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一次古物測試也差不多兩年多了。沒辦法,工作久了,事也多了.......
不知是年紀大了還是怎的,最近總是想到小時候發生的事。當年作為一名「學生哥」,要家人買一台電腦還是是不容易啊,基本上得有以下幾個步驟:
一、看看自己對硬體的基本要求
其實是打聽一下別的同學在用什麼,您懂的

二、估價
那個時候要知道每個硬體的價錢可不像現在隨便上上 X價屋的網就可以知道的,也不可能常常往腦場 (賣電腦的商場) 跑。畢竟我怎麼可以讓老媽提早知道我的「陰謀」呢

當年唯一能比較能貼近市場的方法,是靠每星期一次,隨報紙刊登的電腦資訊 (小弟住香港這邊,記得當時買的是星島日報)。雖然不能說是最新消息,但也總比沒有好......
三、粉飾太平
當年要開口買個東西和徒步走過地雷區沒什麼兩樣。因此,任何會影響到計劃成功率的突發事件都不可以發生。小弟的老媽記性超好的,如果不幸小弟挨過一次罵,至少一個月內都別想開口買東西了......
為了提高小弟計劃的成功率,還要多下點其他功夫,例如家事多做點,分數考好一點等等......
四、攤牌
開口時機選的不對的話絕對會令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
。所以,得找個良辰吉日才行。當然也不排除老媽一聽到錢就翻臉的情況,所以事前最好自打屁股幾下,好在實戰發生時沒那麼痛 
望望坐在四周的同事,突然有種不現實的感覺,原來日子過得這麼快
。現在想想,與其做電腦教師,說不一定我做電腦銷售員還更有潛力
該回到主題了。當年買電腦其中一個最令人頭痛的選擇就是該買什麼CPU比較好,畢竟一買錯 CPU (買錯可以指買錯型號或超出預算),那主機板很大機會也就跟著一起泡湯了。買了貴的東西還好,買了東西貴又不能用的話,估計連家都別回了......
時間回到1996年左右,當時Pentium Pro已經上市一年多。毫無疑問,它位於當時家用CPU效能的頂端。但是沒多久後,新一代的Pentium MMX 出場了。雖然Pentium MMX 是上一代的電腦架構,但它的MMX 指令聲稱能為多媒體的內容帶來新的體驗。當時CPU 加上主機板的價錢的話,兩者是差不多的。
那麼問題來了,該選哪個好呢?現在這當然不是個問題了,小弟兩個都要


噢噢午飯時間結束了,得回家再繼續了......
注:之前有人問過為何沒有其他公司的產品呢,因為......
- Cyrix 當時最快的 CPU 是6x86 PR200+,實際上是跑 75MHz x 2 也就是150MHz。能支援75MHz 外頻的主機板並不多,即使有也不穩定......
- AMD 當時還沒有出 K6,5k86 133MHz (說是說有Pentium 200的速度啦) 也只是出了沒多久而已,和 Intel 相差實在太大了......



,工作電壓為3.3伏。














)























電容還沒掛算奇蹟,還是有換過電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