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4090定價出來了,1599鎂

晶片架構搞2.5 /3D封裝蓋樓

塞更多電晶體 弄更好更高分數

GPU晶片開發商沒能力改變問題就只能搞搞軟體來取悅觀眾

另謀出路 搞雲端遊戲 家用機 元宇宙

臉書Meta 砸百億美元應該還不夠吧

Meta Q2 虧損 28 億美元 未來還要燒多少錢仍是未知數。


摩爾定律2.0後傳

台積電 :EDA工具/IP/製造/封裝在內的整條產業鏈都要完美配合

5G 物聯網 AI 雲端 手機 業者也要互相技術支援

你們所看到的台積電偉大的進步,目前只對5G 物聯網 AI 雲端

手機 電動車等等有所重大幫助

家用桌機族群 目前是不可能改變現有框架向上突破跟摩爾定律2.0後傳 搭上線

以後風散位置改變 機殼規則改變 主機板架構改變或許是避免不了的 , 就為了那滾燙的磚頭。
Pan.tc328 wrote:
反正我是看好AMD 11/3 發表..這個世界沒有存在永遠的老大跟老二這一回事


上面寫的一大段, ~~~我只認同這句話
N公司還在死守SOC.......再不改, 注定會被已經轉往Chiplet發展的 A公司玩死(成本低很多)
A公司在 CPU已經步步逼近 I公司了........I公司也認真往 Chiplet發展了

看了好幾頁的對話......又回到以前的經驗: 一個在半導體內與一個在半導體外的兩人, 是很難溝通的
從最基礎的......."為何台積電每片wafer價格比別人高, 但是客戶確選擇在台積電投單"這件事, 其實就很難去解釋, 比較籠統的就是, 台積電製程好, 服務好, 交貨迅速, 良率高
再往下.......你要跟他解釋其實台積電都有在幫客戶評估, 每片wafer賣價比其他工廠貴, 但是良率高情況下, 切出來實際的 IC, 平均成本不會比較高, 甚至用65% yield談的價格, 台積電幫你做到98%後, 你反而賺....更深入的wafer-buy/die-buy, 又更難解釋了

ps: 上面說什麼三星30億轉到台積電35億? 其實台積電的IP是不收錢的, 製程專利免費給你用, 根本沒有啥35億....你來投單, 就是花MASK費用, NRE費用, 然後多少良率以下die-buy一顆多少錢, 良率到多少後wafer-buy一片多少錢, 一片多少錢是Normal Run, 你要掛Hot Run就是兩倍價格, Super Hot Run就是三倍價格(老黃很猛啊, 為了明年禁止賣大陸高階 AI晶片, 下三倍價格拿貨啊!!!)
你不買我不買明天老黃去跳海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