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上各位先進,最近打算組裝電腦,
爬文爬了一段時間
一直有一個疑惑
12代開始多了小核的堆疊,坊間就直接將大小核加在一起計算,
例如:
12代 i7-12700 8大核4小核 稱12核
13代 i5-13500 6大核8小核 稱14核
13代 i5-13600k 6大核8小核 稱14核
爬了一些文見一些頻測所說
13500 解锁功耗限制接近 i7-12700K?
13600k 超越12700?
很好奇撇除跑分好看外,
難道真的在實際應用CPU負載較高(不超頻)的場景下:
比如說 3D渲染
12代 i7-12700 8大核4小核 會輸給13代上述兩者的6大核8小核??
12700 多出的兩大核會輸給 13代i5多的4小核?
另外13代i5拉高的單核時脈與12代7多出的兩個大核誰比較實用?
因為要堆核,製程跟不上,沒有劃時代的進步,只有小規模的優化。
12/13 透過小核拿掉一些非通用指令集的部分,縮小晶圓面積。
到 14 在擠出效能只靠優化有難度,所以開始提出 x86S。
x86S 就是把以前舊指令集給拿掉,再擠出一些晶圓面積,透過虛擬方式相容舊軟體。
(拿掉舊包袱,電路/架構好設計是沒錯,但以 Intel 來說卻是次要的,相容性是兩面刃)
最主要目的就是製程太不爭氣,扯後腿。
畢竟 X86 架構就是有龐大的相容性問題形成護城河。
去掉舊包袱,就得跟 ARM (Apple M1, M2 也是)龐大的資源、應用軟體、硬體 直接對打。
以 X86 王朝來說,風險太高了。Wintel 生態圈就有可能崩壞了。
PS:
MS 也早留後路,試過 ARM 兩邊吃。
直接買13700就好...(恕刪)
是13900k吧,買了就沒換換病的問題了
腦震盪的豬1128 wrote:
pc8801 wrote:
直接買13700就好...(恕刪)
是13900k吧,買了就沒換換病的問題了
這邊一起回應:
13700 13900 以上 都是8大核 然後主要是小核數量增加的差異,以及大核頻率上的一點增減
如果往上規格是大核數量增加那是肯定購買的,but實際上渲染運用時
比較常看到的是大核跑滿小核沒甚麼動,
因為很多軟體公司沒有針對優化(連作業系統win10/11調度都有差異了)
SO簡單講就是怕買了結果用不到....
舉個例好了,
以前渲染軟體都以CPU為主,近年比較新世代的軟體開始支援GPU渲染
所以RTX40系顯卡一上市就去買了,實際使用很快非常快
平常CPU渲染10分鐘的物件GPU大概不到一分鐘就完成,且實際GPU使用率從沒超過一半,
但是因為軟體在CPU渲染已經打磨好幾年所以渲染品質好細節漂亮又穩定,
GPU雖然快但是容易有躁點或不明的小缺陷甚至軟體渲染到一半跳出
所以即使硬體進步在怎麼快,在商業使用上各家軟體還是偏保守穩定調教,甚至有點跟不上
也就是如此最近才會又回頭來升級CPU 本來看各式評測鎖定13600K以上,
但看得越多才發現許多細節不是只看總核心數 頻率那麼簡單
13700以上的比上一代12700強勢肯定的 ,但撇開小核堆疊跑分帶來的差異
再加上13代的功耗 對主機板電供散熱的要求帶來的成本相對於提升的速度(這裡只單論大核在生產力的應用)
真的值得嗎? 這就是目前的疑慮,有望各位前輩多多提供意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