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為什麼傳統硬碟廠商不肯在加大快取大小?

BUFFALO HD-GDU3 >> 加大緩衝區當然有用

對常要COPY很多小檔來說...是會比較快..

但是 最後還不是要寫入慢慢的硬碟..

我不如用fastcopy 功能是一樣的...還不用錢

真正寫到碟片上的那一刻才是真的

所以就看你怎麼用囉~~~~

我覺得
1.機器結構問題,所以加再大,卡在機器結構依樣沒用。
2.RAM很貴,加大只能增加成本,但是不一定可以反映在售價上面。
3.目前產品除了HDD,還有和SSD+HDD混合碟和SSD。定位上不一樣。
快取不是越大越好。
快取是否能提高效能。看的是快取演算法的命中率。
雖然快取越大可能可以提高命中率。
但是大到一定程度反而把資源浪費在資料複製跟搜尋上。
搞不好還降低命中率。
再來就是成本問題。
快取記憶體比我們DRAM用的顆粒貴很多。
加大快取記憶體,就會讓硬碟成本上升,消費者不見得能接受。

zuyan wrote:
BUFFALO HD...(恕刪)

在磁碟上,buffer跟cache是不一樣的東西
buffer是都先把資料暫存在記憶體中,等待閒置時再"偷偷"寫入磁碟。
cache是磁碟機的控制程式去"猜"你接下來會讀什麼資料,先幫你讀到
cache裡面。如果OS要的資料cache裡面有,就直接從cache裡面讀給OS。
這就是命中。

tekarin wrote:
嗯...看到各位大大...(恕刪)


這也是現在很多人用SSD後回不去的原因。
主要就是SSD在讀取和寫入都有優勢,但是就是太貴。
所以我要買1T的SSD,就是爆表的價格。

那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讓硬碟讀取變快呢。
有方法,所以才會有混合碟產生。
讓SSD充當的快取空間,減少對HDD的讀取。
所以類似這種混合碟方案,都存在一個問題,資料要讀取到SSD以後,速度才會變快,不然,最後也是卡在HDD上面。但是好處是,如果你用到的資料常態性存在SSD內的時候,混合碟的確有發生效果,例如,這種混合碟,開機速度會隨著開關機幾次後,發現開機速度會變快。

dennis168 wrote:
這也是現在很多人用S...(恕刪)


混合硬碟和加大快取是完全不同的…
快取的資料會消失,所以不管加再大都只能每次重新存取,充其量就是緩衝層
而混合碟的作用是確實把經常性讀取到的檔案移到SSD裡面,未來存取都會在SSD當中
不過這點牽涉到演算法的優劣,如果判定出錯,在磁碟與SSD的資料移動時,還是會造成效能失落

SSD的本身還有很多問題,所以我個人是覺得再多等幾年更穩定了再購入吧…
你的需求,硬碟廠商不是不知道.
Seagate之前就出了SSHD(SSD+HDD)這種混合式硬碟,用8GB的SDD來當做類似第二層快取.
與傳統快取不一樣的是,用SSD當做快取不用怕關機,是更有效率的一種做法.
尺寸有2.5"與3.5"兩種,也就是說,桌上型與筆記型都適用.
伺服器等級硬碟CACHE 卡




VFCache為一張採PCIe介面的快取介面卡,搭載300GB的NAND快閃記憶體,可安裝於伺服器內的PCIe插槽。


這片介面卡上不提供連接硬碟的介面.
把硬碟的快閃加大只對小檔案有用,但用處也不大。

例:把1t的硬碟的快閃加到1g,當你複製100m的東西時很快,一下就完成了,可是你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當檔案在複製時很快,但是完成時即要多等個幾秒鐘?

因為硬碟寫入只有60mb/min,所以平均複製時間還是100/60=1分40秒。

而當你要複製4g的檔案時,快閃可到達每秒1g以上,所以會發現前面1g傳送超快感,可是1g之後就開始慢慢一直下降,甚至到完成時,會變成100mb/min?因為快閃已經塞滿了,可是寫入速度只有60mb/min,所以平均速度可能只是比4000/60快一點而已。

tekarin wrote:
現在電腦的瓶頸卡在...(恕刪)


機械的物理特性限制..
CD到52X..DVD到16X..

硬碟為什麼上不了萬轉.2萬轉...
可以做得出來.但是成本高很多.終端售價會讓你買不下手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