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Intel 推出新世代 Arc B580/B570 獨立顯卡 以 249 美元價格突入 1440p 解析度遊戲市場

效能沒看到

但價格對於一張入門遊戲卡來說是算是還行

有一點就是這兩張的規格也太接近了

分成兩種規格的意義真不大

還不如看看能不能兼顧更低階的市場

只是這個功耗是感覺有點高了些

但看在價格上面就勉強湊合當沒看到到就是

至於台灣售價就可能看美國到底要加多少稅了?
eclair_lave

不分兩個規格沒差啊,看那些未達規的廢品成本要加多少在良品上[點點點]

2024-12-04 14:01
eclair_lave

B570這種就只是很普通的未滿規合格的瑕疵品,遮蔽一部分後打成次階型號便宜點賣才能去稀釋生產跟開發成本

2024-12-04 14:04
期待開箱
我唯一有意見的是命名
從Arc A580變Arc B580
如果不是常常在看的人
有可能第一時間只會看到Arc和580兩個點

一般不論是CPU或GPU,通常都習慣數字有變化,
Intel兩者都有涉略,但在顯卡卻玩字母的變化,
個人覺得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跨代命名方式

尤其國外,如果網購一個不小心就直接買到舊款
pc8801

所以老黃就厲害了,新舊款你不關注就根本分不出來

2024-12-04 11:19
期待Arc B580 效能超過4060TI..

這樣能讓老黃將中低階卡調低價位.
兩光騎士

那前提是,intel這張卡有實際威脅到再說。隔壁amd都沒辦法了。

2024-12-04 10:40
pc8801

鬼島價大概就是和4060ti的8g價位齊平吧,功耗也不行,那就得考慮相容性了.

2024-12-04 11:21
雖然沒用過,但倒是可期待其表現
期待開箱測試
開光追掉不算太多,還行
希望新上任CEO能繼續推動顯卡市場
pc8801

就看三家能不能把相關技術統合一下,不可能讓遊戲開發商同時做三種的吧?

2024-12-04 11:22
陳拔 wrote:
Intel 今晚正式...(恕刪)

市占率又重回0%,以為沒後繼產品了,沒想到又有新產品發表,真勇敢.
pc8801

intel也是要作內顯,所以不裁撤就也是能繼續作這不奇怪,原本還想把ram也整進去呢

2024-12-04 11:23
pc8801

我個人是很希望看到三位一體的處理器產品就是,但整個產業供應鏈好像不接受

2024-12-04 11:28
XeSS 的 Frame Generation 幀間生成的功能 是否會導致畫面延遲呢?

這有2種做法,
[作法1] 要先算出 第1、第2 張的"真實幀",然後才能用ai推算出夾在其中第1.5 張的"推算幀",
也就是說 第2 張的"真實幀"算完之後,還不能傳到螢幕上,要等第1.5 張的"推算幀"算完並傳輸完。
這過程當中就必定帶有延遲。
主要用於已存在影片的補幀。

[作法2] 先算出 第1、第2 張的"真實幀",放棄第1.5 張的"推算幀",
改成利用第1、第2 張的"真實幀"去推算第2.5 張的"推算幀",
並同時計算第 3 張的"真實幀"。
缺點=第2、第3 張的"真實幀"要是差異較大時,第2.5張與第3 張就會轉的很硬,
產生瞬間不規則移位的感覺。

這做法比較適合及時運算。


但是不管哪一種作法都需要花費的記憶體去儲存前2張"真實幀",
那麼這又出現2種做法了,
[作法1] 幀間生成的功能是獨立於"真實幀"之外的額外計算。
這時 v-ram 太小的話,這個功能的效果會受到擠壓,
如果產生真實幀需要8GB,那額外產生推算幀需要再加幾GB呢?

其它比較明顯的缺點是功耗、廢熱會因為這額外的計算而多增加一份,
散熱也必須同時加強。

[作法2] 幀間生成的功能『不是』獨立於"真實幀"之外的額外計算。
真實幀算完之後就先清空部分記憶體,要等推算幀算完之後才會重新啟動真實幀的演算。
這樣的話是不用額外加大 v-ram,缺點是幀數提高不了太多,甚至可能略低。

好處是讓GPU可以間歇性喘息,因此功耗、廢熱可能都比純計算真實幀低。
a91121

你了解什麼是 DLSS 再來看 XeSS 都會占用VRAM 這兩種功能主要都是渲染主要的功能 透過1650 XMX AI Engines 對比NV Tensor 核心來降低運算負擔 VRAM不是問題

2024-12-04 11:49
a91121

透過大量的深度學習(負責運行 DLSS 的深度學習模型)會分擔運算負擔 會降低運算負擔建議多了解, 基本上就是參考DLSS 發展自己的XeSS, 重點在誰的模型比較好而非增加顯存負擔

2024-12-04 11:55
Intel的顯卡感覺是勇者才會入手~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