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陸續出現的PCI-e 介面SSD飆出讓人羨慕的高速傳輸速度, 但是似乎沒有聽到任何關於PCI-e介面用在HDD的新聞, 請問是廠商是有什麼考慮嗎? 請教大家.
PS: 目前看到PCI-e x8 的傳輸速度遠遠高於SAS, SATA2, USB3.0等現有各種介面.
熊貓界第一美男子 wrote:
磁頭實際存取效率能超越SATA-1、SATA-2,然後才有生產的必要
光是提昇傳輸通道,而不提昇實際速度,是沒有實用意義的...(恕刪)
提升實際速度當然是重點啊, 問題是現在HDD使用SATA2介面無法完整達到 300MB/s, 或要求低一點 200MB/s好了, 但是也無法做到, 是IC Controller, 還是被SATA2本身的架構限制了? 看到雜誌上提到SATA架構其實是單工傳輸, 一方傳遞資料後才換對方傳,
PCI-2則是雙工傳輸, 也就是可以雙向同時傳遞資料.
boy1234567890 wrote:
那只是一張pci-e...(恕刪)
謝謝您的明示, 原來PCIe+SSD的高速還有RAID的神助,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192941看了一下, 中間還有256MB cache. 請問這樣的架構可以同樣適用在SATA2 HDD上飆出接近300MB/s的理論值嗎?
millerliu wrote:
提升實際速度當然是重點啊, 問題是現在HDD使用SATA2介面無法完整達到 300MB/s, 或要求低一點 200MB/s好了, 但是也無法做到, 是IC Controller, 還是被SATA2本身的架構限制了? 看到雜誌上提到SATA架構其實是單工傳輸, 一方傳遞資料後才換對方傳,
PCI-2則是雙工傳輸, 也就是可以雙向同時傳遞資料.
最大問題是卡在硬碟的轉速
提高轉速可以提高存取速度,但是產品穩定度、良率、成本.....有待考驗
否則硬碟也不會從10年前進入7200轉後,就一直停滯不在進步(高階硬碟有15000轉,但是成本太高)
7200轉硬碟的磁頭讀取極限在100MB~120MB左右(讀比寫快)
所以在單一硬碟狀態下(最大多數的使用者狀態),提高頻寬沒有必要
就算是安裝多顆硬碟,只要不是組RAID,那麼頻寬都是各自獨立,SATA-1已經夠使用
除非你用多硬碟做RAID,否則單純提高頻寬只對硬碟上的快取記憶體有幫助
而目前硬碟快取主流大小是32MB、64MB,SATA-1的150MB/S速度一樣是綽綽有餘
因為硬碟是單一磁頭同時負責讀+寫,所以硬碟本身就是單工的設計,沒有所謂雙工
SATA的設計是一條線接一顆硬碟,本來就是針對單工的設計(硬碟都沒有雙工了,傳輸介面何必有?)
你計較傳輸通道的單工雙工沒有意義,除非你要組RAID同時操控多顆硬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