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提供一個分割的好處想當初我電腦還不是說很懂時,我堂姐她男朋友來我家用電腦時當時依稀記得分割畫面是用fdisk去操作分割他告訴我你的硬碟有壞軌(當時硬碟只有2GB),重灌時Formate會停住,所以用此怪招就是找出壞軌的區域,切出來後不要用,就可以避開壞軌,Formate後又可以使用了
小弟在這邊不負責任的講硬碟一定要分割,SSD另當別論,畢竟它們目前容量有限、讀取特性有別,分割效益不大目前流行的說法是:*硬碟這麼便宜,系統、資料各一顆就好了。*分割不但沒有用處,而且限制使用自由,不如用資料夾分類就好個人認知:磁碟的特性是磁盤由馬達帶動旋轉,透過讀取頭來回移動讀取或寫入資料根據某位大大的測試結果,當資料處於外圈時,因同心圓特性,相對比內圈讀寫來得快(有興趣可以自行爬爬看,小弟找不到了)這位大大認為,硬碟前10%-15%的磁軌讀寫速度最有效率,因此分割為系統磁區,最後10%相對較慢,作為備份或捨棄不用。小弟親自操作的結果,為可信,且可以明顯感受其差別家裡的電腦通常僅用1顆硬碟(為了省電)*在安裝系統沒問題的容量下,盡量符合前15%分割為系統磁區C,不足時,當然也只能再延伸*在30%總量範圍內,其餘分割為D當成應用程式磁區,如果容量不足C的倍數,再延伸容量為C磁區的倍數,*最後10%作為備份,剩下的容量作為資料磁區結果1顆硬碟分割為C系統、D程式、E資料、F備份,磁碟容量較小的時候,程式與資料合併磁區使用。這樣做的優點:*系統磁區讀寫明顯比其他磁區快,乾淨的系統也因而有效率*分類後,可以掌握磁區膨脹的原由(因此可以抑制不當使用)*當系統重建時,可以省時或最小傷害的方式完成,方便有緩衝區移轉騰挪(這也是SSD適合分割的理由)*當硬碟部分壞軌時,不會影響其他分割區,或減少資料的損失。如果你有兩顆硬碟,除了系統存在者如是,儲存用的也可以分為三區最有效率的存放經常移動的資料,(例如音樂)最沒有效率的適合用來備份或當下載暫存用其他存放離離扣扣的資料。OK,簡單而不負責任的講完,如果因此受有不可預期之損失,本人概不負責。
大家好,我借版上請教大家...昨天我買了WD Gold 3.5吋 4TB硬碟;來做多年照片備份使用。我上網爬文大於2TB硬碟分割處理使用;也選了GPT方式再進行使用,確實可以使用了有一個讓我很納悶問題,我在公司電腦,可以看的到4TB的資料 (使用USB吐司槽)但回到家......我的電腦卻讀取不到資料? 透過「電腦管理」按右鍵卻是反白功能無法使用@ @"回公司卻是正常;到底是我過程中出了什麼問題?
Peniz Chang wrote:大家好,我借版上請教(恕刪) 你可能誤解意思了,GPT格式並沒有跟2TB分割區綁定,大於2TB的硬碟必須使用GPT格式,但大於2TB的硬碟沒有規定,要先分割成一個2TB的分割區才能使用,而你已經先分割一個2TB的分割區,剩下的1678.02GB是未配置的,你要新增磁區再格式化才能使用啊!
你可能看不太懂 那些老油條在扯什麼.重點只有這一樓:簡單的說啦.HDD外接轉內接 其實有可能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一些外接硬碟做的分割. 轉作內接是無法正常讀取的.要嘛 硬碟要重新分割 (資料全部消失).要嘛 你要用本來的外接裝置來讀取.你說 裡面是照片的"備份"是吧.如果硬要救的話(檔案消失就重新備份) 試試這個:不過 我真的不知道 會發生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