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問 大家的 重要資料 都是怎麼儲存的呢??


Mud Volcano wrote:
關於保存資料,我只會建議燒錄光碟。我從pentium(俗稱586)時代,開始買燒錄機燒CD-R,從560MB燒到700MB,直到開始有DVD燒錄機就買來繼續做我的資料保存,現在,我是藍光燒錄25GB,一片25元,可抵三片8GB,簡單的C/P值數學題給大家算一下。可能有人會質疑,光碟片的壽命這問題,我只能說,CD-R時代的光碟片,我目前很多都還能讀取,換句話說,十幾年了吧。
以上只是我奉持保存資料的經驗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別以為我那些CD-R時代的光碟片仍能讀取,我就高枕無憂,在我換到DVD燒錄時,我便開始把CD-R光碟片的資料轉燒到DVD上,而現在呢,當然我也在進行把DVD片轉燒錄至藍光片內保存。
接著說說最重要的第三步,別以為資料燒錄進光碟片,燒錄軟體說燒錄成功,就以為資料百分百算是保存下來了,因為我在將CD-R光碟片轉燒進DVD的過程中,我發覺我犯了這個錯誤,因為有些CD-R片子發生了讀取錯誤,無法取出資料了,就是這樣,我改變了燒錄的SOP,在此,我會建議,燒錄軟體在燒錄頁面會有個可以勾選【進行資料比對的】的選項,那個最好是勾,這樣雖會讓整個燒錄時間拉長,但其實是自動化作業,在確保燒錄進光碟的資料是絕對成功的,甚至,我現在每片燒錄成功的藍光片,經過資料比對後也是成功的,但我還是會做一個複製到硬碟的動作,這一個複製完成,對我來說,完美了。
我會如此建議,是基於,我看多了硬碟的不穩定性,不只是自己本身的隨機壞掉的硬碟,處理過客戶硬碟隨機壞掉的才恐怖,而這教會我去尋找我本篇建議的資料保存方式。
雲端硬碟的部分,首先我沒歧視,但現實是有些國家所提供的免費空間,隨時想說停止營運時,你只能認賠。真要花錢的話,我只建議GOOGLE DRIVE & MICROSOFT ONEDRIVE,但我是C/P值的,燒光碟便宜到要命,所以我不會去花這條錢。


燒光碟只要不是買到爛片
用最低速燒
燒完比對
(我至少用三套軟體比對驗證)
多燒幾片
(我至少會選用2~3種不同品牌各燒一片)
保存良好
(不要曬太陽或接觸紫外線,最好保存在陰暗處,不要使用太差的棉套)
其實還算可靠

還有不能重複寫入的優點
燒光碟這種事情曾經做過 後來就不做了
搜尋困難 取用困難 管理困難
檢查好壞還要一片一片放入光碟機檢查 慢又耗時

2000年燒到2010年 燒了快上萬片 從CD換成DVD 沒用藍光
最後還是選擇使用硬碟 陣列1保存
從(2+2)陣列1x4
轉(4+4)陣列1X3
現在是(8+8)陣列1x1

現在是真正重要資料才存在陣列備份
看過後沒用的就隨便丟沒備份的硬碟
一路養過來的就養的有點不要不要的

CD拷回硬碟重燒DVD花掉一堆時間
再來DVD資料複製回硬碟就沒再動過
也不知道還能不能讀 全丟在床板下了...........
                              彈幕濃!

skiiks wrote:
燒光碟這種事情曾經...(恕刪)



早年還為了這些燒出來的片子寫一支程式, 查詢每片CD 內容是蝦米

現在想起來, 當時還真閒
sasamisami wrote:
燒光碟只要不是買到爛片
用最低速燒
燒完比對
(我至少用三套軟體比對驗證)
多燒幾片
(我至少會選用2~3種不同品牌各燒一片)
保存良好
(不要曬太陽或接觸紫外線,最好保存在陰暗處,不要使用太差的棉套)
其實還算可靠
用光碟備份的時代我也經歷過,根本就是浪費時間、不安全、又不環保!

品質好的片真要備份下來完全不符經濟,品質沒達標的光碟不用等受潮,一堆2年後沒有一張資料能100%摳出來,這還是某設計公司活生生的經歷,品質好的5-6年後資料也不保證健全。

硬碟讀寫隨便都60~100MB/s以上,最爛也有20~30MB/s,但光碟的燒入跟讀出會要你吐血,而且光碟資料還不能異動。再來樓上也講到重點,要在光碟海裡找資料,還遠遠不及硬碟的資料搜尋。
愛把手機拿直向錄影,不知很浪費畫面嗎?
雲端x 1 + 每台電腦各存一份 x 3

光碟很不保險吧, 幾年就讀不到了,

之前也用過外接碟, 不過因為很少拿來用, 發現偶爾讀取也有問題, 很怕哪天掛了.
看別人不順眼, 是自己修為不夠
基本觀念多重備份。

光碟、usb、硬碟(多顆重複備份)、雲端,而且我通常一個資料重複備份,至少到目前無一遺漏。
買2顆2.5吋外接硬碟存好就收起來.再存在電腦裡硬碟這樣如果3個都同時壞我也認了...

ailaug2 wrote:
早年還為了這些燒出...(恕刪)
我當時用的是蘋果電腦 那時系統是OS9 有套圖形化光碟管理軟體
軟體就像光碟存放的資料庫
除了搜尋 也可以跟你放入光碟一樣 點開看檔案簡介那些介紹 沒有實體檔案

選擇取用時 軟體才會說請放入xxx(編號)光碟
去床下找出那片光碟放入光碟機即可

幾千片的時候 圖形介面就快開不起來了(顯示資源吃太重)
只好每千張建立一個新資料庫個別找...........
                              彈幕濃!
skiiks wrote:
我當時用的是蘋果電...(恕刪)



我很懷疑這些片子現在還能讀

就算能讀,裡面很多 DOS/WIN31/95/98 下的雞絲頭,現在根本是垃圾



視覺獵人 wrote:
而且光碟資料還不能異動。

不能異動某方面也是優點
不怕病毒和誤刪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