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硬碟PMR與SMR疑問

諸葛小花 wrote:
我手上的SMR放滿頂...(恕刪)


瞭解,感謝解惑
skiiks wrote:
SMR不是不適合多次...(恕刪)


請問"從4tb舊硬碟一次性拷貝到新硬碟8tb,不對兩顆硬碟執行任何額外的操作"
這種情況下

就不是您說的"SMR怕的是單一工作沒執行完 就給下一個工作 頻繁的寫入"嗎?


您提到的"給硬碟時間去做排列寫回動作"
這部分是在傳輸過程就會發生?
(我指的是系統顯示的傳輸過程,如下圖)


還是閒置時間(掛機?)
所以備份完後應該要掛機不能直接[安全地移除硬體]?



請問您在回文指的抹寫是甚麼意思嗎?(應該不是上方例子的寫入?)



skiiks wrote:
又不是光碟只能寫入一...(恕刪)

請問如果使用硬碟時只做寫入
完全不修改,刪除檔案
就不會發生您提到的"(先放在暫存區 或者移動到其他位置)"嗎?
ace ventura

老實說 SMR 只是犧牲效能 降成本的技術, 各大廠已經把一般8TB以下的硬碟都改成SMR以降低成本. 一般使用者能避則避(沒有便宜多少)

2023-07-04 21:30
FDS5646gdfg wrote:
請問"從4tb舊硬碟...(恕刪)
麻煩去了解硬碟重整的程序

讀取 寫入他區 會在該檔案目錄中重新紀錄該移走片段
再搬回 也會把這片段新位置重新紀錄
不會說搬出去了 檔案組成就會找不到這個搬移走的片段 無法組成完整檔案
這只是硬碟基本能力

SMR就是因為會一次覆蓋兩軌
當要移走第二軌他檔資料 需要「多做搬移動作」
才會比PMR多花時間
搬移檔案破片的機制 跟硬碟重整相同


舊硬碟拷貝到全新硬碟 新硬碟第二軌都空白軌道
舊讀取 新寫入 又沒有刪除寫入
沒有破碎片段 不需要搬移 速度當然跟PMR同樣快


系統碟為什麼任務繁忙 也請去理解
就算完全不動 系統也會自行紀錄一堆東西 寫入檔案 就動到硬碟磁區
像是時序紀錄 任務時間 這些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更新新增與刪除舊紀錄 讓檔案破碎更多

電腦開機通常都是要執行任務
執行任務就是開軟體處理數位資料
開了軟體 開了多個軟體
開了檔案 開了多個檔案
開了瀏覽器 開了多個分頁
這些軟體紀錄只會讓系統碟任務更多更繁忙

系統碟都一堆任務了 你還要用SMR讓他再多檔案搬移任務
更慢 也可能造成新檔案寫入不及 檔案遺失或損毀
所以需要頻繁刪寫任務的用途 SMR不適用
                              彈幕濃!
我有一顆2.5 toshiba 4T外接硬碟
直接快速格式化,複製2T的檔案過去,檔案數大約135,000個(大檔如ISO,小檔如照片)
速度非常飄,每秒2MB~120MB不等,忽快忽慢,真的會吐血
沒是最好別碰SMR...
但目前市面上3TB以上的2.5吋,99.9%都是SMR....

SMR會掉速,會慢是不爭的事實,看樓下在鬼扯蛋SMR多好多好真的是笑死人
filkluprs

4月的發文,你隔這麼久才發現喔,會不會LAG太久? 哈哈哈

2025-05-14 15:47
filkluprs

這麼愛推SMR這種爛貨,真的是造孽,害死人喔

2025-05-14 17:27
filkluprs wrote:
我有一顆2.5 toshiba...(恕刪)
這看IOPS 就算是PMR還是一樣慢

硬碟有兩個指標
傳輸 100MB/s
IOPS 100 (也就是一秒找出100的檔案)
(這規格大約5400轉 2T硬碟)
也就是一秒頂多拷貝100個檔案

所以速度與次數的限制下 區間為
1檔案 100MB = 100 = 最高傳輸速度

100個檔案 每個1MB = 100 = 最高傳輸速度
最高傳輸在這兩個區間內類推


超過100個檔案時 例如有200個 拿檔案花費2秒
多出1秒 時間增加 效益下降


檔案太小
100個檔案 每檔案1MB以下 = 100以下 = 拖慢速度
例如100個檔案都100K 則該秒為100KB/s
檔案太小 效益下降


所以硬碟找檔案限制 一秒只能拿出100個檔案
拿出來後 還要看拿出的檔案大小


硬碟一直有因為IOPS低 傳輸小檔案速度極低的問題存在
無關SMR PMR 兩者 IOPS都一樣約80~120左右
遇到小檔案數量一多 狀況都一樣
(看轉速與磁區密度 越高IOPS也越高)


---------------------------------------------------

例如:
100個檔案都是100K
該秒就是100KB/s

當600個檔案都是100K
那一分鐘速度就是100KB/s
一分鐘只傳輸60MB
(硬碟最高速100MB/s 一分鐘是6000MB/s)


以至於傳輸大檔案時有100MB/s 傳輸大量小檔案時卻降為KB/s級別的慢速
所以才有那種2T硬碟拷貝到新硬碟 要花上一兩天時間轉移的狀況
因為小檔太多 速度上不來

---------------------------------------------------

高速範例:
SATA SSD 規格540MB/s IOPS 80000
速度區間
1個檔案 540MB

80000個檔案 每個檔案6.9KB/s

極端低速範例:
SSD卡 速度3~120MB/s 「IOPS 1」
只能一個檔案連續寫入3或120MB/s (看卡片速度 慢速卡最高3MB/s 高速卡可以120MB/s)
所以當檔案小於3MB 速度就是超慢的一秒一個用低於3MB的慢速寫入
這用120MB/s高速卡也沒用 IOPS 1一次寫入就是一個檔案
不會同時寫入40個3MB檔案達到120MB/s速度


 
skiiks

硬碟物理現象的限制 讀寫頭在碟片上移動需要時間導致。5400轉IOPS約80, 7200轉IOPS約100, 萬轉IOPS約120~160。

2025-04-29 0:54
簡單結論一下IOPS

就是一秒只能搬100個檔案
然後看這100個檔案大小 決定速度
「最多100個檔案 最快100MB/s」
所以高速的範圍
「最大100MB一個 到 最小1MB100個」都能維持在100MB/s

大於100MB就是花更多時間傳輸
小於1MB 傳輸效率上不來

當100個檔案都是100K 傳輸速度為100KB/s
不會有100MB/s的硬碟最快速度

SMR PMR都一樣受制於硬碟的IOPS低 傳輸大量小檔會很慢


 
SMR網路罵聲不斷的時候,我還是本著實驗性質買來嘗試。
Seagate剛推出SMR 8TB硬碟時,我買的一顆裝在監視器主機來試,另一顆是WD 8TB紫標都在同一機子裡,使用上沒差異。
約過半年後,發現很多廠牌的監控碟也改為SMR硬碟。
ace ventura

消費級硬碟只有最低階低容量的型號才用SMR(大容量20TB 以上好像有一個型號專門賣給資料中心), 2家幾十個型號硬碟只有幾個是SMR, 你到底是要證明甚麼?[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5-05-14 7:32
nikon_user

原來我當初買的8TB硬碟是最低階低容量的硬碟,受教了。文中說家數你硬要扯幾個型號是SMR?其實如果沒勇氣嘗試,那是你家的事,我最討厭浪費時間回覆口水,你爽就好,你講的都對,這樣行了吧?恕不再回覆。

2025-05-15 10:01
skiiks wrote:
SMR沒有那種只能寫一次 寫了就不能刪除的問題。而要頻繁讀取寫入刪除的系統碟 現在都交給SSD。SMR HD不當系統碟 當資料碟放放檔案很適合。然後說沒便宜多少 SMR就是能再便宜幾百元。
SMR當初希捷很愛 還有一個因素 比較輕 SMR 8T4碟片8讀寫頭 PMR 8T5碟片9讀寫頭 單碟容量較少所以要到五片。現在PMR容量好像趕上來了 也是4碟片8讀寫頭 但SMR單碟容量也還在進步中
所以當時希捷有8T容量 希捷以外最大6T 因為希捷單面1T 希捷以外還在單面800MB左右。也才會早期SMR就是比較便宜。

謝謝您的說明,會提到這些並不單純是差價問題,我不會看到網路謾罵就跟著附和。
同一台DVR,兩顆8TB硬碟分別是SMR和PMR,最主要的就是拿來當實驗性質,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入門級硬碟將來必會被SMR取代,PMR硬碟會越來越不易購買,透過自己實際的體驗,如果SMR硬碟在壽命及使用上沒有差異,那就沒必要堅持非PMR不可,換句話說,監控碟如果還是配合這些FHD的鏡頭,沒必要非PMR不可。
至於冷儲存,很早以前就已接受SMR硬碟了。
skiiks

適才適用 SMR無法勝任頻繁「刪寫讀」的系統工作就不要讓他當系統碟 加上現在系統碟都交給SSD, SMR穩穩當資料碟就好。偏偏就是有人認為不能全能就是爛硬碟。

2025-04-29 16:58
nikon_user wrote:
謝謝您的說明,會提到...(恕刪)

SMR就是過渡技術而已,除了一般碟這種最低階的,監控碟3家也只剩T家有出SMR,其他家換回去CMR了.

你現在買的型號,除了2.5吋的跟最低階款,其他的都是CMR或是下一代技術了,SAS的有些甚至要OS配合才能用.
skiiks

下一代「熱寫入」技術 目前還只有公司用 沒市售。幾年前給伺服器公司測試後 幾乎完全沒有消息。而且寫入可能比SMR搬資料更慢。

2025-05-14 13:05
filkluprs

SMR就是低階窮人在用的東西,SMR若有這麼好,為什麼沒出現在企業級產品線上(如EXOS)可悲的是還有人在替SMR洗地,笑死

2025-05-14 17:22
thron wrote:
SMR就是過渡技術而已,除了一般碟這種最低階的,監控碟3家也只剩T家有出SMR,其他家換回去CMR了.

你現在買的型號,除了2.5吋的跟最低階款,其他的都是CMR或是下一代技術了,SAS的有些甚至要OS配合才能用.
十年前技術用到現在還在用 叫做過渡?
而且未來還繼續用

SMR不是什麼過渡技術
SMR物理磁軌密度大於CMR就擺在那
除非磁軌交疊到極限 否則CMR不會比SMR容量大
疊瓦方式 面積內可放磁軌更多 確實擴充容量

部分廠商會回去CMR是因為「碟片數」
CMR碟片的磁區密度也還在增加
增加到原本裝不下的碟片數量 現在已經可以裝進去

我前面講為什麼希捷推出SMR 8T時 CMR最大6T沒人有8T
因為當時希捷SMR單碟可以1T
CMR單碟只有850MB
SMR 8T 8碟片
CMR 8T 10碟片 成本太高用不下去 CMR最大只有6T 8碟片
當時SMR會便宜的原因 且延續了四年還五年 CMR陣營才有8T硬碟

現在CMR提升密度後 來到1T1碟片
都是8T8碟片當然就不需要搞複雜的SMR搬移問題
本來要做成SMR硬碟才可能達成的容量 再度回歸CMR硬碟模式使用

但SMR也還在提升密度 當密度提升到再少一碟時
SMR來到8T7碟片 成本優勢又開始出來了

碟片減少的優點還有 讀寫頭減少 馬達負重減少 用電降低 運輸費用降低


在SSD處理頻繁事務 幾乎用不上硬碟當系統碟的現在
SMR用來當儲存碟一點問題也沒有
對於需要大容量使用者來說 便宜的SMR依然是很好的選擇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