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ctl wrote:
就是資本社會大魚吃小魚的正常經濟活動。
在50年前,製作硬碟廠商多達20家以上,到現在產業成熟收攏,整併成最後3家。
台灣行動力 wrote:
50年前,製作硬碟廠商多達20家以上 ???
沒有啦,我指的是從那時開始,IBM開啟了一個新興產業,前前後後大約有20家廠商加入競爭。直到現在剩三家。
台灣在這個產業鏈只有做到專門提供硬碟用的磁碟片,公司在竹科。
David9487 wrote:
各位大大好:小弟前陣...(恕刪)
Quantum bigfoot 1G 時代,記得當時的競爭對手是seagate 1G ,但當時Seagate 的品質是不及大腳穩的,我玩掛了Seagate 1G 及2G 各1個 (壞軌)。也玩掛過WD 4G 及更早富士通1G 的硬碟
但後來Seagate 20G 卻變異常穩,一直用到更換更大容量硬碟時,放在倉庫都沒壞。
我以前看過最老的硬碟是我大姊286 電腦,10MB 的容量,我拔起來傾斜45角度就咔咔一聲掛了。
另外我還有一個Corner 200MB 完全正常,前年才因搬家連同一堆硬碟一起送去資源回收場....
NEC 的硬碟在386時代也用過,記得好像是50M還是100M.
想到這些總總,就會勾起很多回憶...如光華商場的大補貼....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