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Hitachi的硬碟品質....真是讓人不敢領教....

我買過一個Hitachi硬碟160G 燦坤特價買的

只能說...他的7200轉讀取速度居然比5400還慢
換一個新的也是 索性拿來存影片圖檔
黑店真愛上01

lengda wrote:
我知道,但是沒有像希捷那樣專注吧... 幾乎都是做儲存類產品的...


市面上某家著名的婚禮喜餅公司,背後母公司是興農~!
做農藥的~!


是不是代表那一家的囍餅吃了會中毒?

那是無關的吧,請看公司本質跟產品本身比較好
樹林中有兩條路 而我選了那條較少人走的路 這就造成了所有的差異 -Robert  Frost-
看了這麼多篇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
那到底有沒有人比較過到底壞的比較多的是水貨商還是代理商。
水貨商說真的對於保固真的是比較機車點。

另外對於硬碟的品質,我覺得一批一批。
某些時候大家就狂推某牌,可是後來又罵的一文不值。

還有說真的,硬碟會不會掛跟周邊多少也有點關係。
SATA如果沒有外接POWER的電,只吃主機板的電。
倘若主機板品質稍差,也是有可能連帶影響到硬碟的。
當然有外接POWER也有可能會因為POWER的品質而受影響。
電腦裡面的東西都是息息相關的,有的時候明明是某零件有問題。
可是最後壞掉的是別的零件,那這樣到底要怪到誰的頭上?

pika214 wrote:
看了這麼多篇有人說好...(恕刪)


看樣子我只好期待英特爾除了做CPU以外
還要兼做主機板,顯示卡,網路卡,音效卡,硬碟,記憶體,電源供應器
對了 對了 還有液晶螢幕

畢竟"電腦裡面的東西都是息息相關的嘛"

壞了 只要找一家就行啦 (問題是有可能嗎)
我也同意MAGICEYE的看法,出現不良品本來就該受公眾評論,一家企業的產品,品質有問題難道真的是消費者該承受的嗎??台灣的消費者真的要這麼委屈,拿錢買東西還要碰運氣??前幾頁還有消費者買東西第一次使用就壞了,竟然就丟著也不處理,一個HD起碼也要千把元,我強烈懷疑那個人他家是印鈔票的.樓主只是提醒大家這家廠商的產品有瑕疵,也不需要一堆命運說來圍剿,真要提命運...那是不是就別談品質了,買到用10年的是你運氣好,第一次用就壞那是你運氣背,跟廠商沒關希,有時候消費者的權利就是這樣被命運說給掩蓋住了

我有一台nec 的燒錄器剛好在保固屆滿前三天掛了,送回通路商那裡,結果經銷商又要保證書,又要發票的,修了一個禮拜,回來一台連讀都不能讀的故障機,再送回去得到的答案竟然是已過保固,一氣之下向通路商要經銷商電話直接打過去....好好的...溝通一下...一個禮拜後回來一台最新機種,我知道那台機器也許停產了,但...保固期內這就是消費者的權利,你的權利睡著了嗎??
MAGICEYE wrote:
看樣子我只好期待英特...(恕刪)


我是不知道你對息息相關的定義是什麼?
但是至少打個雷,或是電流不穩,主機板加上插在上面的一堆零組件掛掉的案例還是時有所聞。
那這樣壞掉了是要怪品質不良還是天災人禍?
硬碟開三次壞掉是硬碟內在的問題,還是系統的外在問題?
我想這都沒有絕對的答案。

既然你要期待Intel做全部的東西,那就希望你有等到的一天。
但是就算都是Intel同一家作的,假如今天是因為主機板害硬碟掛掉的。
那你就一定要說是Intel的硬碟爛,品質不好嗎?

當然買東西不是運氣不運氣的,但是品質好與不好我認為個人主觀比起客觀的標準要大的許多。
當有一天自己十分相信的品牌給你出問題時,你會選擇繼續相信?
還是就說品質終究也還是變差了,要投靠到別家去了!

很多假設性的問題說也說不完。
在這邊說不如去代理商那邊統計看看。
到底他們代理的牌子中哪個牌子的故障回修率最高?
故障原因為何?
我想他們都會有做一個很完善的統計,不然何必代理回來給自己增加營運上的成本?
這樣就可以知道品質好壞,不然在這邊說不都只是個人的想法跟先入為主的觀念。
也不是不能爆,而是要爆對方向.

這種批量生產的東西,出問題也會是整批出問題.

拿到瑕疵品,
對你而言,就是120 % 不爽,
可是對廠商而言,
可能只是總產量的0.00000001%有出問題.
可能是屬於正常損壞比例內.

所以你覺得想爆,
麻煩一下, 廠牌,型號,批號,出廠日期,產地.

挑大雕CPU,大家也是這樣做.
不會看到" INTEL CPU 超頻可以到50% "這種沒有參考價值的東西,

H社的硬碟機收購IBM的部門之後,幾乎每一世代的產品都是領先推出的,想必各位應該也知道硬碟機的技術幾乎都來自於IBM,H社的硬碟機我是覺得技術上肯定不會是落後的廠商。以最近的產品來說,7K250/T7K250之後(單碟133GB之王),7K160(單碟160GB之王),7K1000(單碟200GB之王),跟同時期硬碟機相比,性能絕對卓越。

我想很多人對IBM很感冒,應該是90-92年時的DESKSTAR事件吧!當時我也還在念研究所,研究室裡面的硬碟就是IBM那些回收率超過50%的型號,當時是剛到研究室,被老師叫去整理電腦,拆開來看型號當場去跟老師領錢跑去光華買了十幾顆的WD 800JB回來更換。還好當時有BBS的硬體版。(WD的JB系列剛好是當時的性能王),之前我自己是不會去買IBM的硬碟機的,有Quantum我就買Quantum,要不也是Maxtor,IBM的小水瓶雖然速度快,也沒火球快,當時的安靜對我來說卻是缺點(當然現在是相反。XD)

不過現在可選擇的廠商很多啦,在台灣除了MAXTOR之外,WD、HITACHI、SEAGATE各擅勝場,隨時都互有領先。WD最近佔進250GB單碟最強的優勢,效能快要追上WD自己的萬轉暴龍(不過搜尋時間是追不上的),HITACHI則是第一個推出1TB硬碟機的廠商,(害我買了三顆組RAID 5中),SEAGATE單碟250GB的梭魚11也蓄勢待發,看測試報告不會輸WD,且容量也有1TB可以選擇。大家都可以照自己喜好選啦!

至於HITACHI有沒那麼差?大家心裡有數啦!看看論壇,那些蠻懂硬碟機的前輩,也從沒看過只偏好哪一家的。我家的硬碟也不算少了,不要算收藏的,上機的就有3.5",HITACHI 7K1000 x 3、7K250 x 2、Seagate 7200.9 160GB x 2 7200.10 320G x1、WD 360ADFD x2,2.5吋的有 Hitachi 7K100 x 1 5K80 x2、Seagate 5400.3 160G x 2、80GB x2。用了那麼久,除了自己手賤拔壞SATA接頭送修梭魚九之外(結果人為不給修),還沒哪一顆用到壞過的,尤其是NAS和動物機用的硬碟整天開著,機關內頻寬大每天開BT全速上下傳。我家的NAS最近升級到3TB,前一次的組合是Seagete的梭魚10 750GBx3,我也覺得蠻不錯的,但是7K1000相較之下更安靜,而且每單位的價錢還蠻便宜的,就買了三顆回家換。最剛開始時,是三顆Quantum絕響代表作Fireball Plus AS 60G,結果後來升級成梭魚四雖然安靜到不行,但是梭魚四的RAID性能實在有點奇怪,所以就換到SCSI去了,當時用了ALTAS 10K組RAID真得超爽,比起SEAGATE的美洲豹還安靜。後來容量又不夠了,繼續升級萬轉硬碟實在太貴了,就先偷偷藏到計算機中心的SERVER去。XD就這樣用到WD 800JB出來換過去WD,一路升級到2500JBx3。接著跳7K250x5(兩顆RAID 0+三顆RAID5)最後開始改用五年保固的梭魚九,因為從這一代開始,單碟性能也強,RAID性能終於也擺脫梭魚八之前的鳥樣了。

只是重點要好好養就是了,電源供應器要買好一點的。電腦的零組件對電源都很敏感,照台灣的電力供應,最好是買UPS撐著,電腦也不要開開關關的。我有收藏Quantum所有的硬碟機,最老的現在都還可以開機安裝DOS用。AND對於性能,慎選主機板(應該說控制硬碟機介面的CHIPSET)也很重要…像VIA那萬年不死的8237…嗯嗯。
只怪怪運氣不好吧,3c的東西就這樣,不會壞就不壞,說壞就壞= =
台灣
應該沒有人硬碟壞掉了會要求廠商要負責把裡頭的資料給調出來吧.雖然現在的硬碟是比以前的還要省電但是很多人還是不肯花點錢買有牌子的POWER.日立的硬碟應該還不錯吧.以前只有45G那一批簽王後來就沒有過了

另外像人為的操作不當也是有可能的.我朋友買了顆SATA的硬碟都還沒有開機就被他弄壞掉了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