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心變小心,藍寶HD 5750 PK HD 4870「小獨要」

 繼九月份AMD推出了全新HD 5XXX系列的旗艦5870和5850後,其實多數人一直期待的並非高階的產品,而是主流規格的中階與入門等級。因為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超高的效能,中低階的產品才是比較符合大多數人效益比的需求。

 在AMD新一代的中階產品當中有兩款型號是以先前少見的方式命名的,而其中一款更是從來未曾見過的命名規則,那就是Radeon HD 5750,他代表的意義就是中階產品的入門款式。目前5750的定位似乎是要取代之前的4870,以更新的製程帶來更好的效能和省電特性。先來看看照片吧!!

藍寶HD5750
與先前看到的雞蛋風扇不一樣,應該是藍寶自己的風扇



真的不太一樣,是銅心的風扇



看得出來是新的製程耶~~(最好是)



直接比比看就知道了



大小心啦



只需要一個6pin供電即可



 新一代的中階入門卡,鳩竟~~能不能取代上一屆的「首發卡王」呢?晚點就來PK看看囉~~
2009-10-13 12:17 發佈
hoinsb wrote:
 繼九月份AMD推出...(恕刪)


不能 剛剛有人測試這張約4850而以
4870跟5770 比較接近
應該是驅動的問題
5770的效能應該比4870強一些些才對
等新的驅動+非公版+oc版出來再看看囉

TDP竟然比4830還要低
5770應該很省電

短短幾星期內推出5870/5850 5770/5750四張卡
大家期待的跳水潮應該要來了
buddha0714 wrote:
應該是驅動的問題57...(恕刪)


ATI新卡會不會出太快阿 前幾天才買260+的
我真難過
好小一張卡啊
耗電跟溫度應該也大幅降低了
看看4870那麼大一張
效能竟然只能跟這張小卡平起平坐
要哭哭了...
 這兩天比較忙,再加上原來的平台記憶體突然壞掉一根,然後家裡網路不通,所以怠慢了上菜,請諸位多多見諒。

第一回合
溫度大烤驗

暫時借來的救急平台



================================================================
5750 -- 風扇自動-待機


5750 -- 風扇自動-Furmark滿載


5750 -- 風扇100%-待機


5750 -- 風扇100%-Furmark滿載


================================================================
4870小獨要 -- 風扇自動-待機


4870小獨要 -- 風扇自動-Furmark滿載


4870小獨要 -- 風扇100%-待機


4870小獨要 -- 風扇100%-Furmark滿載



================================================================

整理一下

 在溫度的表現方面,雖然藍寶的4870小獨要的散熱器在壓制溫度方面的能力可以說是一流的,不過比起先天體質優異的5750來說,可是追的相當辛苦。這不僅歸功於40nm的先進製程,也多虧了157/300的ATI PowerPlay待機頻率,將閒置時的功耗降到最低,才能僅靠一個小小的銅心風扇就能夠應付運作時所產生的廢熱,而且最重要的是風扇的聲音相當的小,只要關上機殼,應該是完全不會聽到風扇轉動的聲音。


待續...
第二回合
效能大考驗

老山豬06
5750 @ 1280 x 1024


4870 @ 1280 x 1024



惡魔獵人4
4870 @ 2560 x 1600 8aa



快打旋風4
5750 @ 2560 x 1600



衝突世界 World of Conflict
4870 @ 1920 x 1200 4aa 16af



Unigine Tropics DX10.1
5750 @ 1920 x 1200 8aa 16af



新梗GRID - 全最高(以等待起跑時的張數為比較基準)
我個人覺得畫面比起NFSS要來的好些
5750 @ 2560 x 1600


4870 @ 2560 x 1600



數據整理

1920 x 1200


2560 x 1600

 
 這邊可以看到4870的效能比起5750要來的好一些,最多可以贏到兩成左右。在相同的項目當中開啟高倍AA之後對於5750更是雪上加霜,不過幾經思考之後,我認為記憶體的存取寬度應該是造成這種結果的因素之一,因為同時需要存取的資料量變大了,雖然頻寬算是用高頻率追上了,可是路比較窄的結果還是會影響資料的傳輸,所以我以同樣的項目加跑了1280 x 1024的測試。

1280 x 1024


 在1280 x 1024的結果我們可以發現,所有的效能差異都變小了。其實,如果把記憶體的時脈增進所造成的效能成長考慮進去的話,兩者的表現應該差不多,雖然記憶體寬度較小,不過在少量資料時,高時脈的反應速度會比較快。但是如果僅就Shader的數量跟時脈來做比較的話,那麼5750應該只有4870效能的八成五左右(720 x 700 : 800 x 750),所以在高解析度以及高倍AA的效能差比較多是可以理解的。
 
 這次的測試在GRID的部份倒是相當古怪,雖然4870的各項測試效能都比5750來的優秀,不過當4870在GRID的解析度設定為1920x1200時,卻只能開啟到4xAA,設成2560x1600時更是只能到2xAA。不過在5750卻反而都能夠開到8xAA,畫面張數下降不多,而且進到遊戲裡面都還算是相當順暢。不過最重要的是,當解析度調到1280 x 1024的時候,無論是多少倍的AA,起跑畫面都維持在40張,實際在跑也幾乎都在50張以內,這應該是GRID本身的機制將更新率限制住了,因為即便在CCC或是GRID的選項當中把垂直同步關閉,結果都是相同的。(題外話,即使畫面掉到26張,實際玩的時候還是挺順的,這套賽車遊戲真的不錯)

順便看一下不同倍AA的畫質差異
2560 x 1600 0xAA


2560 x 1600 2xAA


2560 x 1600 4xAA


2560 x 1600 8xAA






感謝大大開箱文!!

真是小巧的一張顯卡阿

這邊想請問各位大大

照這樣看來,5700系列有可能在明年殺入筆電市場嗎?

難道我的3870-ddr4 512m要退休了嗎

不過滿載~4870的溫度低了點~雖然散熱器兩個大小差很多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