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關於硬碟空間(C D槽)不夠用

garychen1024 wrote:
可以考慮NASNAS...(恕刪)


NAS算是一種需另外買的小主機(伺服器)嗎??
在網路上翻查一下,似乎是一台小盒子的型態
功用不錯,但價錢不斐

lovecars wrote:
除了外接硬碟之外,是否可以加裝其他硬碟到主機??或是其他擴充辦法



當然可以,加一顆3.5硬碟(看要多大)就好了。

其他擴充辦法就是放網路上網盤,重點是網路上傳要夠快。
媽個挫冰...
lovecars wrote:
所以使用外接硬碟作備份選擇的話,並不是像隨身碟的方式直接拉
是要外接硬碟接上電腦後用備份軟體去執行,這個意思對嗎??
另外1:1 mirror 備份的意思是?

因為我都是從相機直接傳到電腦,出來的檔案應該都會經過壓縮
如果將所有的檔案再一次做壓縮檔的動作,是不是多餘的?


1) 也可以直接拉, 但是用管理程式作的話, 備份較快/檔案管理較方便

例如本來需要備份的 1TB 硬碟 (E) 有 500GB 的資料, 先備份過後,
後來有 40GB 的追加或更新 散在各資料夾中 的話
加加減減後來變 520GB 的話

使用手拉的方法:
備份用的 1TB 碟 (Z) 中原先已有的 500GB 資料全砍
然後把需備份的 (E) 硬碟中的 520GB 資料 Copy 過去.
耗費時間多, 且剛好在備份過程中 (E) 硬碟無預警掛掉的話, 資料消失 (Z 裏的也被砍了)

使用備份軟體的方法:
軟體會判別只需要更新有增減變動的 40GB 資料
備份過程較快, 且就算剛好遇到備份途中 (E) 硬碟掛掉時,
至少備份用 (Z) 硬碟中的東西都還在, 只喪失兩次備份中還來不及更新到的部份

--

2) 但如果檔案管理特性上可以自行用目錄判斷 (只有追加新檔, 舊檔不會再變更)
能直接以例如每次出去或每個日期的檔分別開目錄,
只要拖動 Copy 後來有新增的檔 (整個目錄) 的話,
那麼用手動方式也是可以的.



chiyenms wrote:
1) 也可以直接拉,...(恕刪)


謝謝大大仔細的解說,小弟有眉目了
那外接硬碟需要一直接著嗎?還是可以隨時退出拔掉?
外接硬碟似乎都是USB3.0的
所以一般電腦的插孔就無法使用了嗎?
該怎麼使用呢?

又問了蠢問題

lovecars wrote:
謝謝大大仔細的解說,...(恕刪)


都可以,
A) 一直接著是使用方便

B) 不過如果真的單作備份用的話, 平常拔掉較好
減少平常被病毒感染的機率, 檔案管理看上去較單純, 開關機速度較快
也省去可能不小心意外踢到碰到電線/USB線/外接碟造成損害的風險
chiyenms wrote:
都可以,A) 一直接...(恕刪)


小弟完全清楚了,耽誤您不少寶貴時間
非常謝謝大大耐心的回覆及說明
我mac電腦硬碟也都不大,就都備份到外接硬碟,如果資料丟失,就叫出Bitwar Data Recovery救援就好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