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下面有附圖表及簡單解說
在巴哈有PO含主機板的完整介紹及圖解
不過考量論壇環境及分類(?)所以有所簡化
會購入R7 5800X這顆大家認為的臭臭CPU
主要是我想用她來做我自己的小型伺服器(目前是當NAS使用)
剛好我想藉此機會來測試ZEN 3 CPU其最佳的頻率與能源消耗區間
想必不少人都是直接開啟PBO後直接使用
但同時因為積熱,高附載下溫度又偏高
而且我覺得無腦PBO又有點浪費其7奈米製程的優勢
導致能耗比變得沒想像中的好很多
就像是這次要測試的5800X,預設PPT與5950X一樣為142W
造成超過甜蜜點頻率後多餘的瓦數容餘都轉為廢熱

這次的搭配為R7 5800X +技嘉B550I
考量我現有的機殼都是ITX,以及作為伺服器或NAS還是要顧及待機耗電

使用的系統硬碟是WD SN730,可以當是SN750的OEM版
反正只花700收的應該不會太奢侈XD
記憶體是很久之前主力機升級換下來的威剛D10 16G*2
頻率3000 CL16,反正身邊現有的就加減用

再來是主角CPU,AMD R7 5800X 8核16線程
AMD家族中最臭的CPU,但老實說跟INTEL比還是很香的
至於旁邊的R3 3100是要用來為主機板更新BIOS的

散熱器使用利民Silver Arroow 130
6熱管的小塔散,理論上是壓不太住預設的5800X
但這也是為什麼有這篇文章的原因

機殼使用STREACOM DA2 ITX

裝起來的樣子
散熱使用垂直風道,機殼上方裝了兩顆貓頭鷹14公分風扇
顯示卡使用高科技空氣顯示卡,又稱薛丁格顯示卡XD
沒有啦~應為要作為伺服器使用,所以顯示卡非必要
當然以下測試因為要進BIOS設定,所以還是會插張RX 460這樣
電源450W金牌也是相當夠用了,多帶幾顆硬碟都沒問題
由於預設的表現網路上都找的到
我這邊會先開啟PBO測試,然後再來設定PBO降壓級數
最後藉由限制PPT來抓出各對應瓦數下的性能表現
剩下就是開啟記憶體XMP,其他設定都不動
參考基準皆為R20減少變因(其實光做這些就花了3.4個小時)
首先開啟PBO,然後MAX Boots設200

R20多核測試瓦數約137W,溫度頂到90度溫度牆,頻率4.5G

分數單核634;多核5994
接著設定降壓級數
由於測試中開啟Max Boots會影響到降壓級數的數值(只能設到12)
所以Max Boots直接設0;降壓級數設20,下面可以看到對單核性能影響很小
雖然我這顆可以拉到25,但考量一般5800X體質
這邊就設個比較保守的數值,反正最終只是要求最佳的頻率區間

R20多核測試瓦數約123W,溫度86度(圖中還在上升),頻率約4.6G
看起來PBO最高大約就是全核4.6G了
即便預設PPT及溫度都沒撞牆也無法在上升了

分數單核627;多核6150
再來就是限制PPT瓦數了,從上面可以看到基本上瓦數都不超過130W
所以接著將以10W的幅度降低,降到單核附載的最低瓦數也就是40W
來看看對應瓦數下可以跑到多少頻率,並以R20做為參考(分數做四捨五入)
最後整理出以下圖表:

(縱軸數值對照為橫軸的頻率)
基本上以頻率及曲線斜率為主,瓦數數值會因降壓級數設定而有所差異僅供參考
並提供對應頻率所獲得的R20分數給予比較
簡單來說最佳能耗為3.8~3.9G之間(也就是5950X的預設頻率)
僅需60W即可達成,不過我想一般人不會設定在這個頻率上
此頻率下分數與預設INTEL I7 10700K相當

最佳性能為4.5G左右,約100W即可達成,當然想再加一點上4.6G也還可以接受
再上去所獲得的性能效益將大幅降低
我想這也是AMD PBO給的頻率最高就是4.6G左右的原因
以上供大家參考啦,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