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處理器之爭真的是很精彩。不像顯示卡端彼此填補了市場缺口,處理器端是直接硬碰硬,直接挑戰每個價位帶階級的產品。先不看其它型號,高階有 Intel Core i9-12900K vs AMD Ryzen 9 5950x,中高階有 Intel Core i7-12700K PK AMD Ryzen R7-5800X,中階有Intel Core i5-12600K 對上 AMD Ryzen R5-5600X,這幾年,處理器市場從來沒有那麼勢均力敵過。
Alderlake 平台有個最大的特色,我要說的不是處理器大小核,因為這跟該如何組裝一台電腦關係不大。DDR5 反而才是大家最關注且考量的重點,原因也不難理解,其實處理器的腳位與晶片組的功能變更很少是影響整機電腦組裝的大事件,記憶體的規格通常才會真正造成世代斷層。
怎麼說呢?就先不提 Intel 近幾年針腳一直換、PCIe 4.0 還要攻頂晶片組才能提供的事(差點連電源規格都要變),AMD 平台對世代的交替抱持著很寬容的態度,基本上晶片組的功能支援及處理器插槽都會讓好幾個世代的平台雨露均沾,這樣子使用者的升級空間也會比較彈性,進可攻、退可守,而不是一次就要幾乎整機全換。(處理器加主機板的成本,至少也有整機的一半了)

Intel 四代處理器換了三種插槽。AMD 雖然太舊的晶片組未必能支援最新處理器,但插槽一樣的前提下,有時可以透過刷 BIOS 解決。插槽改變時,若孔位不一樣,意味著散熱器很可能也要一起換,尤其是舊一點的散熱器,基本上是不會支援 LGA1700 的。
但是,不管晶片組怎麼變,只要插槽是 AM4,散熱器就能沿用。

Intel 到第 10 代處理器,需要配最高階晶片組才有支援 Gen4。AMD 從 3000 系列處理器開始,B550 與 X570 晶片組原生支援 Gen4。
從以上兩個表格就能知道,Intel 很喜歡「整組一起換」,商業策略是首要考量。這有好有壞,但升級彈性上,還是 AMD 佔優勢些。
但是,DDR5 就是跨平台的事了。你會抱持著買記憶體只是為了用在某家處理器的平台上嗎?DDR5 容量大,價格也高,整機的升級成本一定會被墊高。記憶體頻率高對遊戲的張數有一定幫助沒錯,但是否就要如此放棄 DDR4,確實值得考量。
所以,我們這次來看一下兩個平台在 DDR4 上的遊戲表現如何。一定也有不少人想知道,如果記憶體不升級,使用 DDR4 來配合 Alderlake 平台效能好嗎?還是搭 AMD 5000 系列比較划算?
因為什麼都關係到錢,所以一開始先進行簡單的試算。因為是遊戲訴求,所以就拿至少是 ROG、AORUS 或微星 MPG 以上的規格來比較。
首先是主機板,
微星 z690 TOMAHAWK WIFI DDR4 版本 6990

微星 z690 TOMAHAWK WIFI DDR5 版本 7890

微星 x570 TOMAHAWK WIFI 6990

DDR5 版本貴了近千塊,價值還是在於支援 DDR5。
那麼記憶體本身呢?
美光 Crucial DDR4 3200 8GB 桌上型記憶體新台幣 949

美光 Crucial DDR5 4800 8GB 桌上型記憶體新台幣 2099

也是近一倍。說穿了主機板端的落差還比較不是那麼大,但記憶體通常容量愈大,價格的比值也會變大,你會想在現在買一條 8GB 的記憶體嗎?都上 DDR5 了,至少一條也買個 16GB 吧!如此一來,在記憶體端的開銷多個三四千塊不算誇張。
從理論跟實質上意義來說,DDR5 效能跟容量一定會比較好沒錯,但現階段就是比較貴,近期會降價的可能性也不大(應說絲毫不可能),就看這效能價格比與效能容量比,大家要的是哪個。

DDR5 的頻寬一定很漂亮沒錯,就看要不要多付出這些成本了。
我們可以歸納成幾個簡單的點來思考,如果:
一、現在手上沒有任何平台
那麼,升級 DDR5 平台的 Alderlake 整體預算會比 DDR4 高個四五千塊新台幣。
二、現在手上有 DDR4 記憶體
Alderlake 能提供的主機板選擇較少,AMD 的 X570/X570S 或 B550 選擇較多。
三、本來就是 Intel 用戶
就算不升級記憶體,主機板也是一定要換的。
四、本來就是 AMD 用戶
基本上不要用太舊的主機板,直接換處理器就好。B550 會是最保險的選擇。
整體看來,若有考慮到預算,AMD 平台的成本相對還是會低一點,不論是在中階或高階平台。而且第一波 Alderlake 處理器是不鎖頻的 K 版,不太容易現在就買到較平價的主機板。那麼比較平價的一般版 Alderlake 處理器跟主機板何時會上市呢?2022 年上市時,AMD說不定也會有新動作,要搶當第一波的早鳥,自然會有些風險。
不過這裡先打住,我們還是先來看看效能的部份,再來做最後的結論。(下篇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