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耐用程度當做比較標準的確感覺以前的硬碟耐用一點從我買的第一顆170M硬碟開始到現在的500G將近20年中間也不曉得換過幾顆了不過之前更換的理由是不得不換(不夠使用)現在更換的理由是 用了一段時間怕不穩定存在硬碟中的資料都很怕一覺醒來就沒了我是不清楚是否硬碟製造商怕消費者用太久都用不壞廠商沒有辦法穩定的成長所以用料就比較隨便因為現在硬碟都很大 因為塞滿而考慮換硬碟的情況就比較少另外一點比較客觀的理由是現在大家使用電腦的習慣也跟以前大不同了大家現在電腦幾乎都不關機加上BT操硬碟的結果所以大家會感覺現在的硬碟不耐用吧不過抱怨歸抱怨啦 應該沒有人想接回以前的小硬碟吧(又小又慢)古董硬碟如果也拿來這樣操 我想壽命應該也部會太長硬碟有價 資料無價 養成良好的備份習慣吧像我同型號的故意買兩顆(但我不是要做RAID)一段時間就GHOST一次!然後換手運作除了怕萬一硬碟掛掉外!也可以讓硬碟輪流休息
我的第一顆硬碟是seagate 3.2G完全不會想再用他耶,而且換了兩次新品都有壞軌第二顆是20G...目前還在用,還有一顆250G硬碟只覺得越大越好用並不會想用舊了,就算品質再好(個人經驗,以前也沒多好吧,現在也沒多差)一顆才3,4G.....怎麼大檔案阿??
在下上班的公司,8年以前購買的電腦,裡面的8G硬碟還能夠運作雖然是真的已經出現壞軌了,但還能活著服役!重點是用了8年以上還活著!現在呢?現在的硬碟品質,說是5年保固的企業級硬碟,在下還是一定會在2-3年舊換新硬碟來用,因為品質costdown太多啦,悲哀...........
我覺得話也不能這麼說, 時代進步, 硬碟的容量及密度當然也是相對應的提高.要懷舊的話, 我的第一顆硬碟是 5.25 吋, ST-506 介面, 容量是多少呢? 10MB (你真的沒看錯, 不是 GB 喔), 當時價格 (民國76-77年) 約 7500 元, 如果我把這顆硬碟拿給你用, 你還得花不知多少工夫, 甚至是不可能在現在的 Windows or Vista 中使用.不只是硬碟如此, IC 不也這樣嗎? 以前 386/486 時代, 電腦裡的記憶體可能只有 1MB (真的, 你也沒看錯), 現在連 BIOS 的容量都比這大.所以現在容量大但卻賣得比以前便宜, 是因為製造技術與的製程良率都提高了, 因此體積與價格大大減少, 當然, 我認為所有的廠商(不單只有硬碟廠商), 都希望在儘可能的情況下壓低生產成本, 但不見得就是說偷工減料, 比方說他們會將生產地點移到低工資的地方如中國大陸、菲律賓、泰國等等.幾乎所有產品生產的廠商在出貨前都會進行 QC 的動作, 以確保生產品質, 但 QC 並不是每件產品都會拿去檢驗的, 通常都是抽檢, 被抽到的那幾件如果都通過測試, 表示該批貨都是 OK 可以出貨, 反之整批貨會被拉回產線檢驗, 所以即使說一百件中被抽中的五件都是 pass 的, 雖然都出貨了, 但真的不代表另外 95 件是絕對沒問題的, 所以這些廠商願意如果產品有問題, 他們幫你修理或換新的給你都划算, 因為如果出貨前要全檢的話, 成本會高的嚇死人, 當然, 你也買不起這種商品.所以囉, 你的舊產品到現在還能用事你運氣好, 新產品你一用就壞掉事你運氣不好,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跟你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