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INTEL14奈米續戰AMD,新架構還沒有上市已經搶回了市佔

這邊有好多人在講AMD有多香有多棒
INTEL有多差有多爛,但是AMD 5000系列行動處理器遊戲效能翻車
就是跑分比較高,華碩的ROG玩家國度的筆電,變成生產力為主的筆電
這還真的是相當特別的一個狀況

AMD的5000系列已經上市3個多月了
不但沒有拉高AMD的市佔率,反而讓INTEL拿回了不少的市佔
Intel 真香 !! 十代 Core CPU 低調減價 最高跌幅 22% !! 產能成 Intel 最大優勢
多年小修小改的10代架構14奈米老舊製程的產品
不需要使用EUV生產設備,及時的擴充產能和成本控制
讓INTEL有降價的空間和本錢,在降價前14奈米舊架構的產品
已經從AMD手上搶回來一部份的處理器市佔了
目前許多11代的消息也都已經出來了,一樣的14奈米工藝
更換了全新的架構,就了解單核和遊戲表現有將由AMD手中搶回王座

大家非常嫌惡的14奈米製程,能夠有贏過運用我們台積電先進7奈米製程的能力
INTEL14奈米續戰AMD,新架構還沒有上市已經搶回了市佔
事實早就證明了台積電的7奈米是遠遠比INTEL 14奈米要好的
同樣的製程也確定是比對手三星有更棒的表現
那麼問題肯定不會是出在台積電的身上
過去AMD也公開承認過缺貨不是台積電的問題是他們自己只有下這些的量
現在又講都是把產能拿去給了PS5和X-BOX
其實那跟本就不是相同的產品,AMD喊香也已經不是只有幾個月1年而已
如果真的願意投大單,台積電應該是能再想辦法增產的
目前5000系列桌機的處理器數量,可以說是低到了一個怪異的地步
11月5日上市之後,過了那麼久跟本沒有看到一個經濟量的供應規模
這跟NV顯示卡缺貨是被大規模拿去挖礦應用是不一樣的
事實上就是全世界拿到5000系列處理器的使用者的數量
少到了不合理的程度,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性有很多
我想AMD應該是要跟大家說明清楚一下會比較好

14奈米的11代桌上型處理器馬上就要上市了
一樣的制程更新了架構,單核和遊戲體驗在度超越了AMD
不需要使用EUV極紫光生產設備,讓擴產和成本獲得了更好的控制
在電腦用CPU這個產品領域當中,AMD真的算是輸了
目前全球都需要台積電的產能,不如放出來給經濟價值更高的產業吧
不用EUV和老舊的14奈米工藝就能跟AMD戰到這樣
我們是要感謝AMD的,是AMD讓INTEL醒過來
讓我們能夠有更平價高效能的CPU可以購買
AMD也賺到了相當多的錢了,後面的Z4架構 DDR5+PCI5
聽說也已經開發完成了,是不是真的跟台積電簽一張大單
拼一下5奈米甚至4奈米的生產工藝,讓領先能保持
AMD的7奈米CPU被INTEL的14奈米擊落看起來是定局了
行動版本在遊戲體驗的部份基本上更已經是確定的狀況了
11代45H的10奈米產品都還沒有出,降規版的10870H已經秒了全部的AMD
2021-02-17 0:17 發佈
凌曜頂峰 wrote:
這邊有好多人在講AMD(恕刪)

1970-01-01..................
凌曜頂峰 wrote:
這邊有好多人在講AM...(恕刪)


這樣看來,感覺問題並不是出在產品,而是生產&經營策略囉?
一直說降價,年前就有看到新聞稿到處發,但是台灣實際零售價仍是鬼島價。
好~好~ 好~
好~好~ 好~
好~好~ 好~



yesstem22 wrote:
1970-01-01..................


不要醬啦...
一直活在2020的12月也不錯啊...
自律努力讓自己變大隻
嗯.........過些日子 01洗版都可以靠資源回收場486DX搶回市佔了
其實amd zen3能效的提升幅度跟rocket是一樣的 甚至可能更低

我看了11500多核分數比起10400 多了22.5% 真的很不錯,功耗提高大約為20%
但提高功耗是不會換來相同性能的 .所以能夠提高20%功耗獲得22.5%的性能提升
(我是沒有看到他們用相同功耗來做對比),這樣看來相同功耗下也會有大約15%的提升
rocketlake不上10核根本原因是面積不夠,不是功耗問題.因爲只要面積夠,就算10核功耗高,稍微降低一點全核心比如從4.8降到4.6就能跟10900k差不多功耗,然後還有15%的多核提升 其實很可以

在看回zen3
zen3的提升主要來自於單核,簡單的講就是盡可能的獲得更高的單核頻率來提高游戲效能
我觀察了zen3很久.一直不講話
amd是透過加大緩存,使得ipc獲得很大的提升 ,同時加大緩存也帶來更高功耗
所以zen3普遍比zen2功耗增加了不少
爲什麽要加大緩存來提高ipc而不是直接拉頻了?
就拿3800x來說,他最高頻率是4.7ghz,3800xt是4.8ghz.頻率提高了0.1,功耗提高了10%,而3800xt相比3800x算是優化過了.

所以amd如果不改ipc,純靠拿頻率,要換到15%以上單核性能提升,就要把頻率從4.7ghz拿到5.4ghz
這根本不可能做到.所以只好改變ipc,ipc大幅度提高,頻率稍微優化再上一點(好像根本沒上)
amd提高ipc的辦法就是加大緩存,整個加下去就是功耗提高20-30%
這樣以來,如果只看單核,能夠相比前代提高20%左右.(a粉說zen3有20%的提升來自這裏,這種説法是很虛)
因爲就只是讓1個核心效能提高20%只需要增加1個核心的20-30%功耗,對於全核心100w以上的處理器來説根本小菜一碟,所以透過提高ipc把單核性能提升上去不是什麽難事
真正難的是要看他的多核提升.
所以我們會看到整個桌面的zen3 功耗相比前代都提升了不少.
提高了18%ipc的同時也增大了20-30%的功耗.
所以zen3只要跑到跟zen2相同的全核心頻率時,功耗就會提升20-30%
當然了,能夠用20-30%的功耗換來18%的ipc提升也是提升的(rocketlake 也是這個辦法)
但如果功耗維持不變,這種提升就可能連10%都不到了

這是我當時對桌面zen3的評估.因爲
我看到5800x這顆烤鷄功耗從相比3800x的 104w,提高到了140w, 多核效能提高了21%
當時我不敢多説什麽.a炮實在太凶.
----------------
直到最近zen3筆電的跑分,實際測試出來后.完全驗證了我當時猜測沒錯
在看過幾顆 5800h,5800u對比前代的測試,單核大約有16%的提升,多核連10%都不到
這就是因爲在功耗維持不變的情況下,全核心相比前代不升反降的結果

這就跟intel icelake當時出來時很像.icelake相比前代 ipc提高了18%,但相同頻率下功耗比前代高了25%
------------------------
總的來講,對zen3如果要求不要太高的話 這種提升勉强及格.而且amd很有策略性的針對游戲性能 大幅提高ipc來冲高單核效能,全核心則透過更高功耗 換來更高性能這種方式直接打intel 桌上cometlake要害

amd也用同樣方式打inteltigerlake筆電.也是一樣衝高單核效能,多核提高不多的方式,只是因爲功耗限制提升的沒有桌面多而已.
如果產能很夠,大量出貨 配合營銷 確實會打到intel痛點.可惜遇上臺積電產能不足.對intel構不成什麽威脅.
加上優勢期只有短短4個月(zen3移動變電2月出來,tigerlake-h 6月出來)

總之,zen3這一代,能效提升有限.甚至低於rocketlake 針對性很强.這就是我對zen3的整體看法
看來amd不透過換製程是無法大幅提高能效的.

由此,我們大致可以看出amd的真正實力 推測他下一代zen3+的提升
假設架構不變.透過采用臺積電6nm的晶片.他能再相同頻率下降低30%的功耗
這時候amd不需要再改架構來改ipc了.因爲他可以把頻率拉上去到和前代差不多功耗同時換來7-8%的多核性能提升
如果amd稍微改一下架構來再提升一點ipc的話,這樣假設ipc提高5%,修改ipc后功耗增加10%,也還有20%的額外功耗可以用來提高全核心頻率. 這樣的話總共可以換來10%的全核心提升 和這zen3的提升一樣
但,zen3+沒有像zen3那樣大幅提高ipc 換來單核大幅提升.就玩家的感受上沒有zen3那麽有衝擊感
所以只好命名zen3+了

zen3 到zen3+都不會是alderlake的對手,amd真正要寄望的是采用臺積電5nm+的zen4
到時候功耗大砍40%,架構大改ipc提升20%左右(功耗提高30%),製成提升帶來減少40%的功耗可以抵消掉改架構提高的功耗總共可以提高接近25%,加上amd也不是完全沒有優化能力,還是可以額外再擠出3-5%的性能 最多可以換來30%的性能提升
這應該是amd明年或後年會放出來的大招.

只是此時intel alderlake已經收割一大波利益.至於intel alderlake之後還有什麽招數?來應對amd的zen4? 讓我們拭目以待
嗯...
樓上開市一大早就開喝的樣子



緩存真的有加大啦~
自律努力讓自己變大隻
2017年
感謝AMD 讓大家買到平價的 6c12T 8C16T

2021年
感謝AMD 讓大家買到平價的 I7
坐北朝男 wrote:
11500多核分數比起10400 多了22.5% 真的很不錯,功耗提高大約為20%

沒有AMD的話,我看大家到現在還在用4核心8執行續的I7了

還可以繼續賣9千多跟1萬多,洋垃圾繼續買........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