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結合SSD的效能和傳統硬碟的容量:希捷Momentus XT硬碟體驗會心得分享

前一陣子在站上看到han773113大大針對希捷最新推出的Momentus XT硬碟的開箱分享文:[開箱測試] SSD和硬碟小心啦!混血王子的反擊─Seagate Momentus XT 500GB,當時筆者心裡就在想,這種加了4GB固態記憶體的7200轉"混合式硬碟"在實際的傳輸效能表現上,當然是比不上一般具備高傳輸效能的SSD固態硬碟,不過如果跟現有的傳輸效能比較高的7200轉硬碟比起來,不知道實際的表現又是會快多少呢?
結合SSD的效能和傳統硬碟的容量:希捷Momentus XT硬碟體驗會心得分享

帶著這樣的疑問,筆者在前幾天參加了一場:「儲存先鋒,急速體驗:希捷Momentus XT體驗會」,會中準備了三台一模一樣的華碩筆記型電腦,分別安裝希捷的Momentus XT硬碟、WD的SiliconEdge Blue 256GB固態硬碟以及Hitachi 500GB、7200轉硬碟,然後以希捷內部設計的一套整合多種軟體的測試程式,讓三部筆記型電腦同時開始執行。在整個測試的運行過程中,筆者是以三星的i9000手機拍攝三部筆記型電腦實際運行程式的程序如下(左邊是安裝Hitachi 500GB、7200轉硬碟,中間是安裝希捷的Momentus XT硬碟,右邊則是安裝WD的SiliconEdge Blue 256GB固態硬碟):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本部影片是以三星的i9000手機拍攝

上面的測試過程影片筆者拍了三分鐘多,如果網友們覺得時間有點久的話,就直接來看最後的測試結果吧!
首先看到的是執行速度最快的「安裝WD SiliconEdge Blue 256GB固態硬碟的筆記型電腦」,這部筆記型電腦執行測試程式所花的全部時間是133.5秒。
結合SSD的效能和傳統硬碟的容量:希捷Momentus XT硬碟體驗會心得分享

接著看到的是「安裝希捷Momentus XT硬碟的筆記型電腦」,這部筆記型電腦執行測試程式所花的全部時間是160.8秒,值得注意的是,跟上面"安裝固態硬碟的筆記型電腦"相比的話,在MS Excel、iTunes以及NI LabVIEW等測試項目中,這裡得到的測試時間也是差不多的,顯示"安裝希捷Momentus XT硬碟的筆記型電腦"在某些電腦(或是軟體)的運作狀態中,也有不遜於固態硬碟的傳輸效能表現。
結合SSD的效能和傳統硬碟的容量:希捷Momentus XT硬碟體驗會心得分享

最後則是「安裝Hitachi 500GB、7200轉硬碟的筆記型電腦」,這部筆記型電腦執行測試程式所花的全部時間是217.3秒。比較起來,光是開機時間(Windows Bootup),這部"安裝Hitachi 500GB、7200轉硬碟的筆記型電腦"就花了52秒的時間,幾乎是"安裝希捷Momentus XT硬碟的筆記型電腦"的2.5倍,而其他的測試項目幾乎也都是比"安裝希捷Momentus XT硬碟的筆記型電腦"花了更多的時間。不過在"Crysis WarHead"測試項目就比較奇怪了,因為這部"安裝Hitachi 500GB、7200轉硬碟的筆記型電腦"所花的64.6秒時間反而比較短,或許這代表希捷的Momentus XT硬碟並非在所有的電腦(或是軟體)的運作狀態中,都會比傳統的7200轉機械式硬碟有更強的傳輸效能表現,但是整體來看,"經過學習"的Momentus XT硬碟還是可以比傳統的7200轉機械式硬碟節省不少系統(或是軟體)的運作時間。
結合SSD的效能和傳統硬碟的容量:希捷Momentus XT硬碟體驗會心得分享

回過頭再來看Momentus XT硬碟的基本架構,簡單來說,Momentus XT硬碟結合了7200轉硬碟、4GB固態記憶體和希捷的Adaptive Memory技術,個人認為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在於Adaptive Memory技術,因為這項技術能夠辨識特定資料被使用的頻率,然後將最頻繁使用的資訊移到嵌入式的固態記憶體以加速存取,確保每一位使用者都能夠享有最佳化的硬碟效能;而且這項技術因為是內建在硬碟之中,與作業系統無關,因此使用者並不需要擔心作業系統或是其他軟體等的相容性問題。
結合SSD的效能和傳統硬碟的容量:希捷Momentus XT硬碟體驗會心得分享

另一個筆者比較關心的問題:保固條款,畢竟儲存裝置最重要的往往不是在硬體本身,而是裡面儲存的重要資料,一旦儲存裝置不小心掛掉了,很多時候裡面的重要資料可不是使用者願意花大把的銀兩就可以救得回來。針對這部份,根據現場希捷長官的說明,目前Momentus XT硬碟的保固條款仍然是依循現行的"機械式硬碟",而且使用者如果因為硬碟本身出問題而要送修的話,希捷也是使用與"機械式硬碟"相同的送修程序,也就是說無法保證內部的資料可以安全無虞,即使它是結合了4GB固態記憶體的7200轉Momentus XT硬碟,也是一樣。

在發文之前,筆者搜尋了一下網購價格(500GB),希捷這款Momentus XT硬碟的實際網購售價大約是將近5.2張小朋友,而其他各品牌(包含希捷)的2.5吋、7200轉硬碟的網購價格絕大部分都沒有超過3張小朋友,以這樣的價格定位來看,如果是要當作系統硬碟、但卻又負擔不起SSD固態硬碟的高採購成本的話,或許可以考慮看看希捷這款Momentus XT硬碟,因為它可以讓使用者在實際使用電腦(或筆記型電腦)的過程中,感受到硬碟的傳輸效能有變快一些。但是請記住,Momentus XT硬碟的Adaptive Memory技術能夠透過學習功能,將頻繁使用的資訊移到快閃記憶體以加速存取,針對每一位使用者及其應用的特性而量身打造最佳硬碟效能,所以使用者可能得先花一點時間讓Momentus XT硬碟"學習"您的使用電腦習慣,如此才能夠讓Momentus XT硬碟的實際傳輸效能有變比較快的感覺喔!

當然,以Momentus XT硬碟這樣一款不論是傳輸效能或是價格,都是介於傳統的機械式硬碟以及SSD固態硬碟之間的"中間型"儲存裝置,能不能被消費者所接受?我想還是要由市場的機制來加以驗證了。

謝謝大家觀賞~

2010-07-26 16:45 發佈
個人是滿看好這種結合了傳統機械式硬碟 "單位成本" 以及 SSD "速度" 的 hybrid 產品.

不過, 我看好的是價位合理化以後, 而不是現在. 現在這種價位跟機械式硬碟價差大於 2k, 足夠內建 32G 以上的 MLC NAND flash 了, 但是實際卻只有 4G 的 NAND flash, 表示目前廠商抓的利潤還很高, 以後要不然要內建更大的 NAND flash, 要不然價位要降下來, 才會讓市場接受度提高.

相信等各家硬碟廠都加入 hybrid HD 的競爭行列以後, 價位應該會越來越接近合理的水準.
這是SLC哦~
我也買了
香港買四張小朋友, 連運費及保險
vodaben wrote:
這是SLC哦~我也買...(恕刪)


為何台灣賣比較貴 ...
馬路消息~

現在台北資展燦坤攤位有賣這顆~每日下午兩點有限時特價$3999喔(好像有限量)

有興趣的可以去搶~
五千多的話 買個40G SSD + 500G 2.5外接硬碟差不多價錢...
而且只有Vista有支援混合硬碟的許多技術吧
windows 7 看起來沒有支援這些東西
這樣的Hybrid HDD只是內建4GB的SLC當第二層的Cache罷了! 第一層的Cache是DRAM Memory. C/P值不高, 目前很難成為主流!
Mason L wrote:
為何台灣賣比較貴 ....(恕刪)


那這樣又買不下去。
感恩M大精采詳細報導。
入手三天了, 在Acer 1830t上使用了45個小時後的感想是:

1. 速度剛好落在7200轉與SSD之間, 使用起來沒有SSD偶發的頓挫感. Win7開機約40秒, 關機速度也變超快. Office Applications 幾乎都可瞬間秒開.

2. 室溫下硬碟溫度約都在40~42度左右

3. 讀取時沒有震動感, 和原廠WD5400轉相比依舊算安靜.
但安靜環境下使用時, 在硬碟全速讀寫與待機之間常有一種奇特的微弱, 高頻,孜孜叫的蜂鳴聲; 有點像是喇叭被手機電波干擾到的聲音; 我從來沒聽過這種硬碟讀取聲...
在用SATA外接盒確認, 並換了一顆全新的XT過後(感謝阿撒力的原價屋老闆),完全排除筆電喇叭干擾的可能性, 確定為XT的讀取聲響.
對噪音敏感的網友要特別注意一下這點~

4. 在ramdisk網頁快取與硬碟電源配合下, 文書上網耗電量並未明顯增加.

總體而言, 對於只有一個2.5"空間, 想同時擁有接近SSD速度,並兼顧容量與資料安全性的筆電使用者而言, Momentus XT是個不錯的選擇~
evl619 wrote:
在硬碟全速讀寫與待機之間常有一種奇特的微弱, 高頻,孜孜叫的蜂鳴聲...(恕刪)


這聲音似乎是馬達轉速變換產生, 我聽起來有起飛的感覺,
而且用 CrystalDiskInfo 去看 S.M.A.R.T 的資料
start/stop count 這項異常的高(我的已經 13xxx 次了, 使用快一個月)
前兩天看到有人說是 APM 造成的, 就用 CrystalDiskInfo 把 APM 關掉(改成 FF, 每次開機要做一次).
之後就感覺有改善, start/stop count 的次數增加也變慢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