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 5 逆向分析

2024-10-07 22:1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Zen 分析
chanp wrote:
(恕刪)


分析影片讓目前CHH上提到得雙層快取堆疊,帶來了實現可能得依據
至於最終會是怎樣規格,就看封裝測試的結果與定案

另外如果照影像拍攝得分析,本次L2疊加得機會似乎沒先前訪談時給人感覺得可能性高
看來月底或下個月初得得ZEN5 3DV發佈,確實是有些目前還沒公開得新變化在裡面

與此同時
另一個在x.com上3DV得性能提升消息就變得鋪逤迷離

該數據到底是目前以單層快取疊加得實/預測,或是以雙層快取疊加的結果?

3DV正常對R23這種渲染測試起不到什麼性能增幅,大概就只有本代時脈仍能保持與非3DV型號水準能解釋
(事實上裡頭仍有一些無法合理對上得數據,表示該數據可能非單項變因造成,或是消息本身有問題)

嚴格說R23不是能表現出3DV實際FPS性能得測試
尤其如果有過往沒有得雙層快取堆疊時,性能表現更是無法預測
但CodeCommando卻還是選了R23成績做透露,反而形成更多的疑問而非解謎
因此還是只能待正式發佈跟官方解說才知道這回改了什麼,影響那些,以及實際性能
eclair_lave

早上有空查了一下資訊,好像過去X3D早期發佈後在bios內就已經能調整X3D的開閉跟層數切換(on/off.1/2/4)

2024-10-08 17:55
eclair_lave

大概是成本跟重覆疊層後熱發散困難還沒適合解決方法等因素,AMD一直沒在正式定案上採用2層以上的堆疊

2024-10-08 17:57
雖然 Rezen 9000 系列使用 GG 4nm ( 5nm 改良版 其實還是 5nm ),
功耗上可再降低約 10%~20%, 或和 7000系列相比, 同功耗可增加 10% 算力,
二擇一. 增加的幅度有限.

疊上的 SRAM 在部分應用上, 增加效率程度高, 容量能大就大.
但是幾乎是同工藝下, 功耗幾乎是一樣, 要再多疊一層, 有難度.
除非操作頻率可降低些.

有要多做啥的話, 到使用 GG 3nm 時的 Zen5 再說.
ya19881217

stephenchenwwc AMD Strix Halo的內顯32CU規模 據說效能上打行動版RTX4070

2024-10-10 16:52
stephenchenwwc

是的! 但功耗是個小問題, 我也在等 Strix Halo 的消息. 據說命名為: Ryzen AI Max 385:8C(Zen 5)、32CUs(RNDA 3.5).

2024-10-10 17:0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