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顯示卡直接存取SSD技術

因為遊戲安裝好就是在SSD上.
顯卡直接讀SSD當然最快.

顯卡的RAM會越來越大.
藍色蟾蜍跟藍蛆 = 最大的在野黨..
nick667 wrote:
因為遊戲安裝好就是在SSD...(恕刪)

以後可能主機有必要的RAM/M2就好了
高階卡直接插M2和RAM/MOUSE直接控制
3dFPSone wrote:
大部分,應該說 : 沒有遊戲會針對你的ram, 做些預載 讀取的功能

很多都有預載, 但 大GAME, 沒辦法預載太多的東西..


GAME 只會愈寫愈細膩.. 資料量只會暴增, 不會減少..

硬體 要為 未來的GAME 先做打算...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81004-rtx-io-and-directstorage-are-coming-but-itll-be-a-while-yet

只不過,考量到遊戲開發時程,我們可能得等到 2022 年,才能夠看見有遊戲正式採用了 RTX IO 與 DirectStorage 新技術。



目前遊戲, 也只有它的 動漫版 或 開過場動畫 能作這種細膩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xO3QPSZ98


以後連 遊戲中的畫面, 也要是這種細膩度, 那硬體,系統等要先上來, 人家才有辦寫這樣的應用軟體..


愈細膩, 資料量就愈暴增..
宅男乙 wrote:
很多都有預載, 但 (恕刪)


等級跟歐美差距太多了吧
不是遊戲應該會更好一些吧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阿凡達 + 魔戒 + 赤壁 + 魔獸世界 真是目不暇給。
........

資料走法應該是~

exe點後從SSD/HDD拋到RAM,CPU再去RAM撈資料
接著再從SSD/HDD部分元件/參數拋到RAM,CPU再去撈取資料轉交給GPU的RAM,再由GPU進行運算、渲染

簡單來說就是~

第一階段~
SSD/HDD>RAM>CPU>GPU RAM>GPU

第二階段可能會變成這樣~
SSD/HDD>CPU>GPU RAM>GPU

未來期望目標這樣~
SSD/HDD>GPU RAM>GPU



另外~
DDR4 最低階的1600~其資料頻寬約12800MB/s,等於12.5 GB/s
至於PCIE ver 4版本,x1為1.969 GB/s,普遍就只到x4,所以頻寬最多7.876 GB/s (×4)

最快最爽的PCIE v4 x 4 極限就是7.8G,這只是介面頻寬,目前還沒有哪個SSD產品已經突破5GB/s....

而DDR4 1600,基本上是12.5GB/s ....就算打八折也有10GB/s,至少超過目前SSD 1倍.....(只是那GB跟$$比...)


所以說RAMDisk為何感覺跟SSD差不多,主因已經不再於存取上面,而是系統、軟體這些方面影響

所以各位可能有頗大的誤會~

題外話,DDR 400 (第一代),其頻寬最大到3.125GB/s,這速度還是屌打不少SSD呢....... (還是老話一句,那GB跟$$比......囧TZ)
看來有人從頭到尾就沒搞懂整個架構運作原理...

古早以來(我接觸寫3D程式的時候那時候還是DirectX 3, 第一個3D遊戲出來是DX5)
就一直是先把要CPU把貼圖讀進RAM, 再透過CPU把RAM的貼圖資料傳送到顯示卡的
記憶體上. 這就像我要煮菜已經在等著食材上砧板了, 結果叫人買菜回來要先送進冰箱,
再找人拿出來放上砧板. 多此一舉...

如果CPU只需要告訴GPU自己去哪邊拿資源, GPU有能力自己把資源從儲存媒體中讀
出來, 就少了這一來一回, 浪費CPU時間, 滙流排傳輸時間等等, 讀取效能自然高很多.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bluesystem wrote:
看來有人從頭到尾就沒(恕刪)



感謝大大精闢解說QWQ!!!


更別說有的寫的比較奇怪一點~


按照大大比喻就是~

今天菜單是雞蛋,豆腐,醬油,第一次叫你去A地方買雞蛋,然後買完回來後,之後給廚師,廚師才說,欸嘿!缺豆腐啊!然後再~去B地方買豆腐,之後廚師又說,欸嘿!缺醬油啊!


XDDD 根本整人無誤。

而不是直接一開始雞蛋,豆腐,醬油一次買好買滿交給廚師XD
不是有M.2 5000多MHz?

devis592 wrote:
不是有M.2 5000(恕刪)


是MB/s唷,大大QQ

但DDR4 1600是12800MB/s


SSD的極限,不過只是RAM的最低限都不到....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