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ultra 100 200系列
是由台積的3 5奈米做出來的
據某些消息指出下代300系列
只是提高時脈來提升整體效能
因此在能耗比會持平
而下下代的400系列
原本是用自家新買的high-na euv
來透過18A製程來製造
但後來好像也無疾而終
要轉往這次大家一直在搶的台積2奈米
真的不知道intel何時能振奮起來
別的廠商也需要台積的產能呀
esthetica wrote:
真的不知道intel何時能振奮起來
別的廠商也需要台積的產能呀
18A在年底拚量產PTL之後,要接著生產已經被拖到的Diamond Rapids 和 Clearwater Forest
如果後面要再趕個nova lake,那排程大概精美到不行

按xfastest的報導,18A似乎仍然採用Low-NA EUV作量產(但從過往資訊看INTEL同樣在Low-NA EUV的數量上累積有限)
目前INTEL的收入難以支撐突然一口氣大幅擴增產能的花費攤抵
在連續多季虧損後受其影響(目前累計虧損快200e了),原本的擴產擴廠規劃大幅縮減,連帶造成後續新製程產能的不確定性及14A提出Low-NA備案
新CEO首要之急是先打平紅字,改善盈利能力,後面才有餘力繼續投入擴充產能,不然對TSMC的依賴會持續到何時很難講
esthetica wrote:原本是用自家新買的high-na euv...來透過18A製程來製造但後來好像也無疾而終要轉往這次大家一直在搶的台積2奈米真的不知道intel何時能振奮起來別的廠商也需要台積的產能呀
這段有誤哦~
i社 今年要發表的 Arrow Lake Refresh 是下單 GG 3nm.
明年的事, 明年再說好嗎?
是說, i社 已在 GG 2nm "Tape out" 設計定案了,
但明年何時排到 2nm 產能, 還未有訊息.
今年, 先看 AMD 下單 GG 3nm CPU vs. i社 下單 GG 3nm CPU 的戰局.
這是頭一回, A, i 兩家的設計, 正面對決, 精彩可期!
( 因為製造都用 GG 3nm )
純設計比拚.
以下留言回覆:
如果真如新聞所言, 只是提高頻率, 其餘都"完全不動",
那麼, 直接宣判 i社 今年的銷量跌停!
當然不是這樣, 雖然架構大致不變, 但線路肯定會改版.
也就是修正, 每瓦的算力提高, 並加強 chip-chip 之間的溝通不塞車,
這靠封裝 interposer ( 這也改版 ) 強化.
如果, 夠努力的話, 是能大幅拉近和 AMD 的差距.
只不過, 上回 AMD 用 GG 4nm, AMD 大贏. 這回 AMD 用 GG 3nm,
i社 想超越的機會, 實在很渺茫~
還有, 啥 NPU 都沒改的令人失望... 先學會走穩, 再跑步好嗎?
功耗沒解決前, 遑論增加電晶體數!
以前, 我只認為 i社 的生產製造不行. 現在是懷疑連設計都不行

esthetica wrote:...台積產能就那麼多 給其他廠商不好嗎
如果intel 能好起來
就算運算不如amd的產品
還是有一大堆信仰者會買單
現在是連買都買不到 應該很好懂吧
i社 還是可以下單 GG, 信仰者還是能買到 intel 產品.
對於 i社 賭爛的部分, 如果記憶沒流失的話,
一路支持 i社 產品, 但 8代以後, 一路唬爛到現在, 產品不優.
難道 user 不能用手投票, 轉買 AMD 產品!?
GG 面對 A.I 的需求, 已大舉擴產, 但 A.I 發展是否真的續航力有這樣足, 可觀察.
7nm 是一個很關鍵的關卡, i社 SS 是否能跨過這個崁, 就需該公司的工程師們,
以更努力的態度, 更積極去解決難題.
關於 GG, 並沒打算所有半導體代工一把抓喔~
還是 有類放手 7nm 以上的代工, 全留給其它公司賺.
7nm 以下, 幾乎佔 80% 產能以上.
更先進工藝部分, 只要對手可以開發出來, 共同經營市場,
那也沒攔著. 只可惜, 客戶已經自動投票出來了.
有哪個客戶, 在刀鋒型產品, 要去下單一個弱技術廠, 讓自己的產品一推出就矮人一截,
還大大影響銷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