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Ho999 wrote:Seagate WD...(恕刪) 萬一希捷或WD壟斷硬碟市場然後品質再直直落那消費者真吃虧三天兩頭送修,然後維修費比全新硬碟貴,再買顆新硬碟馬上又壞.....呵...慘
kaworu.liu wrote:台灣也是代工作硬碟啦...(恕刪) 不知道為什麼,台灣科技業不引進這項技術是因為硬碟市場競爭太強了,加入沒好處嗎....如果有品質優的MIT硬碟扣除關稅的話,應該能打死WD跟希捷了吧?(但是品質好的話,就算不課稅應該也差不多貴)
改買日立的就好啦~目前不關機使用快滿一年了~並不覺得有比希捷或WD遜色再不然就買2.5吋的東芝跟富士通~選擇還很多啦~希捷跟WD此舉明顯就是想改朝換代逼使用者去買SSDSSD需求變大了 產能變多了 價格就會降下來了你我正見證著時代的轉變高興一點吧
硬碟本身就是一個科技水準的指標,(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研究他牽涉的領域和技術)德國沒在生產硬碟,但他們有些大學的實驗室裡有自製的硬碟,(某大學有數十TB的單顆硬碟)泰國大部份都是在硬碟組裝工作例如裝外殼接PCB板等等...,有些是在做硬碟其中之一關鍵零組件:磁頭韓國三星的硬碟也不太可能是無中生有自行研製,也是拿現有的零組件/磁頭/IC..把他拚起來(若裡面有IC or 零件他們可以取代就拿自家的取代)台灣數十年前也有在做,關的關,併購的被併購(學界有人在研究,但都是局部性的,例如..內部相關的磁轉電/伺服控制/訊號轉換等..)台灣目前去做硬碟是一個下下之策:1.毛利率低2.技術門檻高(除非拿現成物品拚裝)3.相關專利別人手上(SE/WD/IBM(就日立了)專利和關鍵技術一堆)4.研發費時又不一定比人家好,甚至弄不出來.5.沒人會買帳(硬碟資料賭不起)
廠商調降保固,還有人拍手叫好這年頭真是甚麼事情都有買別家就好?最近是三星硬碟部門被併科科 如果有注意消息就知道連日立硬碟部門也準備被併購了廠商的保固策略也通常跟她產品本身的壽命有關現在降保固 很難說有甚麼原因
現在很多人的資料都數位化,比較沒備份觀念的都只是存在硬碟了事硬碟廠原本的3年保修就已經很差了,因為沒保資料現在縮到2年或1年是對本身產品的沒信心嗎那他的產品還有資格賣嗎,為什麼沒有產品在設計時對硬碟碟片做十足安全防護即使電路板或馬達損壞,資料碟不會受損維修時只要把碟片換到另一台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