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kedglobal.com/tech,-media-telecom/newsView/ked202310300017
韓國頂級網路入口網站巨頭Naver Corp.已將其地圖服務Naver Place的人工智慧伺服器的主要晶片供應商從Nvidia Corp.更換為Intel Corp.。Naver迄今為止一直使用基於Nvidia的圖形處理
單元(GPU)知情人士週一表示,該伺服器運行其人工智慧驅動的位置資訊提供服務,但最近將其替換為基於英特爾中央處理單元(CPU)的伺服器。
Naver 切換人工智慧伺服器之際,全球資訊科技公司對 Nvidia 的 GPU 價格上漲以及全球 GPU 短缺越來越不滿。
當用戶在 Naver Place 服務的 Naver Map 應用程式上使用「附近的餐廳」等術語搜尋資訊時,這家韓國科技公司利用人工智慧模型來區分虛假資訊和有用數據。
這個過程涉及資料處理、推理和驗證,Naver 使用 Nvidia 的 GPU 晶片來為這些過程提供動力。AI GPU 供應短缺然而,由於對生成式 AI 設備的使用需求不斷增長,確保 GPU 加速器(包括 Nvidia 的 H100)的安全變得越來越困難,該加速器使用多個晶片進行資料處理和計算。
業界官員表示,使用 Nvidia GPU 的人工智慧加速器的價格已從今年稍早的約 4,000 萬韓元升至高達 8,000 萬韓元(59,193 美元),這使得人工智慧伺服器用戶升級系統的成本更高。
他們表示,更糟的是,交付週期(即下訂單後獲得 Nvidia 基於 GPU 的加速器的時間)已增長到 52 週,這使得系統升級變得更加困難。
Nvidia 生產用於生成式 AI 設備的 GPU,例如 ChatGPT,這是由微軟公司支援的 OpenAI 開發的聊天機器人,它需要能夠快速處理大數據的半導體。這家美國晶片設計公司一直嚴重依賴台積電 (TSMC) 進行 GPU 和加速器的晶片封裝。然而,由於台積電的封裝製程線幾乎已滿,英偉達正在轉向三星電子等其他代工廠商。
英特爾提高了 CPU 能力
產業官員表示,GPU 伺服器處理 AI 推理過程的速度通常比 CPU 伺服器快 10 倍。
然而,產業觀察家表示,英特爾為那些尋求 Nvidia GPU 替代品的客戶大大縮短了人工智慧推理處理時間。
消息人士稱,Naver 的英特爾 CPU 驅動的人工智慧伺服器在投入使用之前已經進行了一個月的測試運行。他們表示,這家韓國公司可能會繼續使用英特爾的下一代 CPU,例如Sapphire Rapids CPU,進行系統升級,以提供更好的位置和其他資訊搜尋服務
分析師表示,Naver 與英特爾的合作可能會導致英偉達在人工智慧處理器市場的影響力進一步減弱。
據報道,微軟公司已與無晶圓廠晶片設計公司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AMD) 合作,協助這家美國晶片製造商向人工智慧處理器領域擴張。
根據媒體報導,兩家公司正在聯手與英偉達競爭,英偉達控制全球人工智慧處理器市場約 80% 的市場份額。
maya95 wrote:所以說看情況 到底AI運算多 還是效能處理多
價格漲一倍且一年後才...(恕刪)
AI運算10倍的差距不是G改U就能彌補回來
一年間10倍差距不會U被追上 可能還是要繼續等
後續U失敗再想換回G 花費更大
甚至移除原先等候買G的排名 更花時間
不然就如前所說 其實AI運算不高的話 G換U影響不大
如果是公司屬於AI運算多的 U補不回G的效用 死定惹
彈幕濃!
skiiks wrote:
如果是公司屬於AI運算多的 U補不回G的效用 死定惹
原來 NAVER 的工程師測了一個月都是測假的
他們內部需求是什麼搞不清楚, AI效能, TCO 或 CP值 也都不會算?
==
雖然不是直接比 NVIDIA
https://www.ithome.com/0/699/467.htm
英特尔表示,根据 AI 基准跑分,英特尔至强 8462Y(Sapphire Rapids)CPU 的性能是 AMD EPYC 9354(Genoa)的 7.11 倍。
==
https://the-decoder.com/nvidias-h100-gpu-sells-like-hot-cakes-with-high-profit-margins/
NVIDIA H100 成本 3000 賣 30000鎂, 韓國還漲一倍到近 60,000 鎂,
20 倍暴利要顧客無條件吞下去? 而且GPU 一次只買一個?
skiiks wrote:
看有沒有理解的這種業務的高手分析一下 這種地圖公司業內吃重哪種運算
搜一下Naver就知道了,
就韓國自己的網搜站,類似中國的百度,
也是Line App的推出公司。
排名在百度之後...好像第五,全球韓、日、台較多使用者。
他們只是把運算機房,負責AI地圖的伺服器換成Intel,
其實不用意外,因為其它服務的伺服器機組大概也都是Intel,
老黃排不到,當然找原有合作廠是否有替代品。
另外他們近年也急遽發展AI聊天服務,
所以AI處理器也是需要,這方面CPU即可...
並非所有AI都需GPU。
其實跟另一則Intel代工單季3億鎂營收的新聞一樣,
蠻無感的...
僅一家公司單...只能說是茶餘消息,
以Intel手握數座晶圓廠的規模...
沒能搶走老黃20%客戶都稱不上是新聞吧?
自律努力讓自己變大隻
1000K wrote:
這種沒有內涵的文章要深究什麼? 他們有說是自己機房嗎? 還是跟機房服務商合約改變? 不論哪個,都可以對外放同樣的消息,你要怎麼理解?
https://www.datacenterdynamics.com/en/news/naver-launches-270mw-data-center-campus-in-sejong-south-korea/ November 08, 2023
Naver 在韓國世宗市開設 270MW 資料中心園區
公司第二GAK園區第一期工程啟用
韓國科技公司 Naver 開設了世宗園區第一期工程。
該公司在首爾以南、大田以北的 Gak Sejong 校區舉行了開幕活動,這是該公司在韓國的第二個主要校區,以及位於春川的第一個 Gak 校區。
該場地佔地 29 萬平方米(310 萬平方英尺),計畫容量達 270MW,密度為 20kW。據報道,該網站能夠託管 60 萬台伺服器,運行 Naver 的雲端服務。
該公司已在該項目上投資了近 5 億美元。
自 2019 年開始規劃的世宗遺址(被稱為「雲環」)於 2020 年正式宣布,並於 2021 年開始施工。工程原定於 2022 年底完工。
世宗園區還計劃進行兩個階段的開發,第二階段將於 2025 年開始。影像顯示,本週開放的大樓佔據了規劃環的前三分之一。
出席當天開幕式的 Naver 執行長 Choi Soo-yeon 表示:「最近,隨著數據和基於雲端的技術發生了許多變化,超大規模資料中心作為技術創新的核心基礎設施已獲得認可,但 Naver自10年前Gak Chuncheon 開業以來,我們就一直在為此做準備。
自 2019 年開始規劃的世宗遺址(被稱為「雲環」)於 2020 年正式宣布,並於 2021 年開始施工。工程原定於 2022 年底完工。
世宗園區還計劃進行兩個階段的開發,第二階段將於 2025 年開始。影像顯示,本週開放的大樓佔據了規劃環的前三分之一。
出席當天開幕式的 Naver 執行長 Choi Soo-yeon 表示:「最近,隨著數據和基於雲端的技術發生了許多變化,超大規模資料中心作為技術創新的核心基礎設施已獲得認可,但 Naver自10年前Gak Chuncheon 開業以來,我們就一直在為此做準備。”
他繼續說道:“超大規模數據中心‘Gak Sejong’不僅將成為 Naver 乃至所有行業的技術創新引擎。”
Naver 表示,世宗工廠配備了機器人自動化系統,可實現高效運作。其中包括用於移動重型資產的機器人(稱為GaRo)和資產管理機器人(稱為SeRO)。前者可以以 2m/s 的速度承載高達 400kg 的有效負載,後者可以將伺服器資產安裝到機架中。
這些機器透過 Naver Labs 建構的 ARC(AI-Robot-Cloud)和 ARM-System(自適應機器人管理系統)與空間和服務基礎設施即時連接。
世宗使用內部開發的空調系統 NAMU(NAVER 空氣膜單元)透過自然風冷卻伺服器機房。
該設施的廢熱用於設施用水和地板供暖,也用於融雪系統,以防止冬季現場道路上積雪。據報道,該地點使用太陽能和地熱能,設計可抵抗 7 級地震。
該設施的目標是獲得 LEED v4 白金認證。
Naver Cloud執行長Kim Yu-won表示:「隨著最近對Sovereign AI和Sovereign Cloud的興趣增加,我們正在與來自不同國家和行業的客戶會面,他們不僅對Naver的AI技術而且對規模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以及資料中心的穩定運作能力。我們預計世宗將成為人工智慧和雲端業務擴展到各個行業的前哨基地。”
Naver 的另一個核心資料中心網站是 Gak Chuncheon 園區。40MW 春川電廠於 2013 年投入使用,並與附近的水力發電廠相連。該站點採用客戶 51u 機架,每個機架配備 44 台伺服器,機架密度為 11kW。該公司聲稱 電能使用效率 PUE (Per Usage Efficiency) 為 1.09。
Naver 透過其多區域 Ncloud 和本地 Neurocloud 服務提供公有雲服務。
Naver Cloud 目前列出了韓國的四個雲端區域,以及日本、德國、新加坡、香港和美國(西海岸)各一個;未來的地區計劃在美國(東海岸)、越南、台灣和泰國。
除了 Neurocloud 的機架式設備外,該公司還提供密度從 5kW 到 11kW 的八機架容器模組。
據報道,在最近推出自己的LLM HyperClova X 後,Naver 正在與晶片製造商三星就開發自己的人工智慧神經處理單元 (NPU) 以降低 GPU 成本進行談判。
Naver Cloud 執行長 Kim 表示:“Naver 運行著韓國最大規模的 GPU,針對高級電腦處理進行了優化,特別是針對大規模人工智慧。
韓國 Naver 推出生成式 AI 挑戰 ChatGPT
網路搜尋公司表示當地文化知識使其具有優勢
首爾——韓國最大的網路搜尋公司 Naver 週四推出了自己的生成人工智慧服務,並誓言要在自己的地盤上與 ChatGPT 開發商 OpenAI 等更大的全球競爭對手競爭。
該公司表示,Cue——新人工智慧服務的名稱——最了解韓國的文化、背景、法規和法律,使其在國內具有關鍵優勢。
「我很自豪 Naver 是最了解韓國人想法的公司,」執行長 Choi Soo-yeon 在與公司業務合作夥伴、投資者和開發商舉行的會議上表示。“即使到了生成式人工智慧時代,我們的本質和競爭力也不會下降。”
Choi 表示,Cue: 將於下個月推出,緊隨週四晚些時候推出對話式人工智慧模型 Clova X 後。兩者都基於其大型語言模型 HyperClova X,Choi 上個月表示該模型可以處理語音和文本,並與地圖等其他服務結合。
Naver 宣布這一消息之際,該公司正面臨來自微軟資助的 OpenAI 以及谷歌和 Meta 等其他科技公司的挑戰,這兩家公司都開發了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特別是,OpenAI 的 ChatGPT 引起了全球(包括韓國)的巨大興趣,因為個人和企業都已經在使用它。
HyperClova X負責人Sung Nako聲稱,Cue:在內部測試中比ChatGPT-3.5有更好的成績,表示有信心模型能夠有效與競爭對手競爭。他表示,該公司正在採用在地化策略,首先瞄準韓國市場。
「我們把賭注押在韓國,所以我們正在開發一種小型、專業的模型,」宋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執行長崔表示,該公司正在測試三星電子製造的人工智慧晶片的演算法,但他補充說,其商業用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她表示,兩家公司將繼續合作開發人工智慧推理晶片,她稱這是一個需要改進的關鍵技術問題。
Naver 股價上漲 6.3%,收在 229,000 韓元(174 美元),投資者預期該公司的生成式人工智慧舉措將獲得回報。
研究公司 NHN Data 的數據顯示,Naver 在國內網路搜尋市場的佔有率從 2016 年的 78.9% 降至 2022 年的 62.2%,因此進軍生成式人工智慧。同時,Google在韓國的市佔率同期從 7.8% 上升至 31.8%。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