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USB轉SATA或sata 介面卡都好,就是別用 IDE轉SATA轉接卡(就是1半菸盒大小的那種)因為我用過剛開始還可以用但是沒1星期就只能讀不能寫入之後更是連讀都不行,我還懶的處裡不到1個月的某1天,開機居然找不到硬碟(全部的)想說是是那轉接板衝到就將那塊罪魁禍首給拔下來,應該就沒問題了才對但 主機板還是死在那邊好加在硬碟沒事所以 現在用的是全新的電腦
那我問一個相關問題,我的電腦主機板是asus p4p800 se 上次錯買一個sata Ⅱ 250G的HD,結果不支援,打去ASUS問才知它只支援SATA Ⅰ的HD ,可是後來我去買了一個" 伽利略"的USB+SATAⅠ/Ⅱ的外接轉接盒,但是電腦還是讀不到,(USB 和 STAT)都TRY 過了,可有01高手幫忙指點一下,感激不盡,謝謝
建議樓主還是使用PCI的SATA介面卡會比較沒有問題喔。使用轉接卡就必須顧慮主機板有沒有支援這種硬碟的容量囉!說到這個IDE轉SATA介面轉接卡,我就一肚子氣。早在SATA介面出現的時候,為了秉持吸收新知的精神,我買了IDE轉SATA的轉接卡,多少$$呢?沒多少,500元。不過晶片是Silicon的晶片,拿來轉接當作主要開機硬碟一直很好用,也沒有當機過。最近陸陸續續幫同事、鄰居處理升級的電腦,IDE硬碟沒有壞,主機板上的IDE又被光碟機等佔據了,只好去買拍賣常見到的IDE轉SATA的轉接卡這項產品我買過伽XX牌,登XX牌,還有一些不知名的牌,很不幸,狀況跟上面樓友說的差不多。先是可以偵測到,後來也不能當開機碟,就連當資料碟也找不到。於是就上網搜尋,在技嘉科技台灣區服務網發現了這樣東西「SATA 轉 PATA 轉接盒」,趕快驅車前往,買一個回家試試看。沒想到裝上去後,之前所見到的狀況,通通沒有。當開機碟很順,當資料碟也很穩定。好東西要給好朋友分享。他們說之前這項產品是公司訂做放在主機板裡面贈送的,現在拿來出售,後來我反映後,他們終於上架販賣了,不過,所剩不多,賣完就斷貨了,也不會再生產了。有需要的網友趕快去買吧!我和技嘉沒有關係,純粹只是分享,請見諒。
我是建議用硬碟外接盒...然後選擇雙介面的USB + eSATA傳輸...備份資料就直接由筆記型電腦備份到外接盒去要燒錄資料時再把外接盒接到舊電腦去燒錄省去一道把資料搬來搬去的功夫...不然你是要怎樣把筆電的資料備份的桌上型的去...網路???速度會不會太慢了...
外接盒/USB 2.0 卡 +1老電腦了...POWER通常也老化了...接新硬碟風險也比較大...用外接盒+USB2.0卡...相對來說安全許多阿...況且...把新的SATA 640G的硬碟硬接到舊電腦裡...效能也不會提升...
話說看到樓主第二句~這電腦超過十年了耶~真夠老~不過板子我看也不一定支援USB 2.0兩個方案都滿麻煩的,而且若買來不能用又不能退…更是棘手何況十幾年的主板/power還想撐多久?就讓它光榮的退役吧~不管是硬體上或軟體上,都要考量到安全性建議組個入門AMD主機 or Intel G31晶片組的合板,就是砍掉重練~便宜的話…七、八千就有一台完整的新主機了,還可接至少4個SATA裝置+2個IDE裝置正議魔人別打我以上供參考~
老電腦??我的是P3-800最大IDE支援也是到137GB之前硬碟掛掉的時候也考慮到這個問題目前是裝160GB (IDE)BIOS也是讀到137GB不過~~進入Win_XP後沒差, 一樣是抓到160GB的HDD給你參考
prozach wrote:我是建議用硬碟外接盒...(恕刪) 其實我是這樣操作的:一台IBM X60筆電...沒有光碟機一台舊電腦,內建硬碟、燒錄機(五年前有裝了USB2.0卡)另外...沒有螢幕當然家裡有其他成員有電腦,於是我先借用其他人的螢幕,把舊電腦安裝XP PRO版本,就具備了遠端桌面功能,並且把D槽開共用,這樣我就可以抓成網路磁碟機。然後把舊電腦放在書桌附近,電腦上只接兩條線:電源線和網路線(跳線)。所以我之前要備份或儲存資料時,就直接把資料丟到「網路磁碟」,要燒錄時就遠端登入,操作燒錄軟體。這台舊主機殘值不到400塊,他的D槽是一顆80G硬碟,就透過網路線來當作IBM X60的外接硬碟,其實速度還可以,比USB快。至於光碟機的部分,如果是資料光碟,還是遠端連進去操作,把資料讀出來丟NB,如果是多媒體光碟...就要燒成映象檔,傳到NB掛虛擬光碟用,現在也很少碰到多媒體光碟,都是MP3、RM之類的...這樣做主要還是方便和省桌面空間,出門的時候X60就直接帶走,回家的時候把舊電腦電源開啟,就多了硬碟和燒錄機。我平常會用到儲存和燒錄,但我桌面空間很小,不想放一堆外接盒,舊電腦放在旁邊的地上繼續發揮剩餘價值...有些舊電腦可能早期用料比較實在,感覺還滿耐用的,當然只是作為這樣的目的,機殼也是愈小愈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