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沒有去推RAID,我只是要求User將重要資料放在File Server(IDE 120G)上,而我在下班
後會將User的重要的資料複制到一台w2k的pc(IDE 160G)上(上排程作業),待隔日上班後再手動
將w2k的pc上的資料複制到另一台PC上(SATA 320G)分日期存放,舊資料再燒成DVD放在會計小
姐那裡,公司的資料從來不會不見。萬一真的不見了,也只是User電腦裡的資料而己。
三台PC平時都有自己的服務,一點都不浪費....
資料備份就這樣,RAID、SCSI硬碟都沒有....唯一的花費就是DVD R/W 跟DVD片而己
這年頭幫公司省錢才是王道呀~
教育User~~當User資料不見了不要幫他們回復個幾次就好了~
當他們緊急要交的資料不見了,而又沒有辦法回復的時後,大部份都會乖乖的~ 實在不用怎麼教育
再精密的機器,再精密的電腦零件都有隨時掛掉的風險,不管使用幾次幾天~不管是什麼
廠牌,要求百分之百的良率,我想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做的到,重要的是,如果客戶在拿到
不良的產品的時候,企業或代理商要如何應對,以代理商的做法,我會覺得代理商的做法
並沒有錯。
只是您要求將資料救出來就有點......................
400M以下的硬碟就不說了, 好像沒啥意義..
我自己買了IBM 1.2G,3G,4G => 1.2G跟3G兩顆用了三年後送人了, 過了兩年後還有看到我送的那個人在用,
4G的到現在都已經10年了, 插上IDE2USB還是照樣用XD
之後就是IBM 20G, Quantum40G => 這兩顆去年底賣人, 在我手上共用了七年/六年.
然後聽說IBM 40G/45G品管很糟, 我就改買Seagate, 一次買六顆, 結果有四顆在一周內無法啟動, 另外兩顆在半年後壞掉, 從此之後我就不大敢買Seagate了.
之後買了IBM 60G, 80G, Maxtor 60G, 100G, 結果IBM 60G那顆從2002年用到2006年, 因為搬家摔壞, 80G的去年十月從file server上拔下來當外接硬碟. 至於Maxtor的, 100G那顆一年後馬達壞掉, 60G的那顆壞軌(我媽的電腦, 只會開ie跟打word, 一周用個一兩次).
然後2004~2005陸續買了HITACHI 160G*3/250G*1, WD 250G*1 (SATA2), Seagate 80G*1(幫朋友組的, 他堅持), 結果HITACHI跟WD的那些從2004放在file server上到現在一直都是24H全天候運作, Seagate 80G那顆於十一個月後送修.
之後2005幫人組, 又買了Maxtor 250G*2, 一顆到現在沒問題, 一顆一個月後馬達壞掉送修~
2006/10又買了顆HITACHI 160G (SATA2), 前天又買了個HITACHI 320G (SATA2),
我只能說, 這種東西真的要看運氣, 對我來說, Seagate才是打死都不會買的, 大概他跟我犯沖吧XD
新品不良....每一家都有....
舉凡我用過的牌子....Hitachi....Seagate.....Quantum....Maxtor....WD....
通通都碰過新品不良....
其他如SamSung Conner ExcelStor Fujitsu我是不用的....
依照樓主的邏輯....天下的硬碟恐怕我都不能買了....
如果樓主是買一顆壞了....換了一顆新品....又壞了....上來批評就算了....
今天樓主的反應感覺就像是壞了一顆硬碟....自己又沒備份....牽怒到Hitachi頭上....
如果今天廠商真的能做出可靠度百分百的產品....
那麼就沒有所謂的保固期這種事情....
因為不可能會壞的東西要保固期做甚麼....
我請教各位....有哪一個牌子的東西沒有新品不良的紀錄....請各位指出來給我開開眼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