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XF]4870你受驚了,NVIDIA MSI N250GTS越級挑戰測試

其實小弟剛聽到nv又改名,一個感覺,簡直是亂來....,反感到不行.......
但看一看評測和眾大大的評論後,覺的不論是
1.效能
2.耗電
3.記憶體大小(關於效能?)
4.是否重改名
覺得都沒差啦
重點應是在同樣價位內的比較,這才是重點不是嗎?
比如說
5000元可買到GTS250 1G和HD4850 512M
但若GTS250 1G效能比HD4850 512M好
耗電又比較低,溫度差不多的話
那使用者應不會介意晶片是不是重改名?
會介意買到的GTS250是因1G的記憶體才勝出的原因嗎?
難不成玩家還可以買個HD4850 512M後,還可以在插個記憶體上去嗎?
同意si63455大大所說的!畢竟cp值才是贏家!同價位下效能佳者為勝,對消費者有利!
還滿期待台灣的48xx降價的,每次國外都降很久後台灣才龜速降....
E115 敗家的開始..... CASIO 給我回來啊~~~~~~~~
CP值是很模糊的,一張兩萬台幣效能超高的卡會買的人有多少,說穿了,低價才是王道.......

希望可以出免接電的單槽綠色版本...

還有根據PCgameshardware的說法,RV790的對手其實是260..還不是260+歐...

這個慣例在4870出來時就宣傳打的到280是一個樣子,神話了...看看板上有多少人會用RV790 VS 285..拭目以待

越級挑戰?不公平?還好吧..
erty97 wrote:


供電的部份不是有...(恕刪)


寫文章偏頗在所難免 何況這篇有些許意思是要拉抬gts250的聲勢(效果我們就再討論)
要求要特別指出a社顯卡優點 實屬為難開版大啊

不過這篇至少讓我看到g92的改變 效能的增進 比起當年從8800gts到9800gtx來說有誠意多了
當年刷刷bios就是9800啦 只多了一個沒有多少人會去用的3way SLI 還賣的比較貴 那才是真的奸商戰法啊xd
總統先生 wrote:
CP值是很模糊的,一...(恕刪)

RV790是打260?

那我那張260+不就是撿到寶了@.@(自High而已)



其實 之前幾天還是用4870

但是高溫(玩Crysis就有8x度)+一些遊戲容易當掉+一些遊戲會有白邊出現(像是cod5)

本來想說用ATI看看 但一用 整個就囧掉ˇˇ

所以才換掉4870 回歸N卡陣營 用GTX260+

(純屬個人感覺)
應該是要跟自家的9800GTX+比才對,相同的製程55nm,同樣128SP這樣的"新G92"
效能進步多少?這樣比起來比較有意義!!!你看現在報價出來了7500啊........我還是等
GTX260+,有位版上大大要去買GTX260+ 55nm版,光華問出來的報價8000,試問
各位看官,就C/P值而言會去買"新G92"的GTS250還是GT200 的GTX260+ ?
0_____0 放空 空 空 空 空...........
johnnydee wrote:
改個名字,裕隆也不會...(恕刪)
畢竟卡片就是512MB,測試就是這樣安排的..


這...........是刻意的安排還是 ???????
0_____0 放空 空 空 空 空...........
AKSN74 wrote:
RV790是打260...(恕刪)


PCgameshardware是這樣說的...


會超頻的大概試一下就知道,4870 OC個20%大概是什麼程度...

不是表示顯卡OC了20%,遊戲效能就增加20%...

也可以了解到,OC後的4870可以在遊戲增加多少FPS..

這個夏天會很熱...

所以實際對手放在260/260+很正常..放在285是好高騖遠..

不過這也沒什麼,都是這樣的,有的人對於越級這兩個字太大驚小怪了..

大家都在越級,一起越級吧!!

來個4870 1G預設跑分..

別忘了P模式有20%CPU的分數..



圖片來源..自己

反倒是4850X2,我覺得應該是不錯的產品,可惜..礙於驅動跟沒大量生產
總統先生 wrote:
反倒是4850X2,我覺得應該是不錯的產品,可惜..礙於驅動跟沒大量生產

憾訊好像有出..不過應該很難能買的到
0_____0 放空 空 空 空 空...........
howard2214 wrote:
這............(恕刪)


安排是指小弟我的安排測試項目,大大不必多想了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