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代cpu10月 發表,但移動端呢?
資料是說 14代移動端,只有輕薄本筆電,才會用新架構? 資訊不多, 不知有人有較仔細的資訊嗎?
由英特爾 Fred Oh 上傳,Coelacanth-Dream 在 Github 的 Sound Open Firmware (SOF) 專案發現,一個 Intel 第 14 代 Meteor Lake-P CPU 代碼,暗示此 CPU 系列擁有三種核心。曝光的早期工程樣品(ES)CPU 顯示為「Genuine Intel (R) 0000」,基礎頻率僅 1.2GHz,所屬系列為 0x6,型號 0xAA,步進 0x0。按照計畫,英特爾會在 2023 年推出第 14 代 Meteor Lake CPU,輔以更新後 Redwood Cove 高性能核心(P 核心)與 Crestmont 節能核心(E 核心)。
此英特爾第 14 代 Meteor Lake-P 行動 CPU 樣品並不支援 AVX-512,且 Bootlog 檢出三次/兩種配置。一具 16 個邏輯核心,推測為 6P+4E(12C / 16T),另一個有 20 個邏輯核心,推測為 6P+8E(14C / 20T)。
英特爾第 14 代 Meteor Lake-P 行動 CPU 採用四平鋪晶片(quad-tiled)設計,還整合其他 IP,包括台積電 3 奈米製程生產的 Arc 圖形架構 Tiled-GPU,還有採用英特爾自家 Intel 4 (5 奈米) 製程打造的 CPU 內核,支援 LPDD5RX-7467 記憶體。
ree33 wrote:
14代移動端,只有輕薄本筆電,才會用新架構?
Intel 4初試啼聲的MTL-S試產後證實跟10nm SF初代一樣適合低壓能效, 加壓後頻率也提不上去, 無法滿足桌面版需要多核+高頻提升性能所以直接停止試產. 再者對手Zen 4推出後直到Zen 5之前也沒有新產品了, 所以Intel 乾脆拿微調IMC的高頻RPL refresh來撐場面, 反正功耗高就是現況, 也沒什麼差別
筆電版的話目前反倒是雙方處理器的銷售量主戰場, 能效和AI運算已經變成未來的主打潮流
雖說Intel 推GNA也已經好幾代了, 但目前主要處理音訊, 無法處理影像或者推理等
目前AMD 的78/79系列已經是使用TSMC 4nm, 加上具備Ryzen AI和核顯780M, 目前檯面上完全沒對手
所以Intel 才會趕快推出新架構+講求能效的新製程 Intel 4 +VPU+Xe-LPG來抗衡
^^A 請多多指教~
11代移动端推出tigerlake性能很强,能耗比直追zen3
而桌面推出rocketlake这个失败产品继续被zen3爆打
目前14代也会笔记本新架构,新工艺,桌面继续沿用旧制程架构
而相比rocketlake ,桌面端更加敷衍,raptorlake refresh根本是raptorlake的步进 raptorlake refresh相比raptorlake大概就是一般体质和雕体质的差距。讲白了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同制程良率会更高,能耗比会更好,可以跑到更高一点的频率而不提高功耗,就这样调教一下默认参数就拿出来卖。这就是14代桌面端。
真正重要的还是要看移动端meteorlake,大核架构换成redwoodcove,是属于Sunny Cove👉Willow Cove👉goldencove👉raptorcove👉redwoodcove的进程。ipc大概10%左右提升。小核还是Gracemont+
meteorlake 目前最高规格为6+8
meteorlake本身没什么特别,就是新架构,新工艺双加成,然后良率不是很好,达不到台积电zen3到zen4的提升幅度。大概只有一半。不太成熟的intel4相比目前很成熟的intel7频率上落后,估计也就5.2ghz 相比intel7的5.8要落后不少。所以不会出游戏本,只会出到35w的一般笔记本和以下。ipc提升可以弥补频率的落后,所以meteorlake的旗舰假设最高单核频率为5.2ghz,ipc的优势可以使其单核击败5.7ghz游戏本。
然后是能耗比,能耗比在中低频应该会有不小提升。
14代移动端真正比较大的改变是封装方式,跟过不同,这次14代用类似砌砖的方式把砌成cputile,soctile,iotile和gfxtile。把这几样分别砌如不同的die内。至于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用不同工艺来做不同的tile,最有意思的是在soctile里面还带有2个超低功耗的gracemont+小核,这个属于cpu的东西竟然不砌在cputile里。这似味着可以在不启动cputile的情形下亮机进入系统。甚至可以就用那两个超小核来使用windows
用户似乎可以自主选择什么时候开启cputile来进行日常使用,什么关闭。待机会睡眠状态下也可以关闭cputile。
这样似乎可以大大降低功耗,做到长时间待机不用关机。
最后是核显部分,这次核显似乎有很大的提升,最高128eu,新制程下有更高的频率 采用了dg2的架构ipc会有提升所以总体上新核显可能比前代提升50-100% 大概就是这样。
meteorlake的情况就类似当年的tigerlake,当大家把注意力放在桌面端翻车的rocketlake,当时我就认为tigerlake才是重点,因为再下一代都是基于tigerlake的进一步升级。所以才有了后来的alderlake。
这一次meteorlake又一次肩负着下一代arrowlake成败的垫脚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