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2nm GAA 再往下CPU 用哪類電晶體_ complementary FET會是極限嗎??

最近youtube 討論 SSMB EUV 光源 , 看看一堆片 ,

EUV 光源有四種
LPP Laser-produced Plasma 高亮度低碎屑LPP EUV 光源基於快速旋轉的液態金屬靶 , ASML EUV 250W
SR 同步輻射 功率很小
SRF-FEL
SSMB => 中國清大和德國 就 很多片 討論SSMB EUV ..

2nm GAA 再往下CPU 用哪類電晶體_ complementary FET會是極限嗎??

看 YOUTUBE 發現 , GAA 下已經 出現新的 MOS. C-FET .

28nm 是 bulk CMOS , 就傳統 CMOS , 用 DUV 機 193nm 光波可曝到 40nm ,

SMIC 用多重曝光 40nm => 20nm 再多一次曝光 => 10nm 再來一次曝光 => 極限 5nm .

TSMC 說 考慮到生產 應該7nm 就差不多 , 曝太多解析度會下降 良率不好 .再來是 EUV 13.5nm 波長 可曝 3nm . 至於為何193nm 跳到 13.5nm ? GOOGLE 找到說 157nm 的光,很容易被各吸收掉曝光性能很不好要抽成真空 業界放棄了157nm ,最後找到 13.5nm , 但 EUV 光還是被吸收得很高..電轉光 效率很低 很吃電的 .


28nm 得改 Finfet , 美國胡博士發明 , google FINFET 看到了 ,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胡正明、金劉(Tsu-Jae King-Liu)、波科(Jerey Bokor)等三位教授發明了「鰭式場效電晶體」 , 而 胡正明教授 學生就 梁夢松..如果當年 UMC 找梁去開發 , 或許 UMC 可慢慢追趕 TSMC .

finfet (Intel 叫 Tri-Gate) => nanosheet (或叫 GAA) Intel 叫 Nanowire/Nanoribbon Transistors => forksheet
=> CFET

gate-all-around (GAA) nanoribbon FET 環繞式閘極場效電晶體(GAA-FET),該技術透過降低供電電壓級以及增加驅動電流能力以提升性能
GAAFET有多種不同的稱謂,例如有人稱nanosheet FET,Intel則稱其為RibbonFET。GAA結構電晶體的本質,就是把FinFET的fin轉90°,然後把多個fin橫向疊起來

2nm GAA 再往下CPU 用哪類電晶體_ complementary FET會是極限嗎??

planar FET 舊傳統的bulk CMOS , 縮到 20nm 需 立起來的 鰭式場效電晶體 FINFET , 但 3nm 再往下時 , 光這樣還不夠 . 須把 gate 包圍起來 就叫 GAA . 不同家有不同說法和做法 . nanosheet , nanowire 都類似 只是做法不太同 .


2nm GAA 再往下CPU 用哪類電晶體_ complementary FET會是極限嗎??

https://www.copperpodip.com/post/gate-all-around-gaa-fet-going-beyond-the-3-nanometer-mark


2nm GAA 再往下CPU 用哪類電晶體_ complementary FET會是極限嗎??

本來以為 GAA 應該人類極限了 , 前些日子看 清大教授 YOUTUBE 影片 , 才發現 竟然還有 堆疊起來 CFET ,
分 SEQUENCE CFET 跟monolithic CFET
Design-technology co-optimization of sequential and monolithic CFET as enabler of technology node beyond 2nm

complementary FET 極限了嗎??

2nm GAA 再往下CPU 用哪類電晶體_ complementary FET會是極限嗎??
2023-09-21 20:20 發佈
不知道 只知道。會停留5年10年 都優化了
卡製程很多年了,最終解法是找尋可以繼續微縮的新材料,而不是現在的 silicon based material

silicon based 之前有看到 roadmap 拉到 0.8nm 了,但一定是爆炸貴的,現在的 TSMC 第一代3nm 就已經非常貴了
穩態微聚束 SSMB EUV 屬實驗性的產品,無法商用化需要很大空間,而且與 ASML 相比成本高,沒人會拿來作為晶片製作的光源


曲博科技教室 穩態微聚束 SSMB EUV 介紹
asdf316497

不不不 對於大陸是戰略問題 不是好不好的問題今年ASML對於大陸的計畫已經從販售到合作了 意思很明顯人家不出口在自己國家形成生產聚落不行?

2023-09-22 13:19
eclair_lave

什麼合作?asml今年的出貨是因為避免已有的訂單違約,美方有開(本來9月禁令生效,目前延長到年底)有限期的綠燈讓asml出完中國已下的訂單,之後的設備輸出還是要申請許可證,而且要有通過才有可能繼續賣

2023-09-22 13:34
为什么intel会从落后台积电3年到即将缩小到一年。
我想原因是这样:
台积电7nm 2018年 👉 台积电3nm 2023年 (密度提升 2.15倍)(跨度5年)

intel 10nm 2019年 对应产品 ice lake👉 intel 7nm 2022年 对应产品 没有上市 (密度提高2倍)(跨度3年)
intel 10nm +/10nmsuperfin 2020年对应产品 tigerlake 👉 intel 7nm+ /intel4 2023年 对应产品 meteorlake (密度提高2倍)(跨度3年)
intel 10nm ++ /intel10nmesf/intel 7 2021年 对应产品alderlake raptorlake 👉 intel 7nm++ /intel3 2024年 对应产品 Sierra Forest (密度提高2倍)(跨度3年)

原因就是因为台积电花了5年的时间才完成了一次出色的完整的节点升级,带来2.15倍的密度提高。

以前这样的提升通常需要2年左右。但台积电用了5年才实现这种程度的提升。intel也变慢了。 从2年延长到3年。 这就使得intel能突然缩短了和台积电制程上的差距。
而且可能在明年或后年实现反超。
eclair_lave

INTEL4製程可以今年底量產化上市也是因為用小晶片分割,自己負責的比例壓到很低才作到的,而且生產量還是有限只能選擇性在筆電上上市

2023-09-22 18:40
eclair_lave

然後是不是也忘了intel 14nm卡了幾年?還通常2年勒[鬼]

2023-09-22 18:49

请看此图。
intel4的量确实不多。但不是因为良率不行,而是因为机台太少,这个情况会延续到intel3
而intel也不会再添购有关的euv光刻机来增加产量。而是找台积电代工所有非cpu组成部分
目前的intel4 其实是7nm+;为什么我要一再强调7nm,+,++的区别。因为这对应到隔壁就是n5到n3的区别。
我对目前intel4和intel3是没什么怀疑的,所以他明年追上台积电n3水平的工艺基本上已经确定
真正有疑虑的是20a 也就是5nm。
假设intel20a 初代5nm真的能在2024年底上市 良率很低版,那时频率也会很低。
在低频3ghz以下能耗比吊打所有其他家的制程。只是产能只够供应u系列的笔记本的cpu部分。
隔年良率提高后变成5nm+ 改名18a,产能也跟着提高才会供应所有笔记本 。也还是上不了桌面。
到2026年才是5nm++,再改名14a。这时可能已经添购多台更先进的euv光刻机,也开始做起代工向苹果供货
至于他们还会不会再进一步去做真正的3nm (intel10a/台积电1nm)已经很难讲。
可以肯定的是,即便真的再进一步去做真正的3nm, 那将会是晶体管微缩技术 最后一个节点。
之后文字游戏继续玩几年,3nm+ 标intel7a ; 3nm++ intel 5a 就差不多结束了。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某个intel工程师说3nm是真正的物理极限(是说真正的3nm 不是水货3nm 千万不要搞错))
游戏脑力 wrote:
而intel也不会再添购有关的euv光刻机来增加产量


不會再多購買增加產量??

各分析機構的預測都沒敢這麼扯


intel不擴產是要怎把intel4以下製程供貨擴展到全產品線??一堆胡扯亂兜我實在很懶得一一去點
這裡有許多專家. 自己解讀 (我只是 抄/翻 (谷歌翻譯佔大部分, 只修正明顯錯誤) 劇本兼看戲的, 嘗試了解劇情 )

https://www.anandtech.com/show/20066/intel-highna-lithography-update-dev-work-on-intel-18a-production-in-future-node

作為英特爾在今年的英特爾創新 2023 大會上發布的硬體套件的一部分,該公司簡要更新了其高數值孔徑 EUV 機器的計劃,該機器將成為未來英特爾製程節點的基石。在英特爾製程路線圖發生一些變化(特別是英特爾 18A 因提前而被納入)之後,英特爾制定了下一代 EUV 機器的計畫。英特爾現在將僅使用具有 18A 節點的機器作為新機器開發和驗證工作的一部分;High-NA 機器的生產使用現在將出現在英特爾的 18A 後節點上。

高數值孔徑 (High-NA) 機器是新一代 EUV 微影機。大型掃描器採用 0.55 數值孔徑光學元件,明顯大於第一代生產 EUV 機器中使用的 0.33 NA 光學元件,最終將允許蝕刻更高/更精細的質量線。最終,高數值孔徑機器將成為支援 2 奈米/20 埃以下節點的關鍵組件。

當英特爾在 2021 年制定「4 年 5 個節點」路線圖時,該公司宣布將成為 ASML High-NA 機器的主要客戶,並將接收第一台量產機。反過來,高 NA 預計將成為英特爾 18A 節點的主要部分。

但自 2021 年以來,英特爾的計劃發生了變化,看起來是往好的方向發展。18A 的進展已經提前,以至於英特爾在 2022 年宣布他們將從18A 的生產 從2025 年往前拉到到 2024 年下半年 。然而,鑑於 ASML High-NA 機器的發布日期沒有改變,英特爾的這項聲明留下了一些關於 High-NA 如何適應其 18A 節點的問題。現在我們終於得到了英特爾對此事的一些澄清。

高NA機器不再是Intel 18A生產計劃的一部分。隨著該節點現在在生產級高數值孔徑機器之前到達,英特爾將使用他們擁有的工具(例如 ASML 的 NXE 3000 系列 EUV 掃描儀)來生產 18A。相反,18A 和高 NA 之間的交集將是英特爾使用 18A 系列來開發和驗證高 NA 掃描器在未來生產中的使用。之後,英特爾最終將使用 High-NA 機器作為其下一代 18A 後節點(現在簡稱為「Intel Next」)生產過程的一部分。

至於第一款高數值孔徑開發機,英特爾本周也證實,他們的開發計畫仍在按計畫進行。英特爾預計將在今年年底收到他們的第一台High-NA 機器,正如Pat Gelsinger 在他的主題演講中所說,這是他送給英特爾執行副總裁兼技術開發總經理Ann Kelleher 博士的聖誕禮物。

最後,回到英特爾 18A 工藝的主題,英特爾表示他們的第二代埃節點進展順利。0.9 PDK 應該是最終的預生產 PDK,已經接近完成,並且應該使英特爾團隊能夠加快該製程的晶片設計。英特爾則打算在 2024 年第一季啟動 18A 矽晶圓廠的建設工作。根據英特爾迄今為止的路線圖,這很可能是英特爾首款 18A 用戶端平台Panther Lake晶片的第一次修訂。
如果你是要朝這個領域發展的博士生的話
那這個議題就對你很有意義

如果你是一般人的話
知道就可以了
廠商選擇那一種類型的生產方式是廠商的事
我們只要管買到的產品合不合適就好了

像中芯生產7nm的技術選擇
基本上與消費者的購買產品的影響沒有絕對正相關
只要產品適合去買就是了
剩下的都是廠商們的事

註:
當然如果你是所謂的愛國人士
那就另當別論了
被民主、被言論自由、監督人民、大內宣、性騷擾,真是「共規綠隨」。挺台獨,去當兵。
maya95

學的和做的都和電腦相關. 不在 IC 產業, 但學過 computer engineering 基本概念是有的 [^++^] 也離開職場幾年了. 但仍喜歡更新知識/分享

2023-09-24 11:39
maya95

我是不太認同一些喜歡把台積捧的比天高好像INTEL一無是處的言論 (雖然過去幾年如此). 張忠謀自己說過當供過於求5%時, 產品價格會掉 20%. 有競爭時, 台積利潤不會大幅下滑?

2023-09-24 11:53
未來聽說 還有 量子類 CHIP

不知道跟 MOS 有沒關係? 還是 完全不同類 CHIP ?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