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NVIDIA希望你顯示卡買好一點,CPU買差一點,因為黃仁勳將會踢爆Intel的屁股

馬路消息 wrote:
Intel證實Nehalem的Bloomfield系列晶片組將不支援NVidia SLI,但會支援其競爭者ATI的Crossfire。
Nehalem將有三系列,Bloomfield是高擋系列,會有四至八顆核心、8 MB L3快取、三通道DDR3-1600支援、QPI內建記憶體控制器等......

開打了…
有點擔心N社…要挺住啊…
nVidia不要再GPU嘴砲了
有種出CPU殺入市場造福玩家,光說不練

與其期待用戶搭配所謂的Balance架構,不如自行開發Balance架構,效能佳省電冷我一定支持!!
太好了,改在01教召30天......
GPU成為PC系統中最重要處理器的地位?
nVIDIA老大說話越來越不客氣了
如果哪天GPU的資料能完全不經手CPU 再來說!也不為過阿 ^^
如果真的"GPU成為PC系統中最重要處理器的地位" 那為何會有 CPU餵不飽GPU之說呢?
且曾聽說過有"nVIDIA比ATI更依重CPU的能力"一說?

總之 小弟對於nVIDIA與Intel最近的謾罵行為感到極為不認同,畢竟彼此都應該互相尊敬彼此的專業,縱然GPU比CPU在結構上複雜上好幾倍 但也不應該為此而大肆批評對手.... 縱然CPU已經飛黃騰達了 也不該否定對方專業領域上的產品 除非~~ 實力先拿出來給大家看看 信服了 相信屆時應該也會閉上嘴巴電電了!(但應該不可能 兩大龍頭戰起來 相信會是很可怕的^^) 看來在下去 nVIDIA快變成鬥牛了...

小弟佩服NV能想到透過直接支援遊戲來取得大部分顯示卡市場的戰略(真正戰勝ATI的伎倆?),但是.... 看著NV從8800GTX開始至今已經一年有餘了 一直無法祭出新一代的GPU 就覺得非常無奈 核心就是那幾種只是製程不同 只是玩玩閹割的把戲變來變去 然後再換個名稱(照理來說 9800應該是8800次世代的作品 但如今卻不是如此) 希望nVIDIA 不要繼續謾罵了 還是好好的為眾多的消費者與地球環境來貢獻一分力吧! 看看什麼時候 nVIDIA 才能作出雙核心外加超省電又涼的GPU 但小弟要求不多 先求省電與低溫就夠了 再下去散熱器越做越大 電源插頭插到不夠插 最後會恨不得家裡的冰箱可以變大一點 (冰庫是吧!)@@

多麼期望可以看到Intel與nVIDIA共同合作的一幕 ,看 ATI與AMD合併後 ATI不僅省電技術上與製程上 都有明顯的進步! 雖然效能還是比nVIDIA低了一截 但至少也不致於太過遜色 甚至還能逼nVIDIA出來打價格戰呢! nVIDIA 與 Intel應該多多與AMD-ATI學習才對!


PS.
以上的言論 相信一定很多大大感到不滿,小弟今天也不是特別出來護衛著誰,只是就事論事,也是希望nVIDIA可以更上一層樓! 如果以上言論 有激起大大們心中的怒火 小弟在此先跟各位說聲 抱歉! 請多多包涵...
其實以硬體計算量看, Nvidia講的話不無道理.
以shader alu core運算量來說,GPU是狂勝CPU的.
頻寬也是大勝.....

以遊戲而言,GPU的重要性甚至比 cpu大10倍.
一個高階3Ghz Core2D配低階的GF8400G絕對跑不動CRISIS.
但是低階1.8Ghz Core2D配高階的GF8800G卻能玩CRISIS.

目前的GPU已經是可程式化的, 並不只能用來繪圖,
問題在於要在遊戲外的日常運用發揮GPU的計算能力有不小問題要克服.
GPGPU是必須走的路.
但目前GPGPU 和軟體開發者慣用的VC++等開發環境根本缺失整合性.
nVidia和Ati各自推自己的方法,卻都沒有多少開發者在用.
除非MS願意整合並推動一個GPGPU標準, 讓GPU成為大量運算的專屬處理器.
否則平常的時候, GPU空有一身戰力,卻沒有發揮的機會........
試想當你的cpu2~4個核心在滿載時,gpu裡卻有上百個shader core閒置.....多浪費阿.
未來應該會走向非遊戲時,CPU也要把大量重覆的運算丟給GPU去處理. 1+1>2
但是如何讓GPU輔助CPU恐怕短期內不會有完美的解決方案.
Waffenss01 wrote:
除非MS願意整合並推動一個GPGPU標準, 讓GPU成為大量運算的專屬處理器.
否則平常的時候, GPU空有一身戰力,卻沒有發揮的機會........

說的真好,如果GPU閒置時間能幫助CPU做運算,那可真是如虎添翼啊
反正未來GPU跟CPU整合是遲早的事,低溫省電比較重要。
以後未來的人會笑說,啊以前運算要裝一顆CPU、顯示還要插一張卡... 而且都好燙啊
太好了,改在01教召30天......
nv真的是牛吹過頭了
如果不能作圖像以外的運算
基本上gpu的影響"遠低於"cpu

大部份的遊戲都可以藉由選項來關閉特效(尤其像shadow這類吃效能很大的)
讓顯卡等級不夠的玩家可以順暢運行
發行商當然會以越多人可以玩來設計一款遊戲
當然少部份像eq2那是例外
需求配備是發行時間的高階配備的遊戲實在不多
更別提在人多lag的online game裡
越少的lag代表越低的死亡率
就偶所知很多各遊戲的能手都是在平常時關特效
只有在要照相時才會開
就算只有合板的內建顯示
把特效全關後依然可以運行相當多的遊戲
http://zh.wikipedia.org/wiki/CUDA

CUDA早可以讓GPU做圖形以外的運算了.
基本上能用C語言做的事,都能讓CUDA去做.
雖然還不支援C++,但以後遲早可以.

但是....畢竟CUDA那是針對GPU做programing.
現實中,所有軟體都針對CPU做programing.
未來GPGPU的方向應該不是像CUDA那樣獨力做運算.
而是要能跟CPU分工合作,即時把適合GPU的大量運算從CPU那邊拿過來做.
把GPU當成CPU的附屬處理器.
但是畢竟GPU不是跑X86程式碼,兩種完全不同的處理器,這種合作其實困難重重.
我猜那需要CPU用的編譯器能判斷哪些工作能分給GPU做, 同時能編譯GPGPU用的語言,
把兩種處理器的開發環境整合成一個,開發者只要寫C++程式就好了.
硬體的協調,工作怎麼分配就讓compile自己去最佳化.....但是目前這種理想的開發環境完全不存在.
即使有了,恐怕也問題重重.
PS3的CELL處理器就是PPC和SPE兩種不同指令集的處理器,但是靠compiler完全搞不定最佳化.
效能很難發揮出來......X86 CPU加上GPU shader的複雜情形恐怕比CELL更難搞.

所以GPU其實是能作圖像以外的運算的.
只是要發揮到日常運用還有很多很多問題要解決.
Waffenss01 wrote:
http://zh....(恕刪)


即使有那樣的平台
INTEL也不會配合
GPU的運算能力比他家產品強
它一但配合就等同把硬体王座讓出去
那是商業利益的考量
可以呼風喚雨誰要看人臉色
只要INTEL不配合
NV要獨幹把場子炒熱是很困難的
Waffenss01 wrote:
http://zh....(恕刪)


cuda 跟目前許多ide 都不是很合,灌完cuda 還得作一些設定,才能編譯成功。
而且它的記憶體分類還不少,不同層級的記憶體存取限制也不一樣,mpi 也沒這麼麻煩。

我一直在等nvidia 推出能支援雙精度運算的gpu,這樣用cuda 作科學數值計算才不會因捨入誤差造成解的穩定性變的太差。

本以為g9 系列能達到此目標,但還是只支援單精度浮點運算。

我想cuda 能不能大放異彩應該要等它正式支援雙精度浮點運算才知道了。

不過nvidia 承諾會在2008 年達到此目標,看來要等到年底了。
大家好
個人覺得, 事實上, 當初 AMD 會買 ATi 不就是要把 GPU 的技術放進自己的 CPU 嗎 ...
如果以這觀點看來 (regardless of quadcore CPU still outcompete with Intel Q), 倒是覺得當初 AMD 真的已想的很深遠噎 ... 自少比 nVidia 想的早一步了 ...

如今如果這個趨勢 (CPU 內建 GPU 技術) 成形的話 ... nVidia 可是無法抗衡的吧 ...
除非不就也跟 Intel 配合才有此技術與以後的 AMD 相抗衡 ... 當然造福我們這群消費大眾 ...

只是說, Intel 的摩斯定理 (Moore's Law) 的定義不就是專執於 IC 上的電晶密度以平均每 18 個月就增加一倍 ... 以此情況下 CPU Size 從以前 95 nm, 65nm, 到現在 45 nm ... 要如何把這個趨勢 (CPU 內建 GPU 技術) 合在一起 or 還是 nVidia 講的獨立 GPU 的重要性 ...

是我的問號而已 ...
BEYOND IMAGINATION | NO PAINS, NO GAINS |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