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這個老人家對系統穩定的要求勝過效能表現,而且東西買了就要求必須有固定的效能水準。目前 SSD 的效能多少都會隨著時間下降,這點成了我放棄買 SSD 當系統碟的最主要原因。
上網查了一下,WD 的迅猛龍已經發展到 SATA3 的規格,距離我上一顆使用的初代小恐龍已經過了多年的時光。想說這麼多年過去了,迅猛龍的效能應該和當年的小暴龍有不小的差距,運作時的噪音也應該已經進步到我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沒繼續想太多,就上網刷了一顆回來。
電腦家不打烊購物的硬碟,向來都是聯強的勢力範圍,可是這次送來的迅猛龍,居然是捷元貨:

看一下貼紙,確定一下型號:

拆開後,內容很簡單,好懷念以前買硬碟附的塑膠硬殼:

看一下硬碟正面的貼紙,馬來西亞生產,2010 年 6 月 27 日出廠:

跳過一堆步驟,直接來看超陽春的測試...

HD Tune 標準測試:

同上,檔案效能測試:

當系統碟有這種效能表現,還不錯~
我原本使用的系統碟是 WD 6400AAKS,這次買了這顆迅猛龍之後,順便拿來和 2001FASS 一起接在硬碟外接座上比較:
聲音大小 (運作中) 6400AAKS<2001FASS<6000HLHX,不過 6000HLHX 的運作聲音,就像是貓咪在撒嬌一樣,呼嚕呼嚕叫,聲音比某些 7200 轉效能級的老硬碟還要小。放進機殼之後,除非刻意去聽,否則根本就會忘了它的存在,和初代暴龍進了機殼還能暴走的感覺,可說是天壤之別。
聲音大小 (閒置) 6400AAKS<2001FASS=6000HLHX,不過三者差距很小,幾乎可以說不分軒輊,但 6400AAKS 確實比較安靜一點點 (真的只有一點點)。
以上的聲音體感測試,是耳朵距離裸體硬碟 10 公分測試下所得到的結論。
至於萬轉硬碟的高速搜尋時間,實際使用的感覺「卻沒有很明顯的差別」,原因可能是:
1. 我電腦接了很多有的沒的硬體,開機偵測就要花不少時間,雖然可以感受到開機速度有變快,可是差距好像不太明顯。
2. 我該說 Windows 7 的記憶體使用配置「非常優秀」嗎?除了開機後第一次開啟應用程式,感覺開啟時間「有比較短一點」,之後再開啟同樣的程式,花費的時間已經可以說幾乎沒有差距 (我的實體記憶體有 8G)。
順便補兩張 2001FASS 的標準測試和檔案效能測試圖:


結論:好吧,用萬轉迅猛龍的「爽度」是有提高啦...不過真要有效能大幅提升的感覺,似乎還是非選 SSD 不可,不然拿 2001FASS 當系統碟好像也不錯...
P.S. Windows 硬碟體驗指數和 6400AAKS 一樣,都是 5.9 分...
感謝您的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