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問 大家的 重要資料 都是怎麼儲存的呢??

自己的重要資料是 歷年來 跟家人出門遊玩的點點滴滴,有時候會用錄影,所以檔案
200~300G,雖然自己沒把資料放到 SSD硬碟,因為自己知道這個有壽命的,其他的
一般硬碟雖然沒有這麼快壞,自己也擔心萬一真的壞了,自己可能不知道怎辦,
想過用 隨身硬碟儲存,但是怎有看過有大大說 重要資料不建議放到隨身硬碟,
至於雲端空間甚麼的,自己是沒用過也沒想過,
還是有怎樣的隨身硬碟,是適合放這些資料呢??
2017-10-18 12:0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資料
怕壞就多備份一份阿,兩三百G而已應該很容易搞定一份放電腦裡,一份用隨身硬碟備份
iamjoeyoung wrote:
自己的重要資料是 ...(恕刪)
iamjoeyoung wrote:
自己的重要資料是 歷...(恕刪)


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家庭照片影片
我有一個2bay NAS,還有兩顆外接硬碟
HDD每天自動備份到NAS硬碟A
設定BTRF不同時間週期做可回溯快照檔
另外NAS設定每3天自動備份硬碟A到B
外接碟不定時接上電腦做備份然後離線
一份電腦,一份外接硬碟
弄個RAID 1,NAS等,做個鏡像,再加一顆每陣子用來更新資料的硬碟,做冷儲存。

有新資料就開出來更新,每3個月開起來運作個幾小時。安全性就算高了。

iamjoeyoung wrote:
自己的重要資料是 ...(恕刪)



【心得】淺談資料備份概念
http://forum.gamer.com.tw/Co.php?bsn=60030&sn=1688047

照重要程度區分,

生活照或是過世的親人照片,
網路存兩份(Google雲端、MF,ZIP或RAR格式,半年存一次)
網路相簿:1份 ( imgur,想到就上傳 )
光碟4份(自己一份,外地親屬各一份*3,累積到一定程度燒一片)
離線冷硬碟兩顆各一份(哪天想到就會更新)
連線硬碟一份(主要整理區)

異地:網路、外地親屬 (避免你家失火燒毀,或是地震全滅)
多重類型:網路空間、光碟、硬碟 ( 至少同時死亡的機率很低 )
副本份數:10 (網路3光碟4硬碟3,備份就是份量數跟死亡率比拚)

不過這類容量不大,幾GB而已..

如果是影片類的你可以上傳 Youtube 或是類似服務業者,設定私人影片

影片檔案比較大,如果要存放透過硬碟比較適合,挑精選的上傳網路空間備份



2.5" USB3 外接硬碟,備份好就拔除,拿去放防潮箱(或收納箱+除濕劑),或裝回包裝盒抽屜收好。

只是放著,沒通電,沒運轉,不會壞的。

況且本機電腦還有一份。外接硬碟備份的,是另一份。兩份同時消滅的機率很小,除非整棟房子倒了燒了之類的。

同步軟體,可以用:FreeFileSync (免費軟體)

會去比較兩個目錄裡面的檔案,只拷貝建立時間比較新的檔案過去,而不是全部拷貝。節省備份時間,還有互相比較的麻煩。讓軟體自動幫你挑出時間比較新的檔案,拷貝過去。這樣每週或每個月每季備份一次,耗用的時間不多。



雲端硬碟:

● 免費

百度雲:
免費的通常容量不大,百度雲可以考慮,免費有 2TB 左右。

百度算蠻大間的公司,財大氣粗,不會隨便倒閉,百度雲從推出到現在已經有好幾年時間,對岸同時期在競爭的其它業者都倒了,它是至今還沒倒的。

缺點是:台灣連大陸的速度很慢。(看 ISP 而定,HiNet 連大陸特別慢)

Google 相簿:
無限空間,無限數量,免費。但有一個最大解析度限制,超過解析度的圖片會被壓縮存放,不過仍是很高清。

Youtube(影片):
無限空間,無限數量,免費。上傳後設為私人影片。或如果公開沒問題,也可以公開給人看,點擊率有錢賺。上傳會被轉壓,非原始檔。不過傳太多私人影片當個人片倉用,會不會被封號,這就不知了。


● 收費

亞馬遜 Amazon Drvie 無限空間雲端硬碟
(年費60美金,台幣 1,811,月租約 台幣 150)

GoDaddy 虛擬主機
(豪華版 NT$157 /月,無限空間)

Google 雲端硬碟
(各種容量方案,較貴,但速度超快)

....等等

找大間一點的,國際知名的,不會隨便倒閉的。

每月 150台幣,說貴也不貴,說便宜沒免費便宜。

付費是比免費更有保障一點,有商業契約存在,廠商不敢亂來。

至少不會被隨便刪號也討不回,若甲方要中止服務也會提前告知,讓使用者有時間去把資料拷回。


如果要保護的資料只有 200~300GB ,覺的租收費的不划算。畢竟這要每月、每年繳錢。幾年下來,繳的錢都夠買好幾顆外接硬碟了,豈有那麼簑的,外接硬碟都用不了一年以上。幾百GB 的資料,覺的找免費雲端硬碟,或用外接硬碟即可。

但如果要保護的資料,是好幾TB的,買硬碟要不少錢。或者資料特別重要,不容一分一毫損失,需異地備援。就可以考慮這種無限空間的收費方案。
關於保存資料,我只會建議燒錄光碟。我從pentium(俗稱586)時代,開始買燒錄機燒CD-R,從560MB燒到700MB,直到開始有DVD燒錄機就買來繼續做我的資料保存,現在,我是藍光燒錄25GB,一片25元,可抵三片8GB,簡單的C/P值數學題給大家算一下。可能有人會質疑,光碟片的壽命這問題,我只能說,CD-R時代的光碟片,我目前很多都還能讀取,換句話說,十幾年了吧。

以上只是我奉持保存資料的經驗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別以為我那些CD-R時代的光碟片仍能讀取,我就高枕無憂,在我換到DVD燒錄時,我便開始把CD-R光碟片的資料轉燒到DVD上,而現在呢,當然我也在進行把DVD片轉燒錄至藍光片內保存。

接著說說最重要的第三步,別以為資料燒錄進光碟片,燒錄軟體說燒錄成功,就以為資料百分百算是保存下來了,因為我在將CD-R光碟片轉燒進DVD的過程中,我發覺我犯了這個錯誤,因為有些CD-R片子發生了讀取錯誤,無法取出資料了,就是這樣,我改變了燒錄的SOP,在此,我會建議,燒錄軟體在燒錄頁面會有個可以勾選【進行資料比對的】的選項,那個最好是勾,這樣雖會讓整個燒錄時間拉長,但其實是自動化作業,在確保燒錄進光碟的資料是絕對成功的,甚至,我現在每片燒錄成功的藍光片,經過資料比對後也是成功的,但我還是會做一個複製到硬碟的動作,這一個複製完成,對我來說,完美了。

我會如此建議,是基於,我看多了硬碟的不穩定性,不只是自己本身的隨機壞掉的硬碟,處理過客戶硬碟隨機壞掉的才恐怖,而這教會我去尋找我本篇建議的資料保存方式。

雲端硬碟的部分,首先我沒歧視,但現實是有些國家所提供的免費空間,隨時想說停止營運時,你只能認賠。真要花錢的話,我只建議GOOGLE DRIVE & MICROSOFT ONEDRIVE,但我是C/P值的,燒光碟便宜到要命,所以我不會去花這條錢。

Mud Volcano wrote:
關於保存資料,我只...(恕刪)



燒光碟才是最不可靠的做法


iamjoeyoung wrote:
自己的重要資料是 ...(恕刪)



1. 200~300G 真的很小

2. 相同的備份動作,多做幾次 (同時複製到多顆硬碟)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