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死磕Zen6!Intel Nova Lake普及大小超小核:最多52核心、150W功耗

Intel將在年底推出的Panther Lake只有移動版,而桌面使用者要等到明年的Nova Lake才能看到更新,正面對決AMD Zen6但登場時間應該會稍早一些。

不出意外的話,Panther Lake、Nova Lake應該都會屬於酷睿Ultra 300系列。

死磕Zen6!Intel Nova Lake普及大小超小核:最多52核心、150W功耗

根據最新曝料,Nova Lake仍將延續大小核混合架構設計,但規模顯著增大,頂級的酷睿Ultra 9系列從現在的8P+16E,擴充為16P+32E+4LPE,總計52核心(52執行緒?),大小核數量都增加一倍。

更關鍵的是,這是Intel首次在桌面級加入超低功耗小核,而且是全線都有!


通知,基礎睿頻功耗也從堅持多代的125W,增加到150W,考慮到核心數量增加的幅度,這個還是可以接受的。

酷睿Ultra 7系列設定為14P+24E+4LPE,合計42核心,功耗也是150W。

死磕Zen6!Intel Nova Lake普及大小超小核:最多52核心、150W功耗
酷睿Ultra 5系列就比較複雜了,分為三種不同組態:8P+16E+4LPE 28核心(和現在最高組態類似)、8P+12E+4LPE 24核心、6P+8E+4LPE 18核心。

事實上這就是現在酷睿Ultra 9/7系列的組態,功耗則均維持在目前125W的水平。

酷睿Ultra 3系列進一步縮減,也有兩種不同規格:4P+8E+4LPE 14核心、4P+4E+4LPE 12核心,功耗依然還是65W。

也可以看出,就算低端也沒有了純大核版本,都是三種核心的組合,可以看出Intel對於異構調度機制非常有信心。

哦對了,Nova Lake將會更換新的介面LGA1954,又得換主機板了。
2025-06-17 23:27 發佈
兩種核就搞死系統了,現在還三種是想玩死誰,

intel沒那麼快復活,又不是台灣選民,兩年換一次黨。
eclair_lave

LP核就MTL那種的模式,只負責iod內自己的工作,工作管理員內看不到不可控,協處理器等級的定位跟工作分派,所以實際上這貨是8+16*2=48C

2025-06-18 8:37
選舉

怪怪的標題

2025-06-18 9:20
ntgbk2 wrote:
Intel將在年底推出的Panther Lake只有移動版,而桌面使用者要等到明年的Nova Lake才能看到更新,正面對決AMD Zen6但登場時間應該會稍早一些。
不出意外的話,Panther Lake、Nova Lake應該都會屬於酷睿Ultra 300系列。
死磕Zen6!Intel Nova Lake普及大小超小核:最多52核心、150W功耗
根據最新曝料,Nova Lake仍將延續大小核混合架構設計,但規模顯著增大,頂級的酷睿Ultra 9系列從現在的8P+16E,擴充為16P+32E+4LPE,總計52核心(52執行緒?),大小核數量都增加一倍。
更關鍵的是,這是Intel首次在桌面級加入超低功耗小核,而且是全線都有!
通知,基礎睿頻功耗也從堅持多代的125W,增加到150W,考慮到核心數量增加的幅度,這個還是可以接受的。
酷睿Ultra 7系列設定為14P+24E+4LPE,合計42核心,功耗也是150W。
死磕Zen6!Intel Nova Lake普及大小超小核:最多52核心、150W功耗
酷睿Ultra 5系列就比較複雜了,分為三種不同組態:8P+16E+4LPE 28核心(和現在最高組態類似)、8P+12E+4LPE 24核心、6P+8E+4LPE 18核心。
事實上這就是現在酷睿Ultra 9/7系列的組態,功耗則均維持在目前125W的水平。
酷睿Ultra 3系列進一步縮減,也有兩種不同規格:4P+8E+4LPE 14核心、4P+4E+4LPE 12核心,功耗依然還是65W。
也可以看出,就算低端也沒有了純大核版本,都是三種核心的組合,可以看出Intel對於異構調度機制非常有信心。
哦對了,Nova Lake將會更換新的介面LGA1954,又得換主機板了。


搞成 1 核 光速核 就行,
沒事 搞事.
選舉

公司就是要一直開發新產品 要想辦法賺錢 ,我覺得很好

2025-06-18 9:21
IQuit

To 選舉: 1 直開發新產品 是 沒錯, 但要 出個 好東西.[笑到噴淚]

2025-06-18 12:11
若是真的...
那感覺Intel換了CEO後,依舊是高高在上離消費者很遙遠...

不知道一般家用消費者都用那些軟體
(( 可能當大家下班回家開電腦都要跑3DMAX的樣子...

32E全取消,那個面積拿來做L3不知道該有多好,
就算僅加個16、24MB,加上原本Intel單核就稍有優勢,
要擋下Zen6 X3D就沒那麼困難...

靜觀爆料是否為真囉...
skiiks

24C48T 熱量壓制.................大問題。這問題逼intel走向大小核配置 用低能耗低溫小核企圖換取低溫 並用小核跑高分。而實際效益小核跟垃圾沒兩樣。

2025-06-18 23:32
skiiks

intel製程工藝沒壓勝台積電 都只是畫餅。所以這只能用台積電生產。然後要用台積電生產 他的順位遠在AMD後面很多。

2025-06-18 23:37
Intel也只敢在消費級這樣搞大小混核...
Xeon上P核跟E核可是兩條分開的產品線...
話說消費級也出個純E核型號或許還比較有搞頭?
wonderzero2

skiiks8大核有800%效能是這樣計算嗎[sorry],512核心cpu可以做 模擬顯示卡用性能等於1050

2025-06-19 2:16
skiiks

遊戲目前最大約8核心。1大核效能1 x 8大核 1小核0.3 x 8小核 兩者是8與2.4這種效能比例。所以遊戲中被小核介入 整個效能大降 遊戲立刻卡頓。

2025-06-19 14:44
15代只用一代...比以前的8代跟10代還短命
13代都還有cpu在出,對手am4也是
很好 终于到了换代满足点的时刻。
那些什么13代,14代,15代 就规格上就已经让人毫无兴趣了。

终于要迎来一次规格大爆发了
这次的设计很好理解 ,就是285k 那种传统的die设计下把iodie单独搬出来 ,然后再贴一个跟8+16一样规格的双ccd设计。你可以说是抄袭amd 。但只要有效,能换来足够出色的性价比 没理由不抄
iodie单独搬出来,可能把gpu和其他什么npu全部放在那个iodie上面在放几个超小核在里面来降低待机功耗,不参与多核高负载 也完全没必要,因为那16+32多核已经够变态了

只从这样的设计方式来看,有几个很大的好处1理论多核性能/成本将会大大提高 。双ccd不等于双倍成本。可能只提高50%成本。如此一来 16+32 r23 刷出8万甚至9万,售价在1000美元以内变成可能。
至于什么调度问题,就跟8+16这个这几年intel的标准一样 并不会增加额外难度。双ccd并不会增加调度难度,
只会增加内存延迟等等方面的问题。
eclair_lave

還是8P叫完後先跨iod呼叫另一片的P核,16p都呼叫完再叫E核接上?

2025-06-19 3:52
eclair_lave

這兩種呼叫邏輯都有各自問題OK?zen簡化看可以單純就只需要CCD0的核心呼叫完不夠才再叫上CCD1遞補就好,調度邏輯複雜度跟延影響可有差了

2025-06-19 3:55
loki6865 wrote:
若是真的...那感覺Intel...(恕刪)

那里是高高在上。如果高高在上就不会学amd搞双ccd了。
你想以多核来算,这样的设计是不是有望实现相同售价下多核性能爆炸性提升?
当然是的。
你可以说家用玩家不需要那么多多核性能,问题是这几年cpu主要用途无非两种 1游戏,2多核性能
既然游戏满足不了,不如在另外一个赛道上做到极致
然后真的要拼游戏,应该再开另外一条产品线cpu最多给到10个物理大核同时缓存给到满 或学amd搞3d缓存 。
eclair_lave

AMD同樣,旗艦/次旗艦型號預計可能被劃在目前的AI MAX這個高單價系列,中低階型號則據說有可能採次一級製程搭配舊iod的便宜版本

2025-06-21 7:55
eclair_lave

intel到時的低階型號也是傳會採直接以行動產品晶片移植的策略

2025-06-21 7:57
这个设计加上跟amd一样同用台积电的制程,
成本其实跟amd的 9950x这种双ccd差不多或高20%左右。
而多核大概能做到9950x的2倍以上。你们说这有什么不好?
尽可能做到多核/成本最大化这条路肯定不会错。

而amd由于没有真正小核的产品线 ,就没办法做出同样多核性能产品
因为amd一个ccd最多12核(下一代产品),24核的多核干不赢这样的设计。
除非amd架构层面大爆发 单核性能大爆发 否则amd无法推出r23能跑8万分的产品 不管用什么成本

所以intel至少能拿回多核王的宝座。
比如12900k 还有5950x在那边r23 25000左右的水平
13900k 14900k 对应amd的7950xr23也差不多
285k 对应amd的9950x r23也差不多
而intel novalake 16+32规格下,r23 8万以上应该没有任何悬念 最高可能有10万 取决于架构,制程,能耗比的提升。而amd 24大核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追的上, 即使架构巨大突破 也不会达到7万分,最多6万-7万。

至于游戏早就应该另辟途径
eclair_lave

怎麼可能完全摸不到7萬分?9950x預設/pbo就約4萬2~4萬左右,規模提升1.5x不含任何ipc跟時脈改善就約有6萬3~6萬6左右

2025-06-19 4:24
eclair_lave

時脈小拉一點再算入ipc改善,即使總計只有24c也大約會有個7萬~7萬4千分左右

2025-06-19 4:27
至于有人说功耗的问题,以285k为例。(即使使用285k相同的架构设计和台积电3nm)
做到200瓦左右r23 8万也不是什么难事。因为285k的功耗曲线就是230瓦默认功耗墙下r23 44000左右,降到100瓦依旧能实现r23 4万分的水平。
所以nova lake 16+32的规格 ,用更新的架构加台积电2nm ,200-250瓦,r23 8万以上是没有任何悬念,可能上看10万分这种3千美元服务端cpu才能实现的多核性能。
novalake这套设计,最让人怀疑的还是内存能不能撑的住。也就是双通道瓶颈的问题 这个的确会限制他工业软件的性能和瓶颈。不过这个产品离正式上市还有1年半,到时候买这种cpu的,标配d5内存1万mhz应该是基本盘
ロリ大大

你是哪裡看到285K 100瓦R23能跑40000的?我看到的都要200瓦左右才跑的到欸,即便降壓也不可能讓功率腰斬好嗎[鬼]

2025-06-19 13:49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