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核心384執行緒、5GHz起飛!AMD Zen5 EPYC首測碾壓對手40%

Intel前腳剛發佈至強6 6000系列,AMD就帶來了Zen 5/5c架構的五代EPYC 9005系列,彼此針鋒相對,後者顯然更勝一籌。

Phoronix提前測試了多顆EPYC 9005的樣品,結果自然不出所料,絲毫不對手任何情面。

測試的新U一共三顆,分別是:
EPYC 9965:
Zen 5c頂級旗艦,192核心384執行緒,384MB三級快取,2.25-3.7GHz頻率,500W熱設計功耗。

EPYC 9575F:
最高頻率型號之一,Zen 5,64核心128執行緒,256MB三級快取,3.3-5.0GHz頻率,400W熱設計功耗。

EPYC 9755:
Zen 5頂級旗艦,128核心256執行緒,512MB三級快取,2.7-4.1GHz頻率,500W熱設計功耗。

192核心384執行緒、5GHz起飛!AMD Zen5 EPYC首測碾壓對手40%


192核心384執行緒、5GHz起飛!AMD Zen5 EPYC首測碾壓對手40%

參測型號眾多,而且不少都同時有單路、雙路組態,具體包括:
- Xeon Platinum 8490H
- Xeon Platinum 8490H 2P
- Xeon Max 9480
- Xeon Max 9480 2P
- Xeon Platinum 8592+
- Xeon Platinum 8592+ 2P
- Xeon 6766E
- Xeon 6766E 2P
- Xeon 6780E
- Xeon 6780E 2P
- Xeon 6980P @ DDR5-6400
- Xeon 6980P @ MRDIMM-8800
- Xeon 6980P 2P @ DDR5-6400
- Xeon 6980P 2P @ MRDIMM-8800

- EPYC 9654
- EPYC 9654 2P
- EPYC 9754
- EPYC 9754 2P
- EPYC 9684X
- EPYC 9684X 2P
- EPYC 9575F
- EPYC 9575F 2P
- EPYC 9755
- EPYC 9755 2P
- EPYC 9965
- EPYC 9965 2P

至強6980P也是新一代旗艦,P性能核設計,128核心256執行緒,504MB三級快取,2.0-3.9GHz頻率,500W熱設計功耗。

測試系統是Ubuntu 24.04 LTS,系統核心6.12。測試項目多達140個,這裡就不再一一展示了,感興趣的可以跳轉原文。

直接看結果彙總:

192核心384執行緒、5GHz起飛!AMD Zen5 EPYC首測碾壓對手40%

無論雙路還是單路,EPYC 9755都是一馬當先,優勢大到不可思議,面對搭配超高頻率MRDIMM 8000MHz記憶體的至強6980P,優勢分別高達40.0%、18.4%,後者換成普通的DDR5-6400,領先幅度還會略微提高到41.7%、19.3%。

事實上,只需一顆EPYC 9755,就能幹掉兩顆至強6980P DDR5-6400!

EPYC 9965、EPYC 9575F同樣也是一騎絕塵,全都能將至強6980斬落馬下,雙路EPYC 9575F對比雙路至強6980P(MR-DIMM 8000),優勢仍有22.6%,單路對比也只落後8.4%。

這從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五代EPYC的雙路效率非常高,遠勝於至強6。

對比上代產品,128核心EPYC 9755相比於96核心EPYC 9654,都是旗艦,提升幅度高達恐怖的63.1%。

192核心、Zen 5c架構的EPYC 9965對比128核心、Zen 4c架構的EPYC 9754,提升幅度同樣有不可思議的47.6%。

有趣的是,一顆EPYC 9965就能超過兩顆EPYC 9754/9654,領先幅度分別為8.4%、17.7%。


192核心384執行緒、5GHz起飛!AMD Zen5 EPYC首測碾壓對手40%
功耗方面,五代EPYC也有著絕對優勢,遠遠低於至強6。

無論是192核心的EPYC 9965,還是5GHz頻率的EPYC 9575F,實際上都控制在了400W之內,128核心的EPYC 9755也只有450W左右,可以說熱設計功耗留足了空間。

至強6980P則剛好達到了500W。
可以說,AMD EPYC在性能、功耗、能效等指標上已經處於絕對的統治地位,Intel至強短期內一點辦法都沒有。

後續,Intel會推出288核心288執行緒的頂級型號,不過採用能效核設計,192核心384執行緒的EPYC 9965領先之目測不會有什麼壓力。
2024-10-16 19:55 發佈
ntgbk2 wrote:Intel前腳剛發佈...(恕刪)

牙膏安逸十年的晶圓製造技術債不知道何時能還完
Xeon 6 是 i社 自產的.

這把被 AMD EPYC 使用 GG 3nm 輾壓, 剛好而已.
沒記錯Xeon6是Intel3吧? 最後一舞((摔...
被輾正常...

Intel贏就贏在自家數座晶圓廠全球出貨撐得起來,
不然這兩年可能不止被AMD吃掉20%伺服器版圖...

後續就看那個神之18A展現了
eclair_lave

誰在兩家是同一家,胡言亂語個什麼[鬼]

2024-10-17 10:49
蔥油餅大叔

交叉授權只是防止專利大戰 如果這樣也能算一家的話那對手大概只有龍芯了...阿 龍芯好像也是拿AMD的底子去開發的? 不過他有自己的ISA指令集 也不是沒有原創

2024-11-02 19:44
就算不是對3nm(只有zen5c的型號是用n3e)一樣不敵

XEON6的2P只比1P提升約20%,效率跟一般2P通常有1.4~1.5X左右的性能增幅對不上
這導致部分1P時勉強還能來回的部分,到2P時被直接甩開

目前不知道是什麼問題造成的
暫時沒看到評測有分析原因,反倒是一般論壇
有些討論是說趕進度架構有問題,或是認為軟體對應上需要再最佳化過(BUG?)

明年還有一個片上2P的版本(就那個288C的),但按這個增幅效率,也難怪有些討論裡直接被認為大概也是不太行
stephenchenwwc

同樣的, 13/14 代的功耗也不高, 出事的解方是降頻降功耗. 比對手先發, 規格也沒比較好, 意義在哪? 唯一有可能的是 Fab 被逼急了, 出包的機會才大.

2024-10-18 1:05
stephenchenwwc

忘了說: NV 的 H100 是整機板泡在液冷系統的, 散熱需求之故.

2024-10-18 1:43
伺服器之類的大型運算那個離一般用戶太遠

一般用戶只想知道amd和intel的單核效能甚麼時候才能脫離擠牙膏?

要不好歹也每次多擠一點行嗎?

再看看老黃次世代的頂階家用遊戲顯卡那效能提升率據說都快頂破天了
eclair_lave

還真當CPU這種產品每代都能單核隨便幾十趴在那邊提升不成?別說ARM,就是其他架構的U也沒在年年過好年的[是在哈囉]

2024-10-17 19:07
AMDer

正常,多數人都不知道,CPU單核效能推進15%,就是大躍進了

2024-10-17 23:51
loki6865 wrote:...後續就看那個神之18A展現了...

千萬要加油啊! 讓這場競賽好看點!

今日 GG 法說會:
有人問, GG 是否有意接收 i社分割的事業( 晶圓廠, 意指 IFS ),
或者 三星美國廠房.

GG 回: "No! " "完全不想"
可見這山芋有多燙手~


據說: GG 2nm 高雄廠 P1, P2, P3 以及開始環評的 P4, P5廠, 其中就有 i社預定的產能.
蔥油餅大叔

先進製程領域 GG都快踩到托拉斯了 沒事跑去接別人分割的事業體幹嘛...

2024-11-02 20: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