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役電腦裝IDE介面的硬碟,主機板有支援SATA
C:10.6/26.6 G(系統)
D:34.8/101 G(主儲存)
E:2.33/24.6 G(副儲存)
拾荒的SATA 80G硬碟
請問能夠無痛將IDE的東西完整搬移到SATA,
直接用SATA硬碟來開機嗎?
謝謝
移到SATA硬碟後,在BIOS的SATA設定裡面也需要是設定成IDE的模式,這樣子在硬碟效能
上面是沒有什麼多大差別,但如果你將SATA開機硬碟更換驅動程式為SATA的模式,再將BIOS
也調整為AHCI模式,那硬碟的效能就提升了,不然你只是將SATA硬碟用IDE模式在使用而已,
很浪費SATA硬碟該有的效能。
K A M wrote:
感謝回應,有空再來試試看,
話說回來,IDE換成SATA後,除了檔案的傳輸比較快以外,
對效能的幫助似乎不大?
也許根本沒有必要耗這個功夫,去將目前的IDE 160G換成SATA 80G
≡≡ 覺人之詐,不憤于言;受人之侮,不動于色;察人之過,不揚于他;施人之惠,不記于心 ≡≡
受限於機械的特性,SATA的傳統硬碟到目前的技術也才達到150MB左右,
但同樣的舊式IDE硬碟在這方面就更低落了,我測試的結果在傳送幾GB的
大檔,SATA的硬碟還是比IDE硬碟快上許多,主機板有SATA的介面同時
具備SATA硬碟的話,擺著AHCI的模式不用不就有些可惜了,呵呵!
lyre1710 wrote:
133MB/s
平價的消費型傳統硬碟
日立7k3000系列
才頂得到133MB/s
古老的80g 160g硬碟
能有50MB/s很厲害了
用ide或sata都可以
重點是硬碟本身的效能
傳輸介面頻寬 跟 硬碟讀寫效能
並沒有直接相關性 XD
只要 頻寬>=讀寫效能 就夠了
≡≡ 覺人之詐,不憤于言;受人之侮,不動于色;察人之過,不揚于他;施人之惠,不記于心 ≡≡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