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因為 Intel Core i9-11900K 與 i7-11700K 都只有 8 核啊XD,儘管 IPC 變高了,核心數量在不少應用上還是會佔優勢。也因此 5800X 變得可以打上也打下,搶奪「地表最強八核」的勝率頗高。
上次測完了 5800X 自己跟自己的對決後(OC前 vs OC後),WFH 期間弄到了應該算是 Intel 第 11 代的頂級平台 Core i9-11900K。從價格上來看,它不應該是 5800X 的直接對手。11900K 的零售價落在 1 萬 8 至 1 萬 9 新台幣間,比 5800X 貴了 5K 有,真要說有啥優勢,不玩遊戲的話內核是方便不少,而且效能也挺強,只不過 5000 元的價差可以買到啥獨立顯卡,自然也不在話下。

AMD R7-5800X,基本頻率 3.8G,8 核 16 緒。

Intel i9-11900K,基本頻率 3.5G,8 核 16 緒。
從基本面來看,兩者的規格十分接近。i9-11900K 的贏面是在於可超頻上 5GHz,5800X 則是在 4.65 GHz 左右就差不多到頂樓。不過時脈跟核心數未必代表一切,遊戲張數、轉檔時間才是真的,還是要測了才知道。
由於超頻會受主機板及散熱影響,這次的測試除了開 XMP,都維持預設值,也就是不手動超頻。AMD 有 PBO 就讓它 Auto,Intel 只能在 Core i9 上啟用的 TVB/ABT 就讓它啟用。
一開始先讓 PCMark10 打頭陣。基本上這兩顆高階處理器的辦公效能不需要多做著墨,因為再往上的增益也不大。大多數文書應用的效能瓶頸在於記憶體容量以及是否上了 SSD(應沒有人在用傳統硬碟當系統碟了吧?),只要中階以上的處理器,要應付網頁運算不是問題。


5800X: 7560
11900K: 7553
渲染的部份,Cinebench R23 主要是測多核及單核的效能差。


5800X: 多核 15230 / 單核 1576
11900K: 多核 14899 / 單核 1625
可以看出兩個平台的明顯差異。你會只開一個核心來算圖嗎?目前大部份算圖引擎都能善用多核,比如 Corona Renderer:


5800X: 89秒
11900K: 90秒
實際的運算時間,兩者相差不大,但不管重跑幾次,5800X 皆微勝。
影片的轉檔,由 x264 與 x265 Benchmark 來測試。轉檔是多核心的天下,5800X 與 i9-11900K 核心數相同,最高時脈 11900K 略勝,但不管是 x264 或 x265,都是 5800X 比較快。




5800X: x264-36 秒 / x265-24.05 秒
11900K: x264-39 秒 / x265-25.60 秒
最後實測遊戲與 3D 效能。部份遊戲因為推出的早,加上未有更新,在運行半年內推出的處理器時會把畫質預設為「高」而不是「最高」。但是我們這次是要用 RX6700XT 配高階處理器跑 1080p,效能十分充裕,所以一律將畫質手動調為最高,關閉垂直同步。
3DMARK


5800X: 總分 11709 / CPU 11255
11900K: 總分 11631 / CPU 12571
Gears 5


5800X: 112fps
11900K: 116fps
RDR2:


5800X: 106fps
11900K: 106fps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5800X: 147fps
11900K: 153fps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


5800X: 60fps
11900K: 58fps
Total War Three Kingdom


5800X: 94fps
11900K: 92fps
Far Cry 5


5800X: 140fps
11900K: 144fps
幾款不同類型的大作,兩者約略是平手狀態,有差距也都在 10 張之內。雖然已經是 1080p 解析度,這幾款遊戲對高階處理器的效能仍不算吃重,會是雙方「就算」有時脈上的差距,對遊戲的實際影響仍不大的原因之一。
成績彙總(紅色為勝)

呼應本文一開始提到的。i9-11900K 有啥優勢?配獨顯無法全贏,帶內顯也不會是答案。第一,是要比就跟 APU 比,第二,我以前也很想組一台處理器攻頂、但體積超小的電腦來應付辦公應用,但考量到供電及散熱,基本上非低耗的處理器攻頂很難做到多小型化,文書應用下,5800x 配張低階顯示卡的功耗甚至有可能比 i9-11900K 還低,看來 i9-11900K 反而是 5800x 的神助攻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