硬實力代表作的卡皇, N社無疑在屌虐A社: 效能至少超車2個世代; 近幾年, 蘇媽的顯卡只能靠相對親民的售價, 用價格戰與N社搏一搏次階產品, 而不是靠那個"龜笑鱉無尾","各打50大板"的軟肋驅動~~

~~ 等蘇媽超車老黃還有得等 ~~


reconail wrote:
論2家硬實力代表作的...(恕刪)

兩個人品牌都是用到4奈米
能效比表現根本很相近
只是因為蘇媽覺得使用者
不用用到那麼多效能
才沒堆疊到那麼高的地方
不然最後售價也是跟著貴
你在講效能 樓主在講效能“比”
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不能用到最新製程是因為
顯示卡不用追求最佳能耗
手機廠商順序才是最優先
他們是只有一塊電池的關係
iPhone 17pro max的a19 pro
很驚艷
安卓的天璣9500
高通8 elite gen 5
esthetica wrote:
不然最後售價也是跟著貴
你在講效能 樓主在講效能“比”
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看清楚我的"引言"是在對接"dsrex wrote:老黃在賣AI,...40系列後遊戲效能....", 並不是在對接樓主講的每瓦效能值, 有什麼問題的是你吧.
我確實是在講效能, 有不少人買顯卡可不只是為了跑遊戲的爽感而是為了賺錢或其他生產用途的算力.
而蘇媽不做"那麼多效能"的卡皇好像有千百個"覺得, 可以有"千百個"理由"...但真相只有一個:
那就是這幾年市場上顯卡效能的天花板都在N社, 公認效能天梯的盡頭只通往N社.
A社做不做得出卡皇來是另一回事, 但起碼老黃有guts持續提供使用者有更貴更高階更快的顯卡可以插在你家的主板上, 這幾年玩家或工作者若想買當代最王炸最能打的武尊只能找N社(X090); 拿掉"便宜貨""性價比"之後, A社還能憑什麼跟N社戰未來? 憑黑科技?? 憑鈔能力?? 想超車??? 想太多了吧..

~~ 只能打價格戰是可以存活, 但大格局就low掉了 ~~

幀數除以瓦數,這算法不對,太偏頗了。
部分CPU 負責餵資料給顯卡,越高代表資料越多。
攤在相同解析度,資料越多=FPS 越多。

除非排除CPU 因素。
例如設定CPU 使用2核心,在cpu 餵不飽vga 的狀況。
新顯卡比前顯卡還要低(幀數除以瓦數)
你的說法就有依據了

就目前看來RTX3060 比較耗電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