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 2.5"的混合碟對我來說比較沒有需求, 且價格方面對我這個窮人來說比較不親切.
9月中在國外知名的網站看到2T 3.5" SSHD的測試文章, 效能方面是意料中的好, 讓我對這顆硬碟躍躍欲試.
先看看這顆硬碟的外觀


除了Size 3.5", 整體厚度比一般的1T 3.5"硬碟要薄.
目前聯強仍是沿用Barracuda的黑色彩盒, 據說將來會換成如2.5" SSHD般的白色彩盒.
在Seagate官方資料的定義, SSHD(混合碟) = SSD + HDD.
這一顆SSHD的規格是-
Cache : 64MB DRAM cache
SSD : 8G (MLC)
轉速 : 7200 轉
容量 : 1T / 2T
保固 : 三年全保
也許有人會質疑, 8G的SSD要拿來放什麼?
其實, 這8G的SSD是使用者無法自行運用的部分, 也就是你在檔案管理員, 或者是磁碟管理中是看不到也用不到這8G.
要用"第二階快取"來解釋, 大家比較容易了解.
要提升硬碟的效能, 除了加快轉速之外, 加大快取記憶體是另一種可行的有效方式.
一般的DRAM cache技術行之有年, 缺點是除了容量有限之外, 一旦關機後, 快取的內容就會跟著消失, 下回開機要再花點時間重新學習.
利用SSD來當做硬碟的快取記憶體, 真的是個好點子, 一來容量可以加大, 二來記憶下來的使用者常用資料不會因關機而消失, 下回一開機就能馬上派上用場, 提高效能.
Seagate透過Adaptive Memory這項獨家技術, 將使用者常用的資料搬到8G SSD那裏, 如此一來可加快開機的時間, 以及應用程式的執行效率.
也是因此, 這顆硬碟是透過不斷地學習與分析才會逐步提升讀取效能.
從以下兩張開機時間的圖可以看出.


第一張圖是剛複製完系統後第一次開機, 第二張圖則是第三次開機, 可以看得出來Windows boot這部分快了2秒.
Desktop這部分則會因連網時間, 以及如windows update這類檢查更新所影響, 而載入時間比較長.
接下來看看常用硬碟測試軟體的測試數據.
測試環境:
CPU - AMD Athlon II X2 250 3GHz
RAM - 8GB
作業系統 - Windows 7 (家用進階版) SP1
主機板 - Asus M5A78
硬碟1 - Seagate 1T Desktop SSHD
硬碟2 - WD WD10EALS(藍標 SATA2)


以上是Crystal Disk Mark分別在1000MB與4000MB狀況下的測試結果.

HD Tune的數據也值得參考一下.表現不錯.


用影像格式轉換的軟體來比較一下Seagate 1T SSHD與WD 1T 藍標在相同的環境下, 轉換出同樣格式的檔案, 兩者之間的效能差異.
第一張圖是Seagate 1T Desktop SSHD, 花了54:17完成轉換; 第二張圖是WD 1T藍標, 花了1:00:01.
這幾天使用的最大感受是, 開機時間縮短, 開啟常用的Excel, Power point, Fire fox等應用程式, 硬碟沒有讀取, 而是從8G SSD部份快速載入.
看來用加大記憶體的方式來增進硬碟效能是明顯有效.
SSHD混合碟在SSD與HDD之間找到了效能與價格的平衡點, 也讓對SSD的壽命還不太放心的消費者, 有了可以考慮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