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了很久,上市當天就直接手刀購入了
主要是想拿來取代原本NAS的5800X
但在之前也對這顆已經在筆電上出現的同核心處理器感興趣了
尤其是對其優異的能耗表現印象深刻
但即便是5900HX也還沒有筆電廠提供超頻
也就不知道這顆ZEN3 APU的能耐在哪
所以......

正面

威健代理......

盒裡配件

處理器本體

多數網路媒體測試過的就不附了
就開門見山,直接來能耗測試
測試各功率下的能耗表現及最佳頻率區間
周邊刑具如圖:2190主機板+590散熱器,超便宜周邊
記憶體威剛D10 16G*2意思意思超到3600MHz
室溫27度
測試用R20分數來做標準

首先是眾八核心處理器對比
至於桌面板11代就意思放了65W下的11700
全放太難看了
5800X只測過PBO2電壓曲線最佳化-20的表現供參考
預設......懶得測了
眾人認為能耗優秀的5800H還不是頂
反而零星看過5800U或5900H(S、X)的能耗表現後
5800H可以說是ZEN 3 APU中的大雷
5700G能耗表現又硬是高了一截
以目前筆電5800H最高只給到80瓦來說
其性能約只等於60瓦的5700G
與11800H的能耗表現又拉了更開了
(要100瓦才能跑出與5700G 約60瓦相當的性能)

再來是ZEN 3八核處理器對比
由於APU IPC性能與5800X相當
所以可以同頻比較能耗表現
PBO2電壓曲線最佳化數值一樣僅供參考
因為不同處理器、不同主機板甚至散熱都會有差異
可以看到5700G低頻能耗表現相當優秀
當然這與5800X那顆烙賽IO DIE有關
但隨著頻率上升,5700G要付出的功率將慢慢大過5800X
即便5700G電壓曲線極限-25
在頻率4.5G後消耗電力就大於電壓曲線-20的5800X
所以就結論,5700G的PBO2調整Curve Optimizer即可
不建議解功率牆使用,MaxBoots也維持預設即可
當然想追求極限的話......

首先MaxBoots+200,可以實現4.85G的單核頻率
不過以我這顆5700G體質
MaxBoots+200下Curve Optimizer只能設-18

多核取向解功率牆;MaxBoots設0,Curve Optimizer能設到-20
CPU-Z能獲得單核640;多核6700+

R15單核249(差1)多核2500+

R20單核590多核5900+

R23單核1500多核15000+
順帶一提,PBO全開的5700G能上到110瓦
溫度及功率許可下可以實現全核4.6G+
就看你設的MaxBoots頻率而定
至於看溫度應該也能發現,5700G還是會積熱
只是因為功率上限低5800X不少
基本上有個四熱管塔散就能壓PBO的5700G了

記憶體拿我快兩年前買的威剛D10 16G*2 3000MHz
手動超4000MHz,CL18-22-22-42,電壓1.42V
基本上記憶體不要太雷或買基本的2666,應該都能上3600MHz
連我主力機32G*2 3200也能超上3800MHz
還有桌機跟筆電一樣,單雙面顆粒會影響記憶體性能
建議盡可能找雙面顆粒的記憶體,對內顯表現也有幫助

支援VP9硬解

不支援AV1硬解
但能輕鬆軟解,好歹也是八核心處理器
(不要講的不支援AV1硬解就不能用似的= =)

簡單看看AI運算表現
是不差,耗時約RX 6800約四倍時間;RTX 3050約兩倍時間
但運算時電腦畫面會動彈不得,內顯還是玩個遊戲看看影片即可
然後就是被貶的一文不值的遊戲表現
原本能耗表現測完後就要直接進NAS服役了
但心中的惡魔浮出,是否遊戲中的能耗表現也相當出色呢?
對於喜歡ITX機殼的我來說,還滿好奇的
那就不廢話~

拆開側板

暫時換下5950X

裝上5700G
友情提醒:一定要先更新BIOS才能認得5000 APU喔~

顯示卡為RX 6800
設定如圖,就是降壓超頻
圖中設定約能在損失3~5%性能下,降低30~40%的耗電量
測試遊戲也就不說是哪款了

遊戲特效皆全開
環境為4K 60Hz的螢幕
1080?都買到RX 6800了,1080也太鄙視RX 6800了吧
周邊:機殼為NR200;散熱器為NZXT X63 280水冷
記憶體32G*2 3600MHz CL18-20-20-40
風扇轉速限制800轉(個人很重視靜音)

一般這類小品遊戲對顯示卡的壓力都不大
能輕鬆4K 120Hz遊玩
不限制最高幀數時處理器耗電約40~50瓦
雖然某些場景確實會有餵不滿6800的情況(相較於5950X來說)
但幀數都破百了,體感是真的沒差

限制幀數後處理器耗電會降至30瓦左右
我一般遊玩時都會限制幀數,因為螢幕也就60Hz而已

另一款小品遊戲本身就限制60幀
所以處理器耗電也差不多是30多瓦
加上顯示卡壓力也不大,主機是滿涼快的(相對5950X來說)

遇上幾年前的顯示卡殺手(?)
要在4K下遊玩是真的有點吃力,顯示卡已經瓶頸
要關點特效才能順玩

現在還算熱門的射擊遊戲也能夠滿足順跑
對處理器壓力大了一些,來到50瓦以上
能幾乎全程餵滿顯示卡,體感遊玩體驗也與5950X差不多
其實測下來也在意料之中
4K下處理器對幀數影響並不大
對遊玩順暢度也沒有影響,只要處理器沒吃滿就好
當然2K甚至1080下差距會拉大
但若幀數動則兩三百以上
與5000X系列差了10%又有多少人能體感感受到
更別說多數人螢幕主流還是60~144Hz
再來遊戲中處理器耗電量頗低的
對比5950X能少個30~50%左右,對ITX機殼相當友善
我自己會將5700G當作是沒PCIE4.0
且送了內顯的低頻版5800X
處理器性能與遊戲表現是與5800X差了約10%
但也確實比5800X便宜了2000元
而需要性能還是能開PBO或手動超頻
撇除內顯需求
對於有獨立顯示卡的、有PCIE4.0需求的、1080 240Hz+螢幕的使用者
以及目標頂卡的使用者,建議直接選擇5800X
而需要內顯過度的、沒有PCIE4.0需求的、顯示卡需求落在3060或6600XT以下
以及遊戲環境已2K或4K為主,那是可以考慮省點錢選5700G
多出來的預算看是省下來當便當錢還是投資周邊什麼的
最後要來換下放到NAS上了~
是說手癢......

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