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頭香 超微發布最新SATA 6Gb/s技術2009/03/13-陳玉娟
出乎市場預料,英特爾(Intel)攜手戴爾(Dell)、IBM及希捷(Seagate)於2000年IDF上所提出的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介面,最新一代技術「SATA 6Gb/s」,英特爾早於1年多前就已喊出,但近期竟遭超微(AMD)搶先發布,令龍頭面子有些掛不住。
英特爾於2000年IDF上攜手戴爾等合作夥伴提出SATA介面規格,2004年進一步與40家PC相關元件及設備廠成立Serial ATA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SATA-IO)國際組織,進一步推動SATA介面規格的標準化進程。
令業界有些意外的是,最新SATA技術竟由超微攜手希捷搶先發布,希捷表示,雙方已於紐奧良Everything Channel Xchange Conference率先展示新一代高速資料傳輸技術「SATA 6Gb/second」,其支援遊戲、串流視訊和多媒體製圖等需要大量頻寬的桌上型電腦(DT)及筆記型電腦(NB)應用。
據悉,新一代SATA 6Gb/second儲存介面的最高傳輸率可達到每秒6Gb,為所有PC應用提供最高效能,其相容於SATA 3Gb/second及SATA 1.5Gb/second介面,並與先前的SATA介面採用相同傳輸線和接頭,更加易於整合。
SATA 6Gb/second為支援DT及NB的第3代主流儲存介面,可增進節能效益,並改善SATA介面的原生指令排序(NCQ)功能,提升整體系統效能和PC主要應用的資料傳輸速率,尤其針對科學建模(Modeling)及預測、工程設計與模擬等具大量資料傳輸需求的應用。
希捷指出,全球消費者及企業日益依賴數位資訊,增加遊戲、數位視訊和音訊、串流視訊、製圖及其他應用對於頻寬的需求,因而催生能傳輸更多數位內容的PC介面,最新SATA 6Gb/second儲存介面能滿足使用者對於更高頻寬PC的需求;超微亦表示,SATA 6Gb/second介面不僅結合前幾代SATA介面的優點,還包含更多強化設計,透過此創新介面,超微得以進化其技術平台,並研發低成本設計,協助技術夥伴改善PC產品。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cat=10&cat1=35&id=0000126120_SUB2CJ1I1G7AEC17KWY76&ct=2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