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恩如題,距離R7 5700G上市後也快兩週了
期待了很久,上市當天就直接手刀購入了
主要是想拿來取代原本NAS的5800X

但在之前也對這顆已經在筆電上出現的同核心處理器感興趣了
尤其是對其優異的能耗表現印象深刻
但即便是5900HX也還沒有筆電廠提供超頻
也就不知道這顆ZEN3 APU的能耐在哪
所以......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正面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威健代理......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盒裡配件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處理器本體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多數網路媒體測試過的就不附了
就開門見山,直接來能耗測試
測試各功率下的能耗表現及最佳頻率區間
周邊刑具如圖:2190主機板+590散熱器,超便宜周邊
記憶體威剛D10 16G*2意思意思超到3600MHz
室溫27度
測試用R20分數來做標準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首先是眾八核心處理器對比
至於桌面板11代就意思放了65W下的11700
全放太難看了
5800X只測過PBO2電壓曲線最佳化-20的表現供參考
預設......懶得測了

眾人認為能耗優秀的5800H還不是頂
反而零星看過5800U或5900H(S、X)的能耗表現後
5800H可以說是ZEN 3 APU中的大雷
5700G能耗表現又硬是高了一截
以目前筆電5800H最高只給到80瓦來說
其性能約只等於60瓦的5700G
與11800H的能耗表現又拉了更開了
(要100瓦才能跑出與5700G 約60瓦相當的性能)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再來是ZEN 3八核處理器對比
由於APU IPC性能與5800X相當
所以可以同頻比較能耗表現
PBO2電壓曲線最佳化數值一樣僅供參考
因為不同處理器、不同主機板甚至散熱都會有差異

可以看到5700G低頻能耗表現相當優秀
當然這與5800X那顆烙賽IO DIE有關
但隨著頻率上升,5700G要付出的功率將慢慢大過5800X
即便5700G電壓曲線極限-25
在頻率4.5G後消耗電力就大於電壓曲線-20的5800X

所以就結論,5700G的PBO2調整Curve Optimizer即可
不建議解功率牆使用,MaxBoots也維持預設即可
當然想追求極限的話......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首先MaxBoots+200,可以實現4.85G的單核頻率
不過以我這顆5700G體質
MaxBoots+200下Curve Optimizer只能設-18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多核取向解功率牆;MaxBoots設0,Curve Optimizer能設到-20
CPU-Z能獲得單核640;多核6700+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R15單核249(差1)多核2500+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R20單核590多核5900+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R23單核1500多核15000+
順帶一提,PBO全開的5700G能上到110瓦
溫度及功率許可下可以實現全核4.6G+
就看你設的MaxBoots頻率而定

至於看溫度應該也能發現,5700G還是會積熱
只是因為功率上限低5800X不少
基本上有個四熱管塔散就能壓PBO的5700G了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記憶體拿我快兩年前買的威剛D10 16G*2 3000MHz
手動超4000MHz,CL18-22-22-42,電壓1.42V
基本上記憶體不要太雷或買基本的2666,應該都能上3600MHz
連我主力機32G*2 3200也能超上3800MHz
還有桌機跟筆電一樣,單雙面顆粒會影響記憶體性能
建議盡可能找雙面顆粒的記憶體,對內顯表現也有幫助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支援VP9硬解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不支援AV1硬解
但能輕鬆軟解,好歹也是八核心處理器
(不要講的不支援AV1硬解就不能用似的= =)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簡單看看AI運算表現
是不差,耗時約RX 6800約四倍時間;RTX 3050約兩倍時間
但運算時電腦畫面會動彈不得,內顯還是玩個遊戲看看影片即可

然後就是被貶的一文不值的遊戲表現
原本能耗表現測完後就要直接進NAS服役了
但心中的惡魔浮出,是否遊戲中的能耗表現也相當出色呢?
對於喜歡ITX機殼的我來說,還滿好奇的

那就不廢話~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拆開側板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暫時換下5950X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裝上5700G
友情提醒:一定要先更新BIOS才能認得5000 APU喔~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顯示卡為RX 6800
設定如圖,就是降壓超頻
圖中設定約能在損失3~5%性能下,降低30~40%的耗電量
測試遊戲也就不說是哪款了
遊戲特效皆全開
環境為4K 60Hz的螢幕
1080?都買到RX 6800了,1080也太鄙視RX 6800了吧
周邊:機殼為NR200;散熱器為NZXT X63 280水冷
記憶體32G*2 3600MHz CL18-20-20-40
風扇轉速限制800轉(個人很重視靜音)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一般這類小品遊戲對顯示卡的壓力都不大
能輕鬆4K 120Hz遊玩
不限制最高幀數時處理器耗電約40~50瓦
雖然某些場景確實會有餵不滿6800的情況(相較於5950X來說)
但幀數都破百了,體感是真的沒差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限制幀數後處理器耗電會降至30瓦左右
我一般遊玩時都會限制幀數,因為螢幕也就60Hz而已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另一款小品遊戲本身就限制60幀
所以處理器耗電也差不多是30多瓦
加上顯示卡壓力也不大,主機是滿涼快的(相對5950X來說)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遇上幾年前的顯示卡殺手(?)
要在4K下遊玩是真的有點吃力,顯示卡已經瓶頸
要關點特效才能順玩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現在還算熱門的射擊遊戲也能夠滿足順跑
對處理器壓力大了一些,來到50瓦以上
能幾乎全程餵滿顯示卡,體感遊玩體驗也與5950X差不多

其實測下來也在意料之中
4K下處理器對幀數影響並不大
對遊玩順暢度也沒有影響,只要處理器沒吃滿就好
當然2K甚至1080下差距會拉大
但若幀數動則兩三百以上
與5000X系列差了10%又有多少人能體感感受到
更別說多數人螢幕主流還是60~144Hz
再來遊戲中處理器耗電量頗低的
對比5950X能少個30~50%左右,對ITX機殼相當友善

我自己會將5700G當作是沒PCIE4.0
且送了內顯的低頻版5800X
處理器性能與遊戲表現是與5800X差了約10%
但也確實比5800X便宜了2000元
而需要性能還是能開PBO或手動超頻

撇除內顯需求
對於有獨立顯示卡的、有PCIE4.0需求的、1080 240Hz+螢幕的使用者
以及目標頂卡的使用者,建議直接選擇5800X
而需要內顯過度的、沒有PCIE4.0需求的、顯示卡需求落在3060或6600XT以下
以及遊戲環境已2K或4K為主,那是可以考慮省點錢選5700G
多出來的預算看是省下來當便當錢還是投資周邊什麼的

最後要來換下放到NAS上了~


是說手癢......
(心得)簡單測試一些R7 5700G的相關表現(能耗、搭卡4K遊戲等......)
敬請期待
2021-08-17 22:46 發佈
期待10月振興券......等等等
其實一個65w另一個105w就有答案了
5800x直接打的你哭爹喊娘,
要打11700大概也就有人說得頂多打打65w沒破功耗牆的11700.

至於內顯效能那是另一碼.
關於4k那個首先顯示記憶就得吃更大塊,
效能有人就說了頂多就1030的檔次,
這種檔次去評甚麼3a開4k真的是不切實際多此一舉.
真要講那也是怎樣可以用這麼爛的顯示配置開出更好的遊戲畫面與順暢度

那如果搭顯卡,請轉5900x結案.
isoria

還有,tdp的問題可以解鎖功耗。實際上5800x跟5700g以我使用經驗都解鎖功耗多核只差2%單核差4%。功耗同樣不設上限5700g只需要5800x七成的功耗,溫度非常低,完全不需要花太多心思在散熱

2022-01-13 4:13
isoria

還吹11700,11代我也有用啦,效能低一點功耗多了至少3成,板子比較貴。當然只要夠便宜11代也能買來用啦。但是吹就不用了。

2022-01-13 4:24
pc8801 wrote:
其實一個65w另一個105w...(恕刪)


看到這種連文章標題及內容都沒看
就無的放矢的沒營養回覆我就不回了

主要怕有人誤解我這邊再提一次
標題寫了"搭卡4K遊戲"
內文及圖片也有表示搭配了"RX 6800"
這張獨立顯示卡進行4K遊戲
不是用5700G的內顯
如果內顯就能跑出我圖片中的效果
Apex 4K特效全開能90幀
那......RX 6800可以拿去丟了
ロリ大大
ロリ大大 樓主

誰規定買5700G不能加獨顯?難道11700帶內顯買了也不能加獨顯?邏輯死了?還效能低,所以別人辛苦測試內容不看,文不對題無的放矢,再推別人改主題改內容,很遺憾我文章發了之後就沒改過了

2021-08-19 13:06
ロリ大大
ロリ大大 樓主

最後如果你願意幫別人補與5700G的價差近6000塊,我一定推5900X的啦[鬼]

2021-08-19 13:09
關於遊戲對CPU效能需求,個人是理解是不改動特效設定的話,大體上CPU效能大體只和幀率有正比關係,也就是說設甚麼解析度都會差不多︰1080P跑60幀和4K跑60幀對於CPU來說都差不多

至於原因,我認為是因為現在的遊戲大體上還是基於於上世代的遊樂器硬體能以1080P/900P 30FPS運行進行開發。如果2013年的推土機能跑30FPS的話,2021年的主流6核遊戲CPU能2倍,3倍甚至是5倍的幀率需求運作絕對不足為奇

我自己現在的客廳遊戲電腦是更加極端的配搭︰8代NUC加上3080ti,遊戲還安裝上NAS上。這種環境下4K除少部分遊戲跑不滿60FPS以外(比如CYBERPUNK 2077),暫時我還感覺不到有變更硬體的必要
AV1 8K 30FPS或24FPS的YT影片
我自己用2700X能順暢的軟解播放

但AV1 8K 60FPS的YT影片
2700X使用率大概只有6~70%
但卻無法順暢播放
kleiberwu

原來如此 ~ AV1 硬解要花很多張$ ~ 我還是省省用 ~ 哈

2021-08-18 18:23
ロリ大大
ロリ大大 樓主

其實我覺得幾年內目前上限還是以4K為主,想能支援8K AV1貴的不是顯示卡,而是8K螢幕,所以現階段能否支援AV1我是沒有很看重就是了,就有最好;沒有也沒差,但還是希望下代AMD內顯能跟上

2021-08-18 23:48
不過我對5700G及上一代4750G這種封裝方式的CPU還滿有興趣的
把IO DIE、IMC跟CCD封裝在一起
除了記憶體延遲會比5000、3000、2000,1000系列的CPU還好外

在記憶體寫入部份
也不會像只有一顆CCD的3000和5000系列CPU一樣寫入減半

如果之後下代AM5的新CPU能採用這種封裝方式也滿不錯的
ロリ大大
ロリ大大 樓主

只是如果像是16核心處理器,那成本會大幅上升,我的願望很簡單,至少下代IO DIE不要再用GF了,5000X系列有不少耗電來自那顆烙賽GF IO DIE,也一定影響記憶體超頻幅度

2021-08-19 13:12
altoph

同意,但是…他們約簽了…唉。

2021-08-20 16:23
哦哦 a炮互相取暖的论坛啊?
人家11800h 105w 20跑5900分楼主大概是没看过
在楼主这里11800h 80w 变成4600分
反正 a炮们高兴就好了
每天嘴炮能耗我都累
不过我又想到一个好笑的说法 ,话说最近又有人在意淫那个什么3d cache能提高多少ipc的
那么问题来了 ,这个5700g 三级缓存从32mb砍到16mb ipc有掉吗?

我只知道它带独立显卡的游戏性能很垃圾啦 相比5800x 大概倒退15%左右 跟zen2 差不多,远远不如3缓同样16mb的11700k 够不够打脸啊
但ipc跟5800x是一样样的 是不是足够反推打脸那些意淫3dcache能带来多少ipc提升的人?
amd这颗5700g反而让人看出很多马脚
amd啊,未来肯定会不断的堆3级缓存啦. 因为尝过腥会上瘾的 未来性能打不赢大概就会不断靠三缓来保住游戏性能了
不过嘛,这东西是有上限的 .就算cpu的帧生成的时间降到0,还有6倍的帧生成时间是来自显卡的.上限最多18%,这还是cpu帧生成时间降为0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而cpu帧生成时间是不可能为0的.能比现在降低一半就已经是神迹

intel即将发布的12代小核的ipc都要追上zen3了.然而它的三缓却惨不忍睹.4个小核共享区区3mb的3级缓存,换句话说 1个小核连1mb 缓存都不到. 这样的缓存却有这么高的ipc 同样打脸用缓存提ipc的神论

游戲腦力 wrote:
每天嘴炮能耗我都累

那你可以不嘴啊
你那麼勤勞幹麻呢???

不過我又想到一個好笑的說法 ,話說最近又有人在意淫那個什麼3d cache能提高多少ipc的
那麼問題來了 ,這個5700g 三級緩存從32mb砍到16mb ipc有掉嗎?

你自己下面不是說有15%???

我只知道它帶獨立顯卡的游戲性能很垃圾啦

核顯又不是獨立顯卡…不記得買apu會送「獨立」的顯卡,你那裡看到的???我也想要。

相比5800x 大概倒退15%左右 跟zen2 差不多,

還是比ZEN2好耶,另外你上面不是問說「有掉嗎?」,怎麼又說退15%???
所以如果要打電玩的買5800X啊。

遠遠不如3緩同樣16mb的11700k 夠不夠打臉啊
但ipc跟5800x是一樣樣的 是不是足夠反推打臉那些意淫3dcache能帶來多少ipc提升的人?

架構不同效能不同,本來產品效能就是有贏有輸,這樣才會有市場競爭,消費者才會受益利,你那邊的???
如果3d cache可以帶來4-15%的ipc提升沒什麼不好,這樣intel就可以降價了,但AMD會貴就是了(我等)。

amd這顆5700g反而讓人看出很多馬腳
amd啊,未來肯定會不斷的堆3級緩存啦. 因為嘗過腥會上癮的 未來性能打不贏大概就會不斷靠三緩來保住游戲性能了

這個喔,個人認為應該不會喔,因為真正決戰是在下一代的架構上。
看來你很期待3d cache喔!!!

不過嘛,這東西是有上限的 .就算cpu的幀生成的時間降到0,還有6倍的幀生成時間是來自顯卡的.上限最多18%,這還是cpu幀生成時間降為0的情況下才可能實現,而cpu幀生成時間是不可能為0的.能比現在降低一半就已經是神跡

這個部分就只能由架構去改變了,那就等下一個世代吧。
你很期待耶!!!

intel即將發布的12代小核的ipc都要追上zen3了.然而它的三緩卻慘不忍睹.4個小核共享區區3mb的3級緩存,換句話說 1個小核連1mb 緩存都不到. 這樣的緩存卻有這麼高的ipc 同樣打臉用緩存提ipc的神論

提出L3 cache來提升遊戲性能的是intel喔,從intel core系列開始,所以AMD才會有黑暗十年。
而且intel以前就是以「最佳遊戲」處理器來行銷的喔。
intel即將發布的12代小核,這個是拿來強化多核性能用的,也就是「小幫手」啦。所以,如果它的調度做得不好,那當你只能用到小核的時候,又突然要用到多工的話,那就會「卡頓」。這個有悲慘先例:三星。

明明很期待,不要心口不一啦。
intel都快三代同堂了。10代、11代、12代(未上市)
不過我記得,大陸那邊好像已經是三代同堂就是了,9代、10代、11代
被民主、被言論自由、監督人民、大內宣、性騷擾,真是「共規綠隨」。挺台獨,去當兵。
ロリ大大
ロリ大大 樓主

我是很幸運在礦潮前能以18290購入公版RX 6800,不然現在一樣RX 6800要價28000以上,還真的讓人下不了手

2021-08-21 14:56
altoph

顯卡現在是真的溢價,但是apu真的不是過渡的,不然等顯卡降價。要同時買cpu+顯卡。

2021-08-21 16:33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