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WD的黑標其實沒有多耐用,SE系列就是黑標,AAM不同而已。

不知各位有沒有發現一點?
很少有評測網站會去照HDD下面的電路板, 原因不明。

大約在一年前,我看過一篇比較HDD電路板的文章,目前我暫時找不到連結,
好像是香港人寫的,
同樣以3TB~4TB的產品比較, black 與 SE 的電路板是一樣的。

目前台灣市面上的價格, SE 比 黑標貴,但是在AAM設定上 SE = 128 ,black = 254,
SE走的是以降轉速來減低震動量和噪音量,因而犧牲了反應速度。

我個人是從來不用藍標、綠標的,SEAGATE則是自從多年前的"機瘟"之後,就完全不採用了。

以我用過 6顆 黑標的經驗,其實沒有多耐用,雖然標榜5年保固,比其他顏色多了2~3年,
但不代表就比其他顏色多耐用2~3年;
若當OS碟用,一天使用8~12H,差不多5年就壞到必須更替了。

==========
以我最近發現有"準故障"的黑標為例,這一顆是一買來就馬上將AAM 調成128,以降低噪音,
下面是使用5.5年後的檢測狀況。 (太慢檢查了,不然其實可以在保固即將結束前送修的。)
WD的黑標其實沒有多耐用,SE系列就是黑標,AAM不同而已。
黑標的健康狀況大約在使用4年之後就要開始注意了,尤其是現在AAM硬被鎖在254的版本,
壽命沒有很長,能用6~7年已經算久的了。


SE series出現之前,黑標的AAM是可以調的。
WD的黑標其實沒有多耐用,SE系列就是黑標,AAM不同而已。


SE series把AAM鎖在128,難怪安靜又號稱耐用,噪音值和 AAM=128的黑標是一樣的。
廣告打著可以"24 X 7 X 365",除了歸功於降aam之外,使用環境也是有但書的,只在特定的情況下。
WD的黑標其實沒有多耐用,SE系列就是黑標,AAM不同而已。


=====WD的送修判斷標準=====
官方是以他們提供的檢測程式WinDlg來判斷,
目前的版本是v1.29,
出現failed 就可以送修了。

上圖中發現"準故障"的這一顆是大約1年前開始讓人覺得反應變慢,
由於是OS碟,最近半年的反應遲緩程度更是十分明顯。

可惜檢查得太慢了,發現時已過保固幾個月,沒有讓保固發揮作用,感覺很浪費錢。
2015-11-16 7:41 發佈

eanck wrote:
同樣以3TB~4TB的產品比較, 黑標與 SE 的電路板是一樣的。


一樣的電路板,不代表裡面刷的韌體是一樣的,不代表上面零件的品質要求是一樣的

這種比較有什麼實際意義?
樓主乃高人也!
古人云:「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俗話說:「你突破盲腸了」
鄉民說:「你知道的太多了」
肚子三層非一日之饞 wrote:

一樣的電路板,不代表裡面刷的韌體是一樣的,不代表上面零件的品質要求是一樣的

這種比較有什麼實際意義?


你說的對,我以前也質疑過你的問題點,
但是我自己是研發部門出身的,我很了解科技公司對產品的開發理念是怎樣的。

[1]只要針對某型號的韌體,不管程式碼是否和其它產品用的一樣,只要參數不同就可以換名字。

[2] hdd 的 pcb上的用料等級如何? 這要拆下來看pcb的另一面才知道,都是可以查的。
我在買這一顆se 3TB之前查了些資料,發現PCB上的晶片是一樣的,
更細部的則不知。

[3] 以售價來說,如果品質真有明顯差異,WD不會傻到售價訂的差不多。

[4] 以廠牌的行事風格來說,WD在5年前開始玩文字遊戲,
部分產品的轉速 竟然標示"IntelliPower",後來被踢爆只有5400 R.P.M.,
也沒調轉速的能力,有印象嗎?
玩到現在,搞了一堆顏色,但是對產品定位卻依舊很模糊,
沒有給消費者一個明確的定義,對適用環境(溫度、持續使用時間、讀寫頻率.....)的解說非常薄弱。

[5]以官方公佈的資料, BLACK 和 SE 擁有的技術是一樣的,
SE多了一個防碟片晃動技術,很可能只是降AAM造成的效果,
WD 有很多專利,但black、SE series 皆沒公佈用了哪些,所以無從比對。

[7]硬碟耐不耐用,與一堆要素有關,任何一個環節壞了,整顆HDD就廢了,
以HDD內部硬體來說,今天一顆HDD採用的零件可達 7200R.P.M.的『長期運作標準』,
若只轉 5400R.P.M.,可以增加穩定性和壽命,並降低噪音。
但反之, 只用於 5400R.P.M.的零件若強加至 7200R.P.M.,不要說磁頭會經常撞擊碟片,
絕對連資料讀取的正確性都有問題。


============
AAM從 254降至128,碟片轉速會降至多少我不知道,
但是比對傳輸數據後, 我覺得應該至少低了10%轉速。

下圖是該 BLACK 1TB 在2010年 4月 一買來就測試的數據, AAM 設為128,
從傳輸速度來看,似乎和5400R.P.M.的產品沒差多少。

eanck wrote:
你說的對,我以前也...(恕刪)


AAM控制的只有讀寫頭回彈的速度
轉速還是看馬達

不是說調成128或254那麼簡單的差異...

yanchsal wrote:

AAM控制的只有讀寫頭回彈的速度
轉速還是看馬達

不是說調成128或254那麼簡單的差異...


你是說讀寫頭伸到碟片上的速度嗎?
拆開硬碟的上殼,答答聲確實很像是擺動讀寫頭時發出來的。

讀寫頭的質量雖小,但是連續高速擺動時產生的振動量依然不容忽視,
降低擺動速度確實可以降低一點震動量與噪音。

但是我就納悶了,如果單單是讀寫頭伸到碟片上的速度比較慢,
那麼在做hdd傳輸測試時,讀寫頭應該是隨時處於碟片之上,
為何速率降幅會如此明顯?

eanck wrote:
下圖是該 BLACK 1TB 在2010年 4月 一買來就測試的數據, AAM 設為128,
從傳輸速度來看,似乎和5400R.P.M.的產品沒差多少。

循序傳輸速度除了看轉速之外,還要看單碟磁密度

當時單碟334GB/3-platter/5400rpm的WD10EADS-00L5B1速度才多少而已
明明就有差
依每顆硬碟體質不同,同世代的7200轉循序傳輸會比5400轉還快15~25%左右


eanck wrote:
但是我就納悶了,如果單單是讀寫頭伸到碟片上的速度比較慢,
那麼在做hdd傳輸測試時,讀寫頭應該是隨時處於碟片之上,
為何速率降幅會如此明顯?

拿這種壞軌的硬碟來當基準是怎樣.... 還有這顆該不會還是系統碟吧?
這樣測哪會準

我拿WD RE3 1TB WD1002FBYS來測給你看好了
這顆跟WD1001FALS初代黑標同世代、一樣是單碟334GB/3-platter/7200rpm
性能可以說是差不多




AAM設254時




AAM設128時



兩張圖做比較



結論跟yanchsal一樣
AAM參數根本沒影響循序傳輸速率
沒有調整AAM就會造成硬碟主軸轉速變慢這回事
3TB RE 沒比 SE 貴多少

覺得 RE 好像好很多
glen246 wrote:
循序傳輸速度除了看轉速之外,還要看單碟磁密度

當時單碟334GB/3-platter/5400rpm的WD10EADS-00L5B1速度才多少而已
明明就有差
依每顆硬碟體質不同,同世代的7200轉循序傳輸會比5400轉還快15~25%左右


拿這種壞軌的硬碟來當基準是怎樣.... 還有這顆該不會還是系統碟吧?
這樣測哪會準


確實是當OS碟,你的意思是不能讓執行HDD測試程式的硬碟自己測自己囉?
所以我對AAM的評斷錯誤就是這個因素造成的?
這觀念我還是今天才知道,
照這道理,如果只有2顆HDD,一顆裝OS,一顆裝HDD測試程式,那就是2顆都測不準。

由於OS碟比較操,
所以我的習慣都是將新硬碟轉成OS碟,舊的變成資料碟。

你的比對圖很實用,看起來磁頭造成的振動量還真不小。

你的那顆 RE 可以調 AAM嗎?

=========
關於單碟磁密度對傳輸速度的影響,
我的想法是相同容量,若採用密度低的碟片,勢必碟片數量會多 1面~1片,
多一面就多一個磁頭,
多一片就多一~2個磁頭,
如果多磁頭同時讀寫控制得宜,讀寫速度不一定輸磁密度高的硬碟。

所以除非新舊的磁密度差異超過30%,
否則我覺得沒有必要太去在乎單碟磁密度的高低。

另外就是格式化的種類應該也有影響,但我從沒仔細去比對過 512K、4096K的差異,
關於以上幾點,你覺得呢?

對我而言,HDD以耐用、穩定為最優先項目,
故讀寫速度從未特別在意過。

我的想法是主機的工作效率可以用加大主記憶體的方式來彌補,
頂多就是第一次開程式比較慢而已。
夠大的記憶體可以讓程式關閉後,資料不會完全從記憶體中刪除,
下次再開就很快。

你覺得SE、BLACK是否在硬體規格上為一樣的東西?

eanck wrote:
不知各位有沒有發現...(恕刪)
我是不知道由來,至少我的小黑碟使用超過5年沒問題,綠碟過保就開始壞軌,我還是會選黑碟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