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簡易備份通常就是 主機硬碟一份 外接硬碟一份 內容相同
-----------------------
1.同步軟體
用些同步軟體就可以進行這種備份了
1-1.選擇硬碟中備份檔案夾備份
1-2.選擇外接硬碟中備份檔案夾存放位置
1-3.同步
就會在這兩個檔案夾中放置同樣資料
其他細項就是備份軟體提供的功能有哪些
像是排程可以訂定時間定期備份或是手動備份
檢查資料是否同步 比對檔案完整性
這類軟體功能
-----------------------
2.備份狀況
主機常用 容量會消失得很快
尤其是筆電 容量更小
這時候清除檔案 會讓檔案只剩下外接硬碟上有 這時候就不算備份了
所以通常是備份是 主機 外接1 外接2
主機資料刪除 外接1外接2還有相同資料 算有備份
-----------------------
3.備份時效
而硬碟會壞 外接硬碟備份大概每三年要換新一次
用更大容量新硬碟再備份
-----------------------
4.其他問題
備份間隔-多久備份一次
病毒-外接硬碟一樣會被鎖 備份完最好退出 離線
同時損毀-像是打雷 同插座上的設備都掰 所以有些人還會買雲端硬碟 把資料另外存在雲端公司的硬碟中
加密-為了不使資料外洩
-----------------------
備份需要很多心力 尤其隨著檔案累積 容量上升
會有硬碟不夠的憂慮
不過遇到再說
簡單講
把◎部分 先做到再說
主機硬碟一份 外接硬碟相同一份 家用這樣就很OK了
彈幕濃!
最近才把外接RAID陣列拆下來分別多地存放,一般組RAID或NAS,除非整台機器都是放重要資料,不然RAID空間利用率不高。
正常家用又以「重要資料」儲存而言,與其花錢+花空間組RAID1(包含NAS),不如把HDD1、HDD2等分別存放,當容量用不夠時,還不用侷限硬碟數,再找個專用收納盒保存即可,我還搭配插座式的硬碟讀取盒(這邊我推薦PROBOX品質穩定),速度快、安全高、不只方便、又容量完全利用。
而且只要有跟電腦連接、或接觸網路的NAS硬碟都不保證安全,勒索病毒只要一台中毒,區網硬碟也差不多遭殃,中一次保證你哭出來。再來RAID一旦出問題或斷接之類,系統都要跑重建那時間也很夠你受,可怕的是還不見得重建成功。(所以真有需要組RAID外接盒,我只推薦RAIDON銳銨,也建議找二手就好,因為便宜本身又耐用)
講這麼多重點只有3個:
(1)多處備份。
(2)其中一份平時是不連接電腦和網路。
(3)備份傳輸設備請買台灣製,因為不穩定的晶片和電壓很傷硬碟。
--------------------
新聞:Locker 病毒傳播不停、NAS 亦糟殃、臺灣出現NAS勒索軟體災情,群暉證實舊版DSM漏洞釀災。
不管NAS商多積極針對加密作保護,但備份/安全概念還是要有,全天下沒有那種「裝防毒就保證不會中毒」的金牌保證。
愛把手機拿直向錄影,不知很浪費畫面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