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那時後電腦真的也不便宜
但是現在記憶體,硬碟相對比當時便宜多了
顯卡呢?
我也有同樓主一樣的感覺
個人認為這一切都是陰謀
14奈米晶片早就可以跑4G頻率了
六七年前GTX460跑7百多MHz到了2016年也不過出到1千多MHz
科技早就超過1千多MHz了
顯卡商就慢慢一點一點在更新系列朝代
每一代加個1-200MHz
遊戲商就在新卡出時將遊戲畫質再做到剛剛好超過上代卡王
讓大家再去更新顯卡
不買新的就只能把特效開低
顯卡商與遊戲商默契超好
大家都有錢賺
這就是他們鋪出來的路Y
我認為早該做出外接裝置,專門處理顯示功能的裝備,像是主機板可更換中央處理器----這種樣子的東西
插個4.0GHz的GPU,就十年不用換了
然後顯卡商就賺不到錢了.....
所以沒有廠商願意做出大同電鍋,只賺你一次,給你用30年不會壞的東西......
吉屁 wrote:
科技在進步
薪資卻很難有科技進步的幅度
小弟當初是286快386時代接觸電腦
1MB記憶體8000台幣的時代
100MB的硬碟 價格忘記了
電腦還要多裝3D巫毒卡
以某些01的朋友的看法
效能=價格
現在記憶體已8G來算
是不是一條就要8000(MB)*8000(NT)=64000000 ??
當小弟自己買人生第一台電腦
3000的顯卡順玩所以當下遊戲(金庸ONLINE)大概就是當時的1070
6000順玩所有大作(極速快感) 當時的1080
後來變成
要買6000 順玩所有遊戲 大概當時的1070
1萬多的卡 順玩大作 大概當時的1080
時代價格到了這裡我可以接受
正常人的薪資和這等級消費
現在變成1060 1070
要破萬 萬5
1080要2萬5
你們都覺得非常合理?
英特爾我記得被告過壟斷cpu
AMD我支持他的東西到我現在這部電腦才改用INTEL I7 4770和N卡 660
我在想n牌到底什麼時候才會被告
我會堅持我的預算不捏 6千的價格買到6系列或7系列
(到了這年紀玩遊戲的參與感固然比較好,但只看實況主的也不會差太多)
8系列就是高端玩家(萬多元)
ti系列是富有人家
另外提到AMD 480售價的問題 "零售價"的定義 就是整張顯卡的價錢
台灣三大廠代理 頂多就+稅 其他多的就是他們實際賺的(售後服務)
如果一張卡多了快一半的價錢在售後服務
你能買 就是消費者的願打願挨
現在台灣人正常人的薪資
買一張1060和1070 真的是大大的"犒賞"自己
1080買的下手的 如果是你自己賺的錢 小弟佩服您
這種價格有可能花掉一個半月的薪水
也有可能只是你的皮毛
但大多數人來講,都在半個月到一個月的薪資了!
如果消費者有所堅持
或許價格就不會這麼逆天了
人比人 從房子 車子 手機 電腦 啥都能比
一個爽度換一個沒CP值
我太務實了 花費和實際效能要合理
謝謝各位耐心看完...(恕刪)
不知道為什麼感覺看完這篇文章
很認同這些觀點
但物價都在上漲了
以前的吃喝玩樂 (吃的 電影票 OOXX很多很多都在漲價)
也都沒現在貴了
雖然顯示卡這方面比較起來漲幅很多
但還是像前幾樓大大講的
用的道再買,用不到就別買
畢竟現在經濟不景氣,什麼都漲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