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些先進格式化和對齊的文章,還是有點搞不清楚,下面提出一些看法,大家看看這
些觀念正不正確。
一般拿到硬碟,會先:
1.建立分割 (牽涉到分割工具)
2.格式化 (牽涉到格式化工具)
3.灌作業系統
4.開始使用
我的問題如下:
1.需不需要對齊,僅跟分割工具是否支援先進格式化有關。網路上說windows xp不支援,
所以要做對齊,其實僅指拿xp光碟來做分割工具使用的情況。
2.因為先進格式化,僅與分割有關,所以在採用有支援先進格式化的工具分割後,不論用
windows xp或其他工具來對此一分割進行"格式化",都不會有再需要對齊的問題?
3.在已用win7或spfdisk 4k完成分割的partition上安裝XP,則事後也不需要再做對齊?
4.若有兩顆硬碟,一顆是無先進格式化的老硬碟,做XP系統碟,另一顆是有先進格式化的
新硬碟做資料碟。老硬碟上當然無先進格式化的問題,但新硬碟仍需採用spfdisk 4k等工
具分割。才能確保效能?
5.不管分割、對齊。XP對先進格式化硬碟的支援如何呢? 畢竟一個是以512bytes磁區為基
礎,一個則是4k bytes磁區。除了分割的對齊之外,其實是有一些機制來讓二者相容的嗎?
以上粗淺的問題,還請各位大大還不吝賜教! <(_ _)>
但剛上網爬了文章,發現先進格式化還有分成
1.4K原生(物理磁區和邏輯磁區皆4K),目前只有win8.1和win server 2012支援。
2.512e:(4k實體和512邏輯磁區,靠韌體在512B邏輯磁區和4K的物理磁區間轉譯。Win7也只支援此種規格的AF硬碟。
http://support.microsoft.com/kb/2510009/zh-tw
微軟網站沒有寫XP,應該是因為已經不支援的關係。
但512e本是為了舊式512B磁區的系統而存在的,想來XP也應該都支援才是?
如果是這樣的話,其實除了分割區的對其問題以外,XP和win7在對4k 512e硬碟的存取方式上應該沒有不同才是!? 不知道小弟的理解有沒有錯誤,還請各位大大指教!
(傳統硬碟)
1. 硬碟的碟片上, 存的最小單位是 bit , 每 8bit 成為 1Byte .
2. 每 512Bytes 的資料, 以及一些檢查位元(ECC), 形成讀寫的一個磁區 Sector (最小單位)
3. 檔案系統(FS)讀寫時, 基本上也以 512Bytes 為一個磁區.
4. 檔案系統另外有叢集大小(配置單元).
(先進格式硬碟(512e)
1. 硬碟的碟片上, 存的最小單位是 bit , 每 8bit 成為 1Byte .
2. 每 4KBytes 的資料, 以及一些檢查位元(ECC), 形成讀寫的一個磁區 Sector (最小單位)
3. 硬碟支援 512Bytes 為一個磁區的讀寫.
4. 檔案系統(FS)讀寫時, 基本上也以 512Bytes 為一個磁區.
5. 檔案系統另外有叢集大小(配置單元).
可以看到步驟 2&3 有所不同, 因為作業系統讀寫時, 仍是以 512Bytes 為一個磁區, 可是硬碟需要以 4K 為一個磁區, 就只好一次讀 4K (8 個 512Bytes), 並計算出檢查位元, 再重新寫入 4K , 這是第一個影響效能的地方. 參考圖:
而第二個影響效能的, 是分割區開始之處與叢集大小(配置單元)的影響.
NTFS 的叢集大小(配置單元)都是 4K 的倍數, 與先進格式剛好相同.
如果分割區剛好跟 4K 對齊, 則 NTFS 要讀寫資料時, 剛好是與硬碟內的磁區倍數, 效能就不會被影響.
但是如果分割區沒有進行 4K 對齊, 要讀寫資料時, 需要讀寫的磁區跨了兩個不同的 4K , 就造成實際上需要存取硬碟共 8K 的空間. 參考圖:
但是很多"還活著的"作業系統(如: XP), 都只支援 512Byte/Sector , 所以硬碟廠商只好繼續推出 512e 版本的硬碟或 SSD , 而分割區對齊只能克服叢集讀寫時不會浪費, 要真正發揮原生 4K 讀寫, 則要 Windows 8 或 Linux 等作業系統才行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