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願意救讀寫頭壞掉刮傷硬盤的公司?

lonyice wrote:
我是沒有撞到或怎樣,


有時候是店家賣給你之前有貨運掉落到地面的狀況!
以前某家公司的硬碟進口櫃整櫃,被吊車弄倒!整批都掛了。

內傷或出廠的污染都有可能
硬碟故障率保固內都有2% 最多有到3%
所以你沒有摔過也可能死成這樣。

3.96GB那個可能是BIOS抓到硬碟電路板。
特別是seagate 讀寫頭斷裂,
但電路是好的狀況在第11-12代之後的版本!
有這種狀況

資料救援公司不是萬能的

雖然結果很殘酷.
你應該沒備份
我給你一些建議
重要資料請異地三備份
我IBM朋友告訴我的
很多人認為硬碟不容易壞
所以沒備份
直到有一天?
救援代價一定高於你的備份煤體
而且不一定完全
更甚無法救援
備份吧
資料多就放HDD
少就放SD卡
為什麼不是隨身碟?
隨身碟基本上可看是成讀卡機加快閃記億體
而SD卡沒有讀卡機這區塊,少了掛點的機會
而他有LOCK功能,不會誤刪
不被感染


LDS626 wrote:
而SD卡沒有讀卡機這區塊,少了掛點的機會

SD現在的狀況都開始使用TLC的產品

故障率不會比硬碟低
其實還好耶,我都選新帝跟東芝的產品
手上10多張, 最長9年,依然OK
反正是倉庫,基本上都只放而已, 甚少刪除,
TLC也無彷
它只是寫入次數較少,跟故障率無關

伯爵紅茶 wrote:
資料救援公司的作法大...(恕刪)


伯爵紅茶大這篇文好棒,
圖文說明讓小弟長了知識,
如果伯爵大有機會能發成一篇文章,
肯定是精華文^^
LDS626 wrote:
其實還好耶,我都選新帝跟東芝的產品
手上10多張, 最長9年,依然OK
反正是倉庫,基本上都只放而已, 甚少刪除,
TLC也無彷
它只是寫入次數較少,跟故障率無


舊的是SLC 相當耐用
但是5-6年前 開始出現MLC 就開始衰敗
TLC 更快 幾千次就掛。


這樣解釋FLASH的資料釋放在幾百個原子厚度的金屬表面,
利用電子荷在金屬膜上下兩面產生類似靜電磁場。
去控制邏輯閘的開關,

讀取但是沒有寫入會不會導致FLASH故障?
答案:其實也是會壞的。

另一個導致FLASH故障的原因就是flash 控制器。
其實SD卡與隨身碟的設計是類似。

用SD卡或隨身碟都一樣並沒有哪一個比較穩的問題,
要穩定只能看FLASH品質。

在救援角度看sandisk是很難被救援,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加密問題。他的FLASH控制器寫入在FLASH的模式與資料排列架構是經過獨特的數據演算,就是避免經常使用在同一個FLASH區塊讀寫多次,導致FLASH 區塊燒毀。

東芝目前的產品大部分都是使用其他品牌的控制器,多數是可以被破解。

FLASH的寫入規則相當複雜!拿出來討論可以寫上一本書!

幻翔天 wrote:
圖文說明讓小弟長了知識,
如果伯爵大有機會能發成一篇文章,


這個幾年前我幫人代筆放雜誌上。
如果要從0開始說,可能會陷入講古模式。

第一代的硬碟與現在硬碟已經差很遠了。
雖然外觀看來都一樣,原理也一樣!
但是經過多次材料的變革、與軟體設計的改善
其實差別很大了。

基本上救援資料現在的方法都是使用修復原始硬碟的方式去進行。
因為不想依靠原廠的電路與程式想解出碟片上的資料,難度跟開發硬碟很接近。

每家每一款的硬碟的寫入碟片的格式就不同、寫在碟片的數據架構其實與我們使用時的資料其實完全都不同。

寫入碟片稱為物理面
我們看到的資料就是數據面,

數據面 你讀寫一個1K
物理面可能就是3.5K

數據面你改變一個位元的數據,
物理面已經改變的10個位元數據

舉例數據封包
2KB封包
其實寫入內容是 LBA address+ 1K(data) +1K(data) +1K (XOR) +CRC 32 (CRC64)

XOR其實就是容錯碼或校正碼,
這個資料的擺放模式與容錯演算等都是廠商的專利區。
想拿碟片出來解碼相當困難,只有幾個方案可不依靠原廠的電路與程式去解出碟片的數據。
但花費不是百萬就能解決的。


企業版的設計會在數據封包這個設計下功夫去增加資料可靠度。
紅茶兄說的好
總之就是要多重異地備份
定期檢查,掛那份補那份
我有顆西捷80G硬碟
有6年多了依然頭好狀壯壯
另一顆WD 160G
5年多了也是
現在一般的HDD只能說OOXX
挑企業的會好些
但那價格會讓人

伯爵紅茶 wrote:
這個幾年前我幫人代筆...(恕刪)


感謝伯爵紅茶大經驗分享
小弟又長知識了 ^^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