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當代王者,現代亡者,K7霸主已成歷史。

事先聲明:這只是一份有感而發的文。

約略在四年前,當時筆記型電腦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其中幾項比較嚴重的不外乎是續航力、散熱、繪圖能力。

當時桌上型電腦市場之大,各家廠商紛紛推出準系統,有酷炫的外型且具備還不賴的擴充性,光華還在新生南路上的時代,每天都有滿滿人潮去詢問P4和K7孰強孰弱,當時我也首次接觸自己組高級電腦的快感,當時ASUS K7V880幾乎具備K7最強擴充性能,MSI當時的主機板K7N2 serial也還佔有一席之地。

三年前,筆記型電腦大躍進,一機在手功能無窮,之前那些問題似乎都消失了,唯一讓人詬病的就是擴充性不強,但就算擴充性不強,總好過硬體衝突等難解的問題,NB和DT維持著巧妙的平衡,AMD在製程上略遜一籌,以至於無法順利打入NB市場,說真的,筆記型電腦為求穩定,多半都會採用intel的CPU和平台,按照AMD的做法只是會拖延產品熱點,當然是因為AMD在技術上加入Memory controller,所以每當記憶體進化後,AMD必須在出另外一顆CPU來適應這類的記憶體。

想當年我也弄了一台頂級的K7 Athlon XP 3200+,記憶體衝上DDR400 1GB,6800的顯卡,搭配上創見音效卡和3COM的加密網卡,心想這台好歹也可以撐五年。這台電腦當時扮演著動物機,工作機,娛樂機,影音機,cpumark可以衝上109而沾沾自喜。但是電腦進步速度之快,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得到的。

早買早享受這句話,變成電腦最殘酷的一句話。

永遠都有新的機種出現,永遠都有更快的機種出現,當我入手X60時,才驚覺我以為K7仍是王者,但其實他已經是亡者了,40分鐘安裝好XP和兩個小時安裝好XP,速度上就是不一樣,X60的cpumark衝上245,灌軟體時都是用噴的,很少慢慢等著小綠格一格一格增加,但我還是安慰自己說:至少K7是獨立顯卡,跑遊戲比較順,之前完GAT:SA也都很流暢,想必X60一定會讓我感到遲鈍。但是我錯了,X60灌GTA:SA一樣是用噴的,CPU常閒閒沒事幹,不像K7老是在工作,X60跑GTA:SA也是嚇嚇叫,要逃跑要開快車,整個就是比K7還順,CPU頂多也只有跑40~50%,K7通常是滿載阿。

但是X60就算快,也是一年前的產品,工作之後跑程式,被同事嗆說:NAPA refersh??這種骨董還可以用唷?他的電腦已經是santa rosa 的獨顯機種,他都還覺得慢了,因緣際會下入手了一台X61,霎時間X60似乎被列入冷宮團了,K7早就不用說了,95W的熱情在炎炎夏日可不是件好事,X61轉移之後,家裡多了兩台冷宮電腦。但是永無止盡的升級,為什麼我們仍覺得電腦很慢呢?

聽一位專研SW的老師說過,以前寫成是很珍惜記憶體空間,程式能少一行是一行,跑完之後盡量不要待在記憶體內浪費資源,而現在程式越寫越大,同樣的功能和核心,用了更多色彩去裝飾,消耗掉系統資源,用完了還死賴在記憶體裡不走,現在這樣有簡化程式堅持的學生越來越少,當然還是有魔人級的RD畢生以減少程式行數為職志。就像我同事會想盡辦法將一堆功能塞進小小的六層板內。

電腦還是一樣會一直進步,現在12"筆電可以是1.43KG的輕量級,搞不好幾年之後1.43KG變成重量級大怪獸也說不定,現在的雙核心搞不好兩三年後八核心是主流,這樣的進步速度,電腦不快嗎?

電腦快不快,真的只能說:因人而異。

板上常有人在問:這樣的電腦配備夠不夠快,說實在,都比我現在的系統快多了,當下很快,過一個月後還好,兩個月後不算快,應該就像商業週刊說的:這樣就好。

這樣就好,愛惜自己的電腦,這是我對電腦最好的禮遇。

======20160217更新======
突然看到很久很久以前發的這一篇,我想我有做到自己說的這一些話,愛惜自己的電腦。
現在X61繼續服役中。

當代王者,現代亡者,K7霸主已成歷史。
2008-07-19 13:10 發佈
不錯的文,給你推一下...
不管數據如何
愛護自己的電腦才是最重要的
IE開YAHOO首頁比我快2秒又怎樣...我不差那兩秒...
自己爽就好了
我每個月都會固定清理電腦,雖然配備不怎樣
看著每台出貨的高檔電腦,回來都是一副慘樣,真的覺得不捨
畢竟是自己親手裝出來的...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自從來到MOBILE 01後,每次考試都考0分!
瘋狂小惡魔 wrote:
事先聲明:這只是一份...(恕刪)


pc的特性就是彈性大,光是htpc,每個人的用法就不同,有的人只要能看720p就好,有的人沒1080p不看,有的人除了1080p可以看又想玩game...
所以這樣細分出來有幾種pc硬體?價錢就不一樣了,所以夠用這個概念是建立在自己的需求上的..主要是要知道自己的需求在哪這才是最重要的吧
所以說問題不是出在主機執行運算夠不夠快

最大的問題在於現在的系統本身就夠稱得上是一個怪物了

光一個系統從4片磁碟片,漲到32片磁碟片,漲到1片CD,在漲到一片dvd,接下來會不會是長成一片藍光片

一台跑win98的K7-1600+

跑起來比雙核心跑vista都還快

那怎麼辦?

說的更不客氣一點

DX 11要做什麼?你沒有硬體支援阿

就算硬體支援了

你還是沒有其他程式搭配著 dx11在跑阿

dx 10.1都只有小貓兩三隻的程式在用

那怎麼辦?最終還是回歸到使用面上去

要嘛就是往上直接攻頂級配備,要嗎就是普通一般文書即可的配備

頂級配備可能在一年左右就會降到中級配備,但是文書機卻永遠只是文書機
說真的我也很羨慕朋友能接受網路下載的偷拍片畫質...
現在高清與DVD的片都在看
真的覺得DVD是能容忍畫質的底線了...
wretch.cc/blog/yjl7489
+1

尤其是在1080P100"投影機下
DVD影質還是很難讓我接受啊
◆Bike:ORBEA aqua ◆Vehicle:CB650F+Tiida 5D
我的系統目前也是K7 Althon3200+, ddr400-512MB.已經邁入五年年了, 其實我還沒打算換 , 因為目前再處理數位照片, CAD模擬, 跑程式, 電路設計, Office , 天天滿載工作, 都綽綽有餘.....另一台nVIDIA K8反而表現不好, 效能有夠差, 這其中可能韌體的調校功力也有差.
雖然當今電腦幾乎是每半年就有新產品出來, 可是都是因為處理軟體的loading變大了, 其實PC這幾年演變最多的應是DDR-->DDR2-->DDR3(這效能除了實驗室外實際好不了多少). CPU 從單核心-->便至現在至少四核心的市場. GPU interface變成PCI-E, 這些都是為了增加資料的處理速度跟流量. 或許程式碼的無限制變大也是一個惡性循環.
但另外是PC市場的激烈競爭, intel為了幹掉AMD/VIA/nVidia/ATI不斷每半年推出新晶片組, 但每半年新的東西又能多出什麼新feature. 不外增加一組PCI-E or USB or SATA or Dual DDR channel, 再搞一些可能多數user一輩子用不到的功能. 搞到沒東西開始推雙核心, 四核心, 每半年推一次新東西, 搞的user不知怎麼買.
坦白說, 除了一些新的3D遊戲特別耗GPU資源外, 其實5年前的東西跟現在並不會差很多. 有時某些軟體會慢一些,
但還頂的住. 所以只要目前在用的系統夠穩, 並不需急的換.
樓上大大

小弟我也還在用K7超200*10 用XP

只是您工作這麼多記憶體可以多加個512啦

真的~~

我這台K7從256 512 到 1G

雖然差別最大的是從256跳512

但若想多做點事 起碼來個1G囉^^
我真的覺得電腦沒必要趕流行
我的電腦是剛進大學組的
P4 1.8G 1G ram 顯卡ti4200
超級老的吧
但是我現在還在用阿
平常的遊戲就只有打打魔獸爭霸(不是wow)
我覺得就很夠用了
符合自己比較重要啦

只是前兩天灌COD4 demo版
預料中的....不能玩
顯卡不支援shader
再來就是Diablo3要出了
所以我也差不多該換電腦了

當自己的需求電腦達不到了
我想就真的該換了
不然都是"想要,而不是需要"
https://tommyhsu.com
呵呵~~
小弟覺得電腦真的是夠用就好了...
以小弟來說只有在上網,BT,玩小遊戲,看影片,聽音樂...
其實用台 P3-1G+512MB+GF2-MX200就很好用了...
要不是因為電腦整台開不了機還不打算換了它...
現在這台雙核4000+2GB+GF 6150SE 應該可以讓我用個5~6年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