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大外行開箱文】WD 新一代萬轉迅猛龍 6000HLHX 不專業開箱 & 不專業測試

現在的硬碟產業已經發展到 SSD 百家爭鳴的地步,許多優秀的消費級 SSD 產品已經成功攻佔一般消費者的市場,成為系統碟的新寵,效能追求者的首選。

不過,我這個老人家對系統穩定的要求勝過效能表現,而且東西買了就要求必須有固定的效能水準。目前 SSD 的效能多少都會隨著時間下降,這點成了我放棄買 SSD 當系統碟的最主要原因。

上網查了一下,WD 的迅猛龍已經發展到 SATA3 的規格,距離我上一顆使用的初代小恐龍已經過了多年的時光。想說這麼多年過去了,迅猛龍的效能應該和當年的小暴龍有不小的差距,運作時的噪音也應該已經進步到我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沒繼續想太多,就上網刷了一顆回來。

電腦家不打烊購物的硬碟,向來都是聯強的勢力範圍,可是這次送來的迅猛龍,居然是捷元貨: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WD 新一代萬轉迅猛龍 6000HLHX 不專業開箱 & 不專業測試

看一下貼紙,確定一下型號: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WD 新一代萬轉迅猛龍 6000HLHX 不專業開箱 & 不專業測試

拆開後,內容很簡單,好懷念以前買硬碟附的塑膠硬殼: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WD 新一代萬轉迅猛龍 6000HLHX 不專業開箱 & 不專業測試

看一下硬碟正面的貼紙,馬來西亞生產,2010 年 6 月 27 日出廠: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WD 新一代萬轉迅猛龍 6000HLHX 不專業開箱 & 不專業測試

跳過一堆步驟,直接來看超陽春的測試...

HD Tune 標準測試: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WD 新一代萬轉迅猛龍 6000HLHX 不專業開箱 & 不專業測試

同上,檔案效能測試: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WD 新一代萬轉迅猛龍 6000HLHX 不專業開箱 & 不專業測試

當系統碟有這種效能表現,還不錯~

我原本使用的系統碟是 WD 6400AAKS,這次買了這顆迅猛龍之後,順便拿來和 2001FASS 一起接在硬碟外接座上比較:
聲音大小 (運作中) 6400AAKS<2001FASS<6000HLHX,不過 6000HLHX 的運作聲音,就像是貓咪在撒嬌一樣,呼嚕呼嚕叫,聲音比某些 7200 轉效能級的老硬碟還要小。放進機殼之後,除非刻意去聽,否則根本就會忘了它的存在,和初代暴龍進了機殼還能暴走的感覺,可說是天壤之別。

聲音大小 (閒置) 6400AAKS<2001FASS=6000HLHX,不過三者差距很小,幾乎可以說不分軒輊,但 6400AAKS 確實比較安靜一點點 (真的只有一點點)。

以上的聲音體感測試,是耳朵距離裸體硬碟 10 公分測試下所得到的結論。

至於萬轉硬碟的高速搜尋時間,實際使用的感覺「卻沒有很明顯的差別」,原因可能是:
1. 我電腦接了很多有的沒的硬體,開機偵測就要花不少時間,雖然可以感受到開機速度有變快,可是差距好像不太明顯。
2. 我該說 Windows 7 的記憶體使用配置「非常優秀」嗎?除了開機後第一次開啟應用程式,感覺開啟時間「有比較短一點」,之後再開啟同樣的程式,花費的時間已經可以說幾乎沒有差距 (我的實體記憶體有 8G)。

順便補兩張 2001FASS 的標準測試和檔案效能測試圖: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WD 新一代萬轉迅猛龍 6000HLHX 不專業開箱 & 不專業測試

【超級大外行開箱文】WD 新一代萬轉迅猛龍 6000HLHX 不專業開箱 & 不專業測試

結論:好吧,用萬轉迅猛龍的「爽度」是有提高啦...不過真要有效能大幅提升的感覺,似乎還是非選 SSD 不可,不然拿 2001FASS 當系統碟好像也不錯...

P.S. Windows 硬碟體驗指數和 6400AAKS 一樣,都是 5.9 分...

感謝您的收看。

2010-08-12 13:34 發佈
我也進了一顆


樓主忘了說

"其實它是一顆兩吋半的硬碟"

外框只是一個散熱架




另外~我跟樓主的感覺差不多
裝成系統碟並沒有感受到什麼明顯的差異
開機大概只快個兩三秒吧

我的時間還沒到這麼值錢
本來是想買來裝筆電的
結果太厚塞不進去
只好筆電回頭用SSD
桌機系統碟改這顆
到狗窩裡說狗臭 豈有不被狗咬的道理
入手一枚 6000HLHX
容量與型號:
3.5吋版本: 600GB: WD6000HLHX,450GB: WD4500HLHX
2.5吋版本: 600GB: WD6000BLHX,450GB: WD4500BLHX
碟片數:  三碟片, 單碟 200GB (600GB, 450GB 皆是)
傳輸界面: SATA 6Gb/s
轉速:   10000rpm
cache:  32MB
內部傳輸: 145MB/sec
耐用:   140萬小時 (全年無休每天開機 24小時)
搜尋時間: 3.6ms(讀) / 4.2ms(寫)
讀寫/搜尋功率: 6.2W
閒置功率: 4.3W(Idle) / 0.7W(休眠)
抗震:   300G/2ms(關機), 65G/2ms(運作)
尺寸:   147x101.6x26.1mm (3.5吋)
重量:   489g (3.5吋)

加裝 3.5吋 IcePack 的迅猛龍,SATA 介面是建置在轉卡上,
而不是直接在硬碟主體提供 SATA port,
因此即使將 IcePack 拆掉也無法單獨當成 2.5吋硬碟使用.

與前一代 300GB 版本迅猛龍比較起來,
新的 600GB/450GB 版本有下列特色:
採用三碟片,單碟 200GB 架構
SATA 6Gb/s 介面
傳輸速率更快(比前一代快 15%),搜尋時間更短
加大了 cache 緩衝記憶體. (以上資料來源哈燒網)

上機測試圖:






退役的系統碟:

想請問大大,為什麼我這顆當系統碟的ST3500320NS Minimun Transfer Rate會這麼慢呀?


另一顆當資料碟的Minimun Transfer Rate就比它快多了。


感謝回答哦...
無名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c8631506

c8631506 wrote:
想請問大大,為什麼我...(恕刪)


就我個人來看,這種情況最有可能就是 SATA 線有問題 (例如沒接好或壞掉),其次是主機板連接埠故障。

建議先拿一條其他的 SATA 線換上去試試看。通常換線之後,問題就可以解決了。除非是經常插拔 SATA 線,否則主機板連接埠壞掉的機率比較小,要故障通常才剛買就會有問題。




語意精研所 Refinelab.com,慢速加溫中
那也想請問各位大大
最近買了一顆當系統碟的WD7502AAEX(750g)
用HD Tune測試,跑出的線都會飆高到不見
試了幾個版本都一樣
換了二條SATA線也一樣
而另一顆舊硬碟測出就比較正常了



想請問看得懂的大大
這顆新硬碟有無問題?
感謝回答哦..
幸福是藏在糊塗裡~

三四朗 wrote:
那也想請問各位大大最...(恕刪)


建議換台電腦,再跑一次 HD Tune 試試看。如果還是一樣的情況,買到簽王的機率蠻高的,直接送修吧。
語意精研所 Refinelab.com,慢速加溫中
g2342016 wrote:
建議換台電腦,再跑一...(恕刪)

了解,多謝回答!感恩!
幸福是藏在糊塗裡~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